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健康而設計,什麼樣的空間感受歡迎?

  

  在當下如此特殊的背景下,設計行業如何激發潛力與活力,為健康而設計?最近,上海知名設計文創地標——文定生活文化創意產業園攜手眼界演講,在上海文定講堂舉辦2021後疫情時代設計趨勢論壇,四位設計從業者為近百名專業觀眾及三十多家媒體分享了他們對於後疫情時代設計的實踐與思考。

  活動開場,文定生活總經理肖浩升向大家講述了祖宅西園的歷史故事及對潮汕文化的影響,並借此向點亮生活的設計師們致敬。西園由嶺南名匠肖眉仙設計,始建於1883年,是廣東著名的私家園林,園主為清末愛國實業家肖欽。西園融鑄了江南傳統園林的設計理念和潮人精神內核的審美意趣,並巧妙地引入西洋裝飾工藝,為嶺南園林一絕。

  百年來,西園吸引了眾多文人雅士在此聚集,清末革新派更是在這裡開創了尊師重教、崇文尚學的風氣,潮陽文風鼎盛,人才輩出。作為西園第五代子孫,肖浩升在演講中總結道:西園彰顯的就是設計的力量和魅力。設計師們不只是在造一個家園,在造一座景觀,更是在造文化、造精神。向設計師們致敬,聆聽他們對後疫情時代的設計思考與精辟見解,這也正是文定生活舉辦這次論壇的初衷和目的。

  疫情之下,「健康」成為了每個人關註的焦點,微建設計創辦人宋微建通過一個案例分享了他對健康設計的思考。今年,他第五次受邀錄制了央視的《秘密大改造》節目,在14天時間裡,他採用傳統與現代結合的木結構對原空間進行了改造,打造了一個不使用膠水釘子,材料可回收的真正意義上的健康空間。在演講最後,宋微建也提出他的擔憂:木構件的營造技藝,完全符合當下人們對健康居住的需求,但隨著專業匠人的老去,未來我們如何傳承與創新?

  無設建築創始人顧憶圍繞這兩年項目的變化,用一系列關鍵字總結了疫情帶來的改變和影響。他指出:「這兩年在商業設計中,場景感的空間越來越受歡迎。人們無法出門旅行,但逃離城市的心更強烈。」顧憶分別以三家隱溪茶館的主題:車站、山中避雨、不用去羅馬,闡述了他對場景感空間的設計運用與還原。

  在顧憶看來,疫情之後,人的心理第一個過程是逃離;第二是安駐,在家辦公與學習,讓更多人願意把自己安駐的空間營造得更美好;第三是人們對餐飲空間的私密性需求變高,因為私密象徵著安全;第四則是開放性,室內與室外的空間更加地融合。

  HBA執行合夥人李鷹則將演講重點聚焦在疫情前後的社會和行業變化上,通過回顧與展望,他指出了未來設計行業發展的方向和年輕設計師自我提升的門路。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人們變得更焦慮,但李鷹認為,這一現象其實與疫情的關聯並不大。社會一直都處在加速的變化當中,疫情只是把這種現象表現得更加激烈,讓它小規模地集中爆發。

  在李鷹看來,高周轉的項目,套路化的做法,正在讓設計師變得越來越懶,「設計師在談到設計周期的時候,其實大部分講的都是制作周期,但設計其實更重要的是它前面思考的部分。現在速度慢下來,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真正想做設計,真正有思考能力的設計公司,反而會在這種挑戰當中,能夠真正的存活下來,或者是活得更好。」

  蕭氏設計董事長蕭愛彬從非常客觀的角度,回顧並總結了自己從2020到2021的變化:項目的數量減少,體量更大,更能夠專註並且不斷地進行思考和修正。蕭愛彬先生現場分享了今年設計的四個項目,分別是自己參與開發的旅遊休閒空間、酒店和私宅等。他借此展現了自己的實踐過程,並指出,在疫情壓力下,「少而精」將是未來設計行業的發展趨勢,而設計只要有生命力,就一定能打動人。

  在論壇環節,四位設計師回答了現場觀眾的提問,更具象地闡述了自己對後疫情時代設計的思考,並就當下的設計熱點話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挑戰與機遇並存,壓力與動力同在,後疫情時代對設計師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思想的設計將永遠走在時代的前端。

  作者:史博臻

  編輯:薄小波

>為健康而設計,什麼樣的空間感受歡迎?

男性活不過女性、男性也有更年期……!今天是世界男性健康日,這場「健康中國共同守護,男性健康科普先行」活動在上海舉行

尋夢園

健康養生|老中醫:最耗傷身體的10種惡習,必須戒掉

尋夢園

最適合中老年人吃的食物排行榜,牛奶倒數第1,雞蛋第4,建議了解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