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活動受限?送你四味中藥,祛頑痰,通經絡,快來了解下吧

  肩周炎,想必大家都聽過這個詞,

  此外,「五十肩」、「凝肩」、「冷凍肩」應該也有不少人聽過這些詞,說的正是肩周炎。

  說它是「五十肩」,是因為肩周炎高發於50歲左右的人群,

  而稱其為「凝肩」、「冷凍肩」,是因為得了肩周炎後,活動會受限制,雙手難以舉高,肩膀也像冷凍過了一般僵硬。

  今天,想和你聊聊肩周炎。

  有些人得了肩周炎,想著,中醫講酒能舒筋活絡,就拿了些祛風濕的藥材泡酒喝。

  然而,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肩周炎並不見好轉,遂跑來詢問遠志,是否藥材質量不行,導致療效不佳?

  其實不然,

  中醫認為啊,脾主運化,四肢稟氣於脾,若脾失健運,則聚濕生痰,停伏中脘,流註四肢,久而久之,自然會有麻木酸痛之感,活動也會因此而受限。

  因此啊,此類臂痛若是單純以風濕論治,隻怕是會事倍功半。

  然,窺其病機,乃痰伏中脘而流註四肢所致,因此當以祛痰而治。

  今天向大家介紹一個祛痰的方子——茯苓丸,出自《是齋百一選方》。

  茯苓丸:半夏、茯苓、枳殼、風化樸硝。

  那提及化痰,首選必定就是半夏,

  半夏辛溫而燥,入脾、胃、肺經,擅長燥脾濕而化痰濁,溫臟腑而化寒痰,為治療濕痰、寒痰之要藥。

  《藥性論》:”消痰涎,開胃健脾,止嘔吐,去胸中痰滿,下肺氣,主咳結。”

  《醫學啟源》:”治寒痰及形寒欽冷傷肺而咳,大和胃氣,除胃寒,進飲食。”

  半夏的炮制方法眾多,功效也有所區別:

  法半夏擅長燥濕,而溫性較弱;

  法半夏

  薑半夏擅長降逆止嘔;

  薑半夏

  清半夏擅長化痰;

  清半夏

  半夏曲擅長消食化痰;

  半夏曲

  竹瀝半夏性寒涼,善清熱化痰。

  茯苓是一味藥食兩用佳品,甘補淡滲,作用平和,無寒熱之偏,利水而不傷正氣,

  所以,吃完茯苓相幹食品和藥品,小便就會變多。

  茯苓入心、脾、腎經,尤善健脾而滲濕,

  半夏剛把體內的痰邪化解,茯苓就能將陰濁排出體外,

  兩味藥材合用,既消已生之痰,又杜生痰之源。

  《本經》:”主胸脅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幹,利小便。”

  《傷寒明理論》:”滲水緩脾。”

  《醫學啟源》:”除濕。”

  茯苓

  枳殼是一味理氣寬中的藥材,擅長理氣寬胸,消脹除痞。

  枳殼作用緩和,理氣不易傷正,

  配伍半夏,為氣順則痰消之意。

  《珍珠囊》:”破氣,泄肺中不利之氣。”

  《醫學啟源》:”《主治秘訣》雲,破心下堅痞,利胸中氣,化痰,消食。”

  枳殼

  然,中脘之伏痰,非尋常化痰藥力所能及,

  因此,加用了風化樸硝,

  風化樸硝,味苦、鹹,性寒,中醫認為,鹹能軟堅散結,

  取其消痰破結之力,配伍上半夏,一燥一潤,一辛一鹹,旨在消解頑痰,相制為用。

  樸硝

  縱觀全方,旨在化痰,不治四肢;然,茯苓丸漸消緩化中脘伏痰,俾脾運復健,自然流於四肢之痰亦潛消默化,乃「治病求本」實至名歸。

  最後作一簡單總結,茯苓丸具有燥濕行氣,軟堅消痰之功效。主治痰流四肢之臂痛證。症見兩臂疼痛,手不得上舉,或左右時復轉移,或兩手疲軟,或四肢浮腫,舌苔白膩,脈弦滑等。臨床常用於治療肩周炎、頸椎病、慢性支氣管炎、上肢血管性水腫等屬於濕痰者。

  如果兩臂酸痛或肢體麻木較甚者,可加用桂枝、薑黃、雞血藤等活血通絡的藥材;

  桂枝

  薑黃

  雞血藤

  如果是手臂抽掣者,可酌情加入全蠍、僵蠶等息風止痙的藥材。

  全蠍

  僵蠶

  文章僅供學習交流,用藥請遵醫囑。

>肩周炎,活動受限?送你四味中藥,祛頑痰,通經絡,快來了解下吧

何謂健康?這幾點比較重要

尋夢園

濕氣太重,如何趕走它?用這4味中藥泡水喝,或會有意外收獲

尋夢園

它被譽為最健康的零食之一,營養又美味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