腳是全身健康的「放大鏡」?給你盤點12個腳部症狀,要引起重視

  雙腳承受著整個身體的重量,所以容易受到損傷,如腳癬、扁平足和足底筋膜炎等。腳上的多個關節和肌腱肌肉跟心臟、血管和大腦有著密切的聯繫,因此雙腳是身體健康的風向標,萬萬不可忽略腳上的任何異常症狀。

  腳上有哪些症狀時應引起重視?

  1、腳上的傷口難以愈合

  頑固性潰瘍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狀,由於血糖水平太高而損害神經,減弱出汗功能以及傷口愈合能力,從而導致糖尿病足,嚴重時可誘發感染,甚至最終面臨著截肢。

  2、麻木

  麻木有可能是神經病變造成的,總感覺到腳有麻木感,可能是腳、腳踝和腳背神經萎縮導致的;只是短暫性發麻可能跟穿的鞋子和襪子太緊有關。

  3、腳乾燥

  腳癬或腳過敏會導致腳部皮膚乾燥;血液循環不暢會使得腳得不到足夠的血液供應,同樣也會導致腳幹。

  4、冰涼

  腳冰涼應高度警惕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腺的基本功能是分泌甲狀腺素,能調節新陳代謝,甲狀腺素分泌不足可使得新陳代謝和體溫調節異常,影響身體產生熱量能力,從而造成手腳冰涼。

  5、腳跟疼痛

  腳跟疼痛有可能是跟骨高壓症或足底筋膜炎,早晨下床時腳後跟底部有難以忍受的疼痛,走路幾分鐘後就能緩解,然後疼痛感又加劇烈。

  6、腳抽筋

  脫水可造成肌肉痙攣,缺乏鈣鎂以及鉀同樣也會造成腳抽筋。

  7、腳趾無毛

  突然發現腳趾上的毛發沒有了,極有可能是外周動脈疾病造成的,這是因為肢體末梢沒有得到足夠的血液滋養引起的。外周動脈疾病是腦卒中或心臟病的前兆,這是因為腿部動脈堵塞跟身體其他部位血管堵塞息息相幹。

  8、腳踝腫脹

  腳踝腫脹應高度警惕腎病,腎臟能過濾血液,通過排尿的方式排出體內代謝廢物、毒素和多餘水分。腎臟發生病變後不能及時排出體液,以導致身體浮腫,尤其是腳部浮腫最為顯著。

  9、腳趾甲發黃

  真菌感染會使得腳趾甲變黃且增厚;腳趾甲發黃也有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或淋巴水腫又或是呼吸道疾病。

  10、腳上有黑痣

  身體任何一個部位都有可能出現黑色素瘤,腳趾也是如此。若最近發現腳上的黑痣變大、顏色發生改變,還需進一步去醫院做皮膚檢查。

  11、大腳趾突然增大

  大腳趾關節突然出現紅腫熱痛,這極有可能是感染或外傷造成的,也應高度警惕關節炎和痛風。

  12、腳趾圓且扁

  患有肺癌和肺纖維化等疾病,會使得血液流向腳趾甲小血管,導致組織膨脹,從而使得腳趾圓且扁。患有消化系統疾病、受到感染、肝臟疾病以及心臟病等也會使得腳趾變形。

  溫馨提示

  雙腳健康是身體健康的基礎,因此應好好呵護。每天晚上睡覺前用40℃的溫水泡腳15~20分鐘,能加快血液循環,有效改善心臟供血問題,而且也能清除腿腳麻木和脹痛感。適當的按摩按摩腳底,能促進氣血流動和疏通經絡。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腳是全身健康的「放大鏡」?給你盤點12個腳部症狀,要引起重視

第一篇:茶葉這樣喝

尋夢園

早安|小科普——隔夜的涼白開可以喝

尋夢園

為什麼南方人比北方人平均壽命長?從這些習慣上或可以看出差距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