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街三次,這回終於成了?

  這兩年,台劇在社會議題方向摸準門道,創作出了不少直擊社會痛點的上乘之作。

  比如,去年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噬罪者》

  如今,時隔一年,台劇又祭出了一部大尺度爆款劇——

  《誰是被害者》

  《誰是被害者》是Netflix新推出的台劇。

  在此之前,Netflix曾先後布局過三部台劇(《罪夢者》《極道千金》《彼岸之嫁》),可它們無一例外,都陷入了口碑撲街的尷尬地步。

  之所以會落得如此,追根究底,主要還是國外流媒體平臺對華語文化水土不服。

  《彼岸之嫁》

  有了前三次的失敗經驗,這次臺灣制作方終於重新拿回了劇集內容的主導權,隻將全球獨播權出讓給Netflix。

  經由這種合作,Netflix終於憑借該劇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拿到一個還算體面的評分——豆瓣8.1

  《誰是被害者》由臺灣推理作家天地無限創作的小說《第四名被害者》改編而來。

  全劇集結了張孝全、許瑋甯、王識賢、鄭人碩在內的多位台劇熟臉。

  其中,林心如還以彩蛋身份,在劇中驚艷亮相。

  雖然她戲份不多,但卻極具顛覆。不但裸妝、扮醜,而且還歇斯底裡地咆哮,將角色的瘋魔狀態刻畫地入木三分。光看劇照截圖,就讓人不寒而栗。

  作為華語懸疑劇,《誰是被害者》在暗黑劇情方面著實下了一番功夫。

  獵奇與重口並存,尺度與深度齊飛。

  全劇一共8集,主要圍繞一宗連環殺人案展開,案件中匯集了各式各樣的死亡設定:王水溶屍、跪坐焦屍、水藻浮屍……

  常常上一個案子還沒理清眉目,下一個案子就接踵而至。劇情刺激,節奏緊湊,非常符合當今觀眾的看劇習慣。

  全劇開場不到十分鐘,就貢獻出了一出慘不忍睹的命案現場——

  過氣女歌手蘇可蕓被發現在一家酒店的浴缸中死去,死狀離奇可怖。

  所有辦案警察,都望而生畏,目瞪口呆。

  由於現場沒有找到他殺的痕跡,所以警方火速定論,將蘇可蕓的死因判定為自殺

  然而,就在案件即將告結時,鑒識員方毅(張孝全 飾)卻猛然發現了屍體的蹊蹺之處——蘇可蕓生前整過容,但這具屍體卻並沒有整型削骨的痕跡。

  進一步檢查取證後,方毅任終於得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答案。原來,浴缸中的這名死者,是一名男性。

  案件就此反轉,只有找到蘇可蕓,才能解開謎團。

  可就在此時,蘇可蕓卻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現在了警方面前。

  在一棟建築工地裡,她以跪坐的姿勢,被焚燒得面目全非。

  警方在兇案現場,隻找到了一張名叫張聰健的員工卡。

  與蘇可蕓一樣,這個張聰健又成了下一個被害對象。

  案件如黑洞一般,將所有人裹挾其中。

  謎團越扯越多,讓人捉摸不透。這些人之間到底有什麼關聯?幕後兇手是誰?兇手的作案動機又是什麼?

  為了解開案件真相,兩位主角暫時達成了同盟——鑒識員方毅任和記者徐海茵(許瑋甯 飾)。

  這兩位主角,都不是社會當中的「正常人」。

  「天才」鑒識員方毅任,患有亞斯伯格症,屬於自閉症的一種。

  他興趣狹窄,性情孤僻,娶妻生女後因為個人原因造成妻離女散。直到十多年之後,他才經由這起連環殺人案追查到了女兒江曉孟的下落。為此,愛女心切的他,決定隱瞞線索徑自追查。

  社會線記者徐海茵,童年時曾經歷過一場自殺未遂。父親因生意失敗,企圖帶全家人自殺,結果她自己僥幸生還。

  長大後,她成了一個八面玲瓏的女記者,為了博眼球和流量,常常不擇手段,遊走於法律和道德邊緣。

  調查過程中,兩位主角很快便通過數起命案拼接出了它們背後的潛在規律:

  每個受害者都是通過死亡完成下一個受害者的遺願,每個受害者生前都有強烈的自殺傾向。

  遺願,成了他們聯結彼此的重要紐帶。

  蘇可蕓的遺願,是希望自己的新專輯能夠被報導。溶屍案一出,蘇可蕓”死亡”的消息,一夜之間就稱霸了媒體的頭版頭條,而她的願望也被順利達成。

  心願達成後,蘇可蕓以自焚的形式,幫地產銷售張聰健完成了他的心願。

  張聰健是某公司的銷售紅人,此前他經歷了資本的嚴重剝削,需要面對加班、拖欠薪水、因病勸退等各種壓力。

  他曾經申請勞力保護,但無奈人微言輕,未能引起他人重視,直到焦屍案曝光,他的遺願才總算得以達成。

  以此類推,人們才驚訝地發現,這起連環殺人案打從一開始就是一起有預謀的串聯作案。兇手以完成遺願為由,以自己的方式踐行「正義」,為這些窮途末路的人奉上一場盛大的死亡。

  而《誰是受害者》的野心,至此也開始逐漸顯露。

  和《我們與惡的距離》一樣,該劇也有著從寫實入手,針砭社會、為小人物發聲的強大野心。

  劇集進入後半部分,全劇的重心和視角全都開始往「被害者」身上偏移,誰是兇手已經變得不再重要。

  正如劇名「誰是被害者」所說,這部劇的真正出發點,其實就是為了講述這些受害者。

  他們每個人,生前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有夢想,有情緒,有困境。可是這樣的他們,卻並不為他人所重視。直到他們死後,才開始被人們所關註、所同情、所哀悼。

  可這一切,全都來得太遲。

  正如劇中臺詞所說:「生前沒人在乎你是誰,當人死了,卻拼命用各種方法查出你是誰。」

  拋開離奇恐怖的死亡表象,劇中每一位死者,都有著難以言說的傷痛。

  第一名死者,是個跨性別者,生前受盡屈辱,難以得到社會認同。第二名死者,是個過氣女星,生前被輿論八卦惡意嘲諷多年。第三名死者,是個悲催社畜,生前拼命為公司賺錢,結果卻被惡意辭退;第四名死者,是個影子槍手,創作成果被弟弟占為己有,只能躲在陰影裡默默無聞。

  這些人集結在一起,共同交織出了一幕紛繁龐雜的社會群像,引人關註,更引人深思。

  雖然《誰是受害者》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劇集步入後半程,還是頹勢漸顯,暴露出了不少劇作方面的問題。

  作為一部懸疑劇,從中間開始,兇案的懸疑感與新鮮感就已經開始慢慢散去,取而代之的,是濃濃的社會人文氣息。

  所有劇情,都按照已知的兇案規律順勢往下發展,既沒有反轉也沒有高潮。

  相較前期的懸念鋪陳來看,後期的懸念揭曉,顯得頭重腳輕,處理得太過輕巧。

  除男主角方毅任外,警方在破案方面幾乎毫無作為,最後還是靠犯罪嫌疑人的「自曝」和自首才完成了破案。對沖著懸疑罪案情節來看劇的觀眾們來說,這種設定無疑是令人失望的。

  而且劇中所使用的很多社會議題,也都充滿了熟悉的味道,比如《我們與惡的距離》中的媒體反思議題、《噬罪者》中的更生人議題,都不約而同地以另一種形式出現在了本劇中,帶有很明顯的討巧意味。

  立足社會現實,挖掘社會多面性本來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再重復借鏡沒有創新意識,也難免會顯得乏善可陳。

  只能說,社會議題對台劇復興來說,是靈藥,但絕不是萬能藥。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重復、討好、媚俗的陷阱。

  《誰是被害人》,無疑就有這種嫌疑。

  不過,撇去劇情不談,該劇的整體完成度,還是可圈可點。喜歡重口犯罪懸疑題材的小夥伴,可以嘗試一看。

  1.從衣服到美人,都比《穿Prada的女魔頭》好看一百倍!

  2.國產青春劇,快來「抄」作業!

>撲街三次,這回終於成了?

女子癡情婚外「緬甸男友」,還辦卡助其裸聊敲詐,被公訴

尋夢園

不完美的她定檔什麼時候播?不完美的她演員陣容及劇情介紹更新時間一覽

尋夢園

小爆料:劉雨昕、曾舜晞、張雨綺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