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過三,尺度升級,Netflix終拿出一部口碑華語劇

  去年10月底以來,Netflix原創的首批3部華語劇集陸續上線,然而備受期待之下,一部不如一部,呈階梯狀滑落的口碑,令人大失所望。

  試水性質的嘗試和偏保守的制作思路,是導致這3部劇集體滑鐵盧的主要原因。

  當中《罪夢者》(豆瓣7.1、IMDb 5.3)原本是個偏恐怖類型的劇本,但在原導演退出,陳映蓉接手後,調整成如今成片的犯罪類型,但她大膽採用的虛實結合和非線性、碎片化的剪輯方式所帶來的混亂敘事和時間線,一開始就就勸退了不少人。

  《罪夢者》劇照

  不過,這部劇不論在尺度、類型元素、甚至演員陣容上,確實是3部中配置最高的,只是在把不同風格糅合成型的完成度上有所欠缺。而評分能回升到7分,說明還是得到了部分觀眾的肯定。

  至於《極道千金》(豆瓣5.8、IMDb 7.1)和《彼岸之嫁》(豆瓣4.9、IMDb 5.8),本質上都是俗爛的偶像劇,即便像後者拿了個「冥婚」概念來作噱頭,也沒用好,很是網飛一貫「高概念低輸出」的作風了。

  《彼岸之嫁》劇照

  倒是我們與外國觀眾對這3部劇相反的口碑評價,很值得玩味,也從側面說明網飛還沒有摸清華語觀眾的口味。

  好在事不過三,4月30日由Netflix獨家首播的《誰是被害者》,終於讓我們等來了一部期待中的華語劇。

  《誰是被害者》海報

  準確地說,《誰是被害者》並不是網飛的原創劇,只是以合作的形式,註資和買下了獨家首播權。

  本劇出品方是業內口碑不錯的瀚草影視,制作班底也以臺灣本土人馬為主。

  但也正因背靠財大氣粗的網飛,才能有充足預算用於制作,整部劇的制作水準和質感都堪比美劇,十分精良且用心(每集片尾的制作花絮可見)。

  上線至今,《誰是被害者》一直占據著港臺地區網飛點播榜首位。豆瓣雖然從開分的8.5滑落到8.1,但也已經遠甩之前3部幾條街。

  《誰是被害者》之所以能獲得如此的口碑和關註度,都與它本身不俗的軟硬件密不可分。

  首先,本劇根據臺灣推理作家天地無限(本名:鄭惠文)15年出版的小說《第四名被害者》改編,關於創作的動機,鄭惠文表示是受「媒體為了沖收視,經常在事發現場對受害者提出愚蠢問題,為搏眼球做無底線報導」的行為所啟發,因此原著本身就帶有很強的社會批判性,有類似《我們與惡的距離》的主題。

  小說《第四名被害者》

  目前除了網飛的劇版,據說也有韓國的電影公司計劃將其拍成電影。

  然後,本劇主創對小說也做了幅度不小的改編,原著中的兩個主角分別是延續殺人案的唯一幸存者周雨潔和電視臺當紅主播徐海音。

  而到了劇集,則變成了鑒識官方毅任和新聞記者徐海茵。

  在對這兩個角色進行設計和塑造上,主創們也下了一番功夫。

  張孝全飾演的鑒識官方毅任,是個醉心工作的亞斯伯格症患者

  這是一種被認為「沒有語言和智力障礙」的自閉症,重要特征是社交困難,但狹隘的興趣又使其擁有高專註度,在某些領域能獲得更高造詣。歷史上的一些天才名人,比如愛因斯坦、莫扎特、牛頓、甚至比爾·蓋茨,就都被普遍認為患有亞斯伯格症。

  因此,劇中的方毅任,才會被同事形容有「一頂幾」的工作能力,以及有「破了很多案子」鑒識員的稱號。

  至於許瑋甯飾演的徐海茵,則是一個眼中只有頭條,沒有底線的嗜血女記者。

  新聞媒體行業多年的摸爬滾打,讓她積累了雄厚的人脈關係網,練就一身超強的交際手段和隨機應變能力,為套取有用資訊,可以隨時切換各種角色騙過對方而不露馬腳。

  比如假扮成歌迷去見蘇可蕓的媽媽,一邊安慰正掏心掏肺的蘇媽,一邊卻引誘她說出有價值的資訊、並用手機偷拍下全程;還有套上寬鬆衛衣、紮起馬尾辮,化身社工去見遊城皓的妹妹,用共情經歷讓對方放下戒備,如願獲取想要的線索。

  徐海茵可謂深諳人性的弱點和交際之道,絕對是「厚黑學」的實踐典范。

  這兩個在不同領域都有著突出業務能力,性格上又截然相反的人,組成了一段互利互補的合作關係,共同探尋案件的真相,達成各自的目的。

  另外,本劇的兩位導演莊絢維、陳冠仲和三位編劇,雖有三位經驗和資歷都尚淺,但對敘事節奏和劇作結構的把控,還是完成得不錯。

  尤其前幾集,接連發生的殺人案,抽絲剝繭的懸疑推理,以方毅任和徐海茵為主視角的「警媒」雙線推進,節奏非常緊湊且引人入勝

  從第一位用女人身份離開人世的遊城皓,讓人記起蘇可蕓的歌聲……到最後一位,死後從安光護理之家被扔下樓的劉光勇,替當年的周洋揭發一切,替病人伸張了正義。

  這個環環相扣,從連環殺人到連環互助自殺,前人用錯位、移花接木式的死亡為後人還願,體現其活著時價值的設定,也足夠出彩。

  而在結構上,兩位導演也處理得非常工整。

  在每集片頭曲前,都放進一小段「人物小傳」式的回溯劇情,除兩集給了方毅任和徐海茵兩位主角外,另6集都用在了連環案件中的各個核心人物,不但豐滿了角色,也讓我們了解到他們之所以會走到這一步的成因。

  兩位導演這樣的做法,不但替自己減輕了剪輯上的難度,無需在正劇過程中,疲於在過去和現在頻繁穿插敘事,也降低了觀劇門檻,讓觀眾更易理清每個角色的背景和故事的來龍去脈,明顯是有吸取了《罪夢者》吃虧跳躍性敘事的教訓。

  在總結了前3部原創劇的不足後,網飛這次索性隻提供資金支持(據說是從Fox公司手中截胡搶來的項目),完全放權給本土制作團隊去創作

  充足的預算,意味著主創團隊可以放開手腳,不必因預算不足而束手束腳。

  比如花了不少時間,去尋求不同領域專家顧問(包括刑警、法醫、心理醫師、鑒識科專家、跑社會線的記者等)的協助,指導並提供樣態讓演員能夠在專業性和工作狀態上有更真實的呈現。

  另外在服道化上,也非常用心和力求精益。

  比如刑警隊辦公室,巨細靡遺地從招牌、每個文件、每個辦公桌到辦公空間,都還原到一個警局應有的樣子。

  還有就是令到劇集尺度升級的溶屍和焚屍場面,不但赤裸裸地呈現,道具組更把屍體道具制作得非常擬真和仿真,從骨頭和肉的黏稠、牽連,到顏色和效果上的逼真度,都做到了華語劇中的一流水準

  想了解這些,就千萬不要錯過每集最後的幕後制作花絮。

  當然,如果單純隻靠查案推理,《誰是被害者》肯定沒有現在的厚重感。

  在中段案情逐漸明朗、真相呼之欲出後,劇情也轉為情感向,開始更多觸及到社會議題和人文關懷的層面上。

  劇中連環案裡的被害者和參與者,無一不是社會中的弱勢、邊緣群體,有跨性別者、醜聞纏身的過氣女歌手、被公司壓榨後過勞患癌的房產銷售等,他們在世時,得不到理解、傾聽和關心,促使他們萌生了寧可有價值的死去,也不願無意義的活著的想法。

  一件離奇的命案,對於眼中只有頭條和流量的嗜血記者來說,第一反應往往不是對死者的同情,而是見獵心喜,當成是一條能夠刷流量、提升業績的頭條新聞,並刻意往獵奇的方向去報導。

  而被害者們,也正是利用媒體這種冷血作風,用死亡來為自己還願。

  《誰是被害者》用連環奇案的方式,帶出了這樣的社會議題,喚醒人們對邊緣群體的關懷,既保有娛樂性,又兼具了一定的深度和資訊量

  演員方面,男女主角張孝全和許瑋甯,客串的林心如,加上王識賢、黃河、丁寧、鄭人碩、夏靖庭等一眾臺影台劇裡的熟面孔和能演之人,陣容並不輸《罪夢者》。

  對張孝全來說,方毅任這個角色塑造上有兩大難點,分別是亞斯伯格症的行為呈現和鑒識官的專業性

  亞斯伯格症患者,缺乏的是社交技巧和能力。

  首集開頭,方毅任就像個愣頭青一樣闖進會議室,當面公開質疑一個案件中篡改證據的行為,如此憨直和不識趣,直接得罪了隊長趙承寬;而在同人交流時,不敢做眼神的接觸,語速急促,像是急於把話說完好回到自己的舒適區;另外,行為和情緒很不穩定,去KTV找人一言不合就把人轟走,完全不在乎別人的感受。

  但在擅長的領域,又表現出極致的專註度和超強的專業性,劇中所有的證據都沒能逃過他的鑒識。

  張孝全在法醫、鑒識和心理醫生等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加上臨場發揮的一些比如摸耳朵、調整眼鏡、不自然眨眼的小動作,都有令人信服的表現。

  而許瑋甯飾演的女記者徐海茵,則與方毅任完全不是一類人。

  她對新聞的敏感度,嗜血的本能,圓滑、世故的待人處事,知道何時該來硬(對付警方內部線人),何時又該用軟的(接觸被害者家人),極其擅長人際交往。

  後來當她發現自己的行為已經傷害到人,並越來越接近真相時,終於觸動到她一直隱藏和承受著的童年創傷,內心開始慢慢軟化,完成轉變和蛻變。

  有《目擊者之追兇》和兩部《紅衣小女孩》在前,許瑋甯也不負眾望,用舉重若輕的表演,撐起了這個角色。

  只想說,這樣有顏有演技的小姐姐,怎麼還不紅?

  至於林心如,倒覺得沒必要吹捧,這次她飾演的這個既保有理智,又稱得上瘋狂的角色,確實較過往有不小突破,但演得好不好我是持保留意見的,離演技炸裂更是有些差距。

  活著死亡更需要勇氣,活下去才有力量、才有改變、才有希望。

  借徐海茵之口,這是《誰是被害者》最後想傳達給觀眾的,對生與死價值觀的立場表達。

  當人陷入困境和絕境時,需要的不是死亡的勇氣,而是一點活下去的希望。

  《誰是被害者》當然有不足、不完美的地方,但精巧的懸疑推理類型元素帶來的可看性,延伸出的對社會議題探討帶來的深度,使它成為一部娛樂性和解讀性俱佳的作品。

  加上精良的制作,堪比美劇的質感,這樣的華語劇,對華語觀眾來說,太難得了。

  - END –

  作者:小輝叔影社(Hui-Movie)

>事不過三,尺度升級,Netflix終拿出一部口碑華語劇

丟人!劇版《初戀那件小事》居然不是翻拍

尋夢園

92年的我,今年還是憑實力單身了~

尋夢園

又一部校園青春劇今晚開播,男女主顏值都高,這對CP我愛了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