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讓《誰是兇手》中趙麗穎飾演的「沈雨」又可憐又可怕

  #冬日鑒片官#

  曾有這樣的一個實驗:

  有一個死刑犯

  當他被綁起來,蒙上眼睛後,有人在他的旁邊對他說:「你要接受的刑罰是缺血死亡」,然後用葉子在他的手腕

  上輕輕劃了一下。

  當然,這不可能造成任何傷口。

  這個犯人的手腕旁邊,放有一個容器向下‘啪嗒、啪嗒’滴著水。

  一天後,這個犯人果然死掉了。

  解剖他的屍體,果然就是缺血而死。

  但事實上他並沒有出過血。

  

  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就是:他經過了暗示後,以為自己的動脈已被割開,而那水滴聲就是自己血滴下的聲音。

  在這樣的自我暗示下,他竟然真的死了,並且表現出缺血的症狀。

  從這樣的一個實驗中我們便可以知道:心理暗示對我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那麼心理暗示究竟是什麼呢?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願望、觀念、情緒、判斷、態度影響的心理特點。

  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心理現象。

  俄國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認為:暗示是人類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

  

  最近的熱播劇《誰是兇手》,目前在愛奇藝八點檔的《迷霧劇場》播出,是由趙麗穎、肖央、董

  子健攜手出演的。這是一部由孫皓執導的都市懸疑推理劇。

  講述了一個發生在某市的連環兇案,在真相塵封了十七年之後,與這宗懸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的人們,在各自不可告人的秘密中,一起等待真相浮出水面的故事。

  這部劇就是關於犯罪心理學的一部劇,其中的劇情就涉及到了心理暗示。

  在劇集播放到一半時何偉光和沈雨第一次相遇,這一幕是這樣的……

  一個和案件沒有絲毫關係的男人出現在了沈雨的心理科診室。推開門的瞬間,沈雨愣住了。

  這個男人叫何偉光,來診病前他還穿著刑警夏木(董子健飾演)讓他試穿的那套藍色工服。沈雨

  之所以愣住,主要是這個男人的穿著太像她的許久未見的父親。因為她父親有一套一模一樣的衣

  服。那是劇中連環殺人案兇手穿著的衣服,兇手實施作案時,戴著黑色口罩、黑色遮陽帽、黑色

  鞋套和白色手套,把自己遮得嚴嚴實實的,看不到臉孔。沈雨清楚的記得,在毀滅父親所有的痕

  跡時,她就處理過這些物品。

  沈雨愣住的一瞬間,何偉光讓她想起了失蹤了十七年的父親。

  

  何偉光出現在沈雨的診室

  

  沈雨父親和沈雨告別

  回到十七年前,冷小兵看到了和何偉光穿戴幾乎一樣的而且右手也有傷疤的兇犯……

  刑警隊長冷小兵(肖央飾演)十七年前在犯罪現場和兇手有過交鋒。但卻因為自己的懦弱,即使

  手槍抵在了兇手的額頭,他也沒敢開槍,他只看到了兇手的眼睛。而後,是兇手打暈了他,這是

  他不可告人的秘密,令他有深深地負罪感,尤其還因為他的膽小自己的同事為此而犧牲。

  十七年前的案件留下的線索還有兇手右手的疤痕,和放在死者面前的鬧鐘,另外就是樓下小賣店

  的店主和那個報警電話。

  

  

  再回到十七年後……

  夏木和冷小兵先後找到了何偉光。夏木給了何偉光藍色工服,白口罩和遮陽帽,夏木叫何偉光穿

  戴上,順便叫他把黑色塑膠袋套到腳上,他要觀察試探何偉光。冷小兵卻是要觀察何偉光遮陽帽

  之下的眼睛,他們倆都對何偉光產生懷疑,他們懷疑何偉光就是十七年前那個連環殺人案的兇

  手,所以,先後出現來試探何偉光。

  何偉光被兩個人的舉止嚇住,想到去看心理醫生,醫生恰巧是沈雨。

  

  冷小兵試探何偉光

  劇情再往前拉近一點……

  沈雨監視夏木時,接到夏木打給自己保留了十七年的家裡的電話,那是她為父親保留的電話號

  碼。另外她也看到了夏木寫在白板上的推測 「沈雨爸爸—兇手」

  沈雨監視夏木時看到的推理

  何偉光自訴在2000年9月1日出了車禍,那天是學生開學日,他記得清楚。沈雨說不對,並暗示

  他那天是周末假期,學生不能上學,9月4日才開學,出車禍那天也是9月4日。沈雨的心理暗示影

  響到了何偉光,這時的何偉光是恍惚的狀態。

  沈雨第一次心理暗示何偉光

  沈雨的心理暗示更進一步。沈雨設計了心理劇,何偉光照著白板上的一段話讀了下去,當他被要

  求大聲的讀出來時,他把自己內心的焦慮,不滿,擔憂,恐慌全部發泄了出來,他大聲的讀:他

  是殺人犯,二十六年了……

  看到何偉光痛苦的讀出來這些經過設計的話,沈雨露出了得逞後的笑容。十七年前,沈雨猜到自

  己的爸爸可能就是那個殺人犯,十七年後,她要找個替罪羊,為自己的爸爸脫罪。

  

  

  

  

  最後,何偉光回家,錯走進了經過沈雨設計的同樣裝修、同樣格局的他家樓下8層的同房

  間,房間內死去的女屍,懸掛起來的、貼了一面牆的各種死者的照片,和電視新聞內的報導,讓

  何偉光完全走進了沈雨設計的心理劇裡,他自認為自己就是個殺人犯,不折不扣的。

  心理暗示定律告訴我們:當你對某件事情抱著百分之一萬的相信,它最後就會變成事實。劇中何

  偉光被沈雨心理誘導暗示,出現幻覺,仿佛瘋了一般,這樣的心理暗示太過可怕。

  

  

  

  

  

  《我是兇手》這部劇不論是編劇還是表演都是成功的,16集的播放時長,讓劇情緊湊而扣人心

  弦、場景緊張又刺激,每個角色塑造的也符合現實邏輯。

  劇中還分別講述了肖華軍和曹瑛俠的案例,這兩個殺人犯分明也是受到了心理暗示的影響。

  他們在各種各樣的心理誘導下,精神變得恍惚,心理承受能力也漸漸失去平衡。

  當心理承受力在刺激點下潰敗時,肖華軍和曹映俠也完全失去理智。

  然後,就成為孫皓導演執導下的殺人犯,

  這也是《我是兇手》這部劇所要輸出的懸疑推理的概念。

  

  

  

  縱觀這幾年以犯罪心理學視角拍攝的電視劇。

  印象比較深的還有由霍建華、馬思純、尹正主演的根據丁墨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他來了,

  請閉眼》。劇中由霍建華主演的薄靳言是一位犯罪心理學專家,他可以通過人的資訊傳播總效果

  (資訊傳播效果=7%的語言+38%語調語速+55%的表情和動作)解讀到更多更精準的人的心理

  活動。同時,也可以通過各種細微的、不惹人注意的痕跡做出符合邏輯的專業判斷。

  所以,在心理學方面能達到專家水準的人不僅具有超出別人的高智商,也具備超級冷靜的心理建

  設。《他來了,請閉眼》中霍建華飾演的薄靳言是犯罪心理專家,作者丁墨賦予了他正義的化

  身,他用心理學的專業知識破獲了一起又一起難案、無頭案。

  

  

  而《誰是兇手》中趙麗穎飾演的沈雨是心理學醫師,她有幼年令她痛苦的經歷,父親莫名其妙的

  失蹤,讓她變得敏感而獨立。這種人設的塑造有她冷漠的一面,也有她孤苦無助的一面,同時還

  有她偶爾溫柔的一面。這些點組合在一起讓我們也看到了她可憐的一面,一個女孩子,沒有了母

  親的照顧,又失去了父親的呵護,這其實很讓人同情的,同情沈雨的孤苦無依。但是,在遇到何

  偉光時,她其實也在接受著某種有計劃的心理暗示。

  然後,她想到為父親脫罪,她甚至變得很可怕,完全把善良拋開,變得不擇手段。

  當看到父親的一幅白骨時,她可憐的又是那麼的令人心痛,畢竟她是那麼的愛她的父親。

  

  趙麗穎演繹的各方面語言都達到了劇本的要求,也完全突破了她個人在塑造角色方面的局限。不

  論眼神、笑容、肢體語言都很到位,也演繹出了那種神秘、陰鬱的感覺,

  顛覆了她以往的螢幕形象。

  其實,沈雨的純真,早在她看到父親留給自己的信時就消失殆盡。

  取而代之的,是之後按照她父親的指示毀滅所有痕跡時,超出她年齡的冷靜、冷漠和理智,

  太過理智和冷靜、冷漠的人都是經過各種各樣的痛苦轉變而來的,這是心理蛻變的結果,也是人

  性的弱點,最在乎的往往也是失去的,即使你想拼力的護住它,終也不得法……

  《誰是兇手》可以納進《迷霧劇場》確實符合了愛奇藝的定位,劇中一切如幻

  一切又仿如片尾曲《藏》的歌詞 :

  當荒野的花,都找到了家

  再長出枝椏——

  所謂的真假,卻不過都是,

  被真誠謀殺…

>心理暗示,讓《誰是兇手》中趙麗穎飾演的「沈雨」又可憐又可怕

李棟旭這樣都要被罵「營銷成癮」?還被暗諷臉垮是反噬?

尋夢園

劉德華10大國家級榮譽,藝人做到這種程度,稱得上「亙古一人」了

尋夢園

易烊千璽竟然參演了《鐵梨花》,不要說我是最後一個知道的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