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8分日劇《凪的新生活》| 討好型人格,原來離我們這麼近

  前言

  日劇《凪的新生活》,在豆瓣有8.8的高分,根據日本人氣漫畫改編。主人公大島凪(zhi 第三聲),是一名28歲的公司白領,在公司她是一位「老好人」,從來不會拒絕。幫同事頂工作失誤的責任;幫同事加班做不是自己的工作;午餐時,明明自己帶了便當,還和同事一起去外面吃;和同事合影,自己被拍模糊了,也同意同事發到社交平臺上;看到自己模糊的照片,還是默默地點讚。

  和男朋友的關係,也是唯唯諾諾,沒有自我,完全被對方牽著鼻子走。男友是一個公司的同事,但卻是保密狀態,只是因為男友說不要公開。連性生活都聽憑男友擺布,完全不顧及自己的意願。

  大島凪的頭髮是天然卷,媽媽說這樣的髮型見不得人,她就每天早上提前一個小時用電發棒拉直頭髮。她飄逸的直發似乎得到了同事和男友的認可,同事說她像女主播,男友說她的髮型好看。

  至此,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位如此謙和、處處為別人著想的好女孩,她的付出應該有回報吧?

  可事實上,她沒有獲得同事的友情,她們只是把她當成可以免費使用的工人。也沒有收獲到男友的愛情,男友在同事面前吹噓,根本沒有當她是結婚的對象,只不過性生活比較和諧罷了。

  知道真相後,女主暈了過去,在醫院治療期間,沒有一個同事來看她,她的所謂的男友,也不知去向。

  之後,女主決定改變自己,於是,她辭職、刪了所有的聯繫方式,搬到鄉下一個出租屋裡,開始了一段新的生活。

  

  一、什麼是討好型人格?

  女主的種種表現,讓人很容易就想起一個比較流行的詞——討好型人格。

  這個概念最初是青年作家蔣方舟在電視節目《奇葩說》裡提起的。她說自己屬於討好型人格,具體表現是:在親密關係中,害怕起沖突。在工作中,不敢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在和朋友的相處中,不會表達自己的不滿。她後來通過對自己的審視,發現這樣下去非常可怕,因為自己只會迎合別人,沒有原則。後來,她花了一年的時間慢慢走了出來。

  那麼,什麼是討好型人格呢?或許每個人的解釋各有不同,我的理解是一種以犧牲自我的感受以達到討好他人,並自以為能獲得他人認可的人格。

  《凪的新生活》中,主人公在人際交往中的種種表現,無一不和討好型人格無縫契合。

  

  二、討好型人格有哪些危害?

  1、它是沒有回報的付出。

  《凪的新生活》中女主一味地討好別人、姑息別人,結果同事當她是免費的外包工人,男友那兒也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辭職後,沒有人關心她為什麼辭職?去了哪?只是偶爾被人想起,也不過是別人茶餘飯後的一個談話資料而已。

  這一點,我自己也感同身受。孩子小學即將畢業前夕,我參加了一個小升初的家長群。孩子的寫作一直優秀,曾經在群裡分享過輔導孩子作文的經驗。群裡一個媽媽就加了我,她說自己孩子作文極差,她特別焦慮,想讓我幫她支招。同樣都是媽媽,我非常理解她的心情,也十分願意幫幫她和孩子。

  微信加了好友後,這位媽媽經常找我,無論時間、地點,也不管我是不是在忙。一遇到問題,就會發60秒的語音,我雖然感覺有些不勝其煩,但還是盡力回復她的問題。不知不覺中,討好型人格已經在作怪了

  過了一段時間,這位媽媽突然就不找我了,我感到詫異,就主動去問了她,她說,她孩子現在作文好多了。我說:「那太好了。」接下來,那位媽媽就沒有回復我了。

  有一次,我孩子做一個小調研,要求填一份表格,需要一定的數量。我找了一些朋友幫忙,也找到這位媽媽,我想我之前幫助過你,現在找你幫個小忙,應該沒有多大問題吧?但,事實上,我微信發過去,就石沉大海了。

  

  2、它是摧毀自信的催化劑。

  當我們的付出得不到回報的時候,往往會導致我們對自己的懷疑,是我有問題?是我做得不好?。繼而開始否定自己,原本的自信受到極大的摧毀,甚至會一蹶不振,學習、生活甚至健康都會受到影響,嚴重的還會有罹患憂鬱症的可能。

  想起自己當年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作為一名職場新人,我努力和同事搞好關係,期望迅速融入集體。於是,我承擔起辦公室的各項事務,把辦公室所有的同事都當前輩老師,虛心向他們請教。

  但實際上,我並沒有很快融入集體,我感受到同事對我並無不熱情。我開始質疑自己,是我哪裡做得不好?甚至懷疑起自己的智商。

  每天回到家裡都覺得身心俱疲,面對第二天的工作感到莫名的壓力,整個人也變得鬱鬱寡歡。殊不知,討好型人格已經在侵蝕我的自信心了。

  3、它是人際交往中的障礙。

  討好型人格的人總是委屈自己以求得別人的友情、愛情以及看上去和諧溫暖的社會環境,而實際上,往往求而不得,結果都和《凪的新生活》中主人公的際遇一樣。

  一個人一旦被人貼上「老好人」的標簽,被欺負就成為必然,因為欺慫怕惡是人的天性。

  (1)在親密關係中,如果你始終是退讓的卑微的那位,其結果並不會讓你收獲一份對等的愛情,反而讓對方覺得理所應當,久而久之,親密關係就會失衡,問題就會出現。

  一位朋友曾經和我分享過一個小故事。她每次削蘋果,都會把有核的那一半留給自己吃,有肉的給老公吃。有一次,她弄反了,他老公駭怪地問她:「這個蘋果怎麼有核?」 朋友啞然,她真正體會到什麼叫理所當然。

  (2)在朋友關係中,如果你始終是「好好先生」,沒有觀點,沒有原則,也同樣無法收獲友情。

  記得郭冬臨的一個春晚小品《有事您說話》,就塑造了這麼一個比較典型的討好型人格的角色。他總是想和所有人搞好關係,別人向他提什麼要求他都答應,哪怕遠遠超出他的能力範圍。春運期間,火車票一票難求,他吹噓自己能買到,別人紛紛來找他買票。於是,他就連夜去火車站排隊,自己搭錢買來高價票。

  他的辛苦和為難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關心。人們遇到問題依然會找他,在人們心目中,他不過是一個好使喚的老好人罷了。

  電影《芳華》中黃軒扮演的劉峰也是這樣一位好好先生。他對所有人都好,吃餃子他吃破皮的,食堂裡的豬跑丟了都來找他去追。但結果是,並沒人給他友情的回饋,連他正常追求一個女生的行為也被當成另類,受到了群嘲。

  (3)在家庭關係中,如果你始終是隱忍的,超出自己能力範圍地付出,結果是自己不堪重負,家人還不領情。

  《凪的新生活》中,女主媽媽來電讓她貼補家用,明明信用卡裡餘額不多,還是把僅有的錢全部匯給了媽媽,自己卻過著省吃儉用的日子。

  熱播劇《歡樂頌》裡的樊勝美也是這樣的典型人物。她出生於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父母不斷地向她索取金錢幫她那個不爭氣哥哥,而她對於父母及哥哥所有過分的要求,統統照單全收,自己苦不堪言。

  

  三、怎麼遠離討好型人格?

  1、建立和完善自我機制。

  非常欣賞papi醬的關係排序理論,她按照和這個關係的相處時間來排序,每個人和自己呆在一起的時間最長,那麼自我就是所有人際關係中排在第一位的。

  這個理論看似有些拗口,其實,說白了就是自己好了,才能幫到別人。

  (1)學會即時表達自己的情緒。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固然重要,但並不表示一味地容忍,時間久了就會形成一個情緒的高壓鍋,隨時有爆炸的危險,對自己的身心健康極其不利。如,《凪的新生活》中女主聽到男友背後對自己不堪的議論時的突然昏倒。

  (2)學會獨立思考。

  互聯網時代,大量的資訊每天都在持續地向我們轟炸,良莠不齊,真假難辨。如果不會獨立思考,勢必被人裹挾而下,隨波逐流。

  (3)提升自我,終身學習。

  今天是一個大發展的時代,日新月異,我們有幸身在其中,唯有不斷學習,才能不被淘汰。而提升自我,需要持續不斷地學習作為保障。無論我們處在什麼年齡段,都要以終身學習為信念,始終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

  2、遠離無效社交。

  有一幅畫曾經風靡網路,圖說:「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整天,他的羊吃飽了,你的柴呢?」

  我們抱著美好的願望和人交朋友,一不小心,就變成陪跑的那個。你耗費了時間和精力,一無所獲,而別人早已盆滿缽滿了。

  (1)學會識人。

  作為群居動物的人類,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團結同學,要有團隊合作精神。身為社會人,我們難以做到離群索居,和人打交道是我們的基本能力。這就讓我們必須要學會識人了,交往良善之人,遠離那些唯利是圖、性格暴躁、挑撥是非、怨天尤人等負能量爆棚的人。

  (2)培養獨處的能力。

  林清玄說孤獨是一個人的清歡。讓我們學會獨處,因為那是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讓我們既能駕馭車水馬龍的喧囂,也能享受門庭冷落的寂寥。

  

  結語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如同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樹葉一樣,沒有誰和誰是從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雙胞胎也有差異。無論你是直發,還是像《凪的新生活》中主人公那樣的捲髮,都是美麗的。保持自己的獨立人格,先悅己,再悅人。

  作者簡介:妮言呢語,一名努力提升自己的大齡女子,如果喜歡我的文字,請點擊關註哦。

>豆瓣8.8分日劇《凪的新生活》| 討好型人格,原來離我們這麼近

閨蜜和男朋友好上了,我當你是閨蜜,你居然想勾引我男朋友

尋夢園

知青往事:三十年後和初戀相遇,最終還是走在了一起,他很欣慰

尋夢園

標準的韓國歐巴長相,有「國民男友」頭銜,分分鐘俘獲萬千少女心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