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調理之功法篇
脾胃是人的後天之本,調理了近三年,到目前才算是略有小成,每天大便都基本成形了,而且也不再黏馬桶了。
其一
揉帶脈
脾主運化,脾胃虛弱則會運化不力,造成身體水濕停滯。揉帶脈一方面健脾陽,另一方面振奮了肚腩兩側膽經的陽氣,迅速化開了小腹內積聚的水濕。當然你要是覺得揉帶脈的力度不足的話,也可以用手握成拳來敲。此法對便秘的治療也非常有效果,可以說是立竿見影。
其二
爬山
《黃帝內經》中有一句話,叫做「谷氣通於脾」。請注意,在繁體字中,山谷的谷寫作「谷」,而谷物的谷寫作「轂」,二者不可混同!唐代醫家王冰對此的解釋是「谷空虛,脾受納故」。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爬山不僅能鍛煉筋骨,讓人汗水淋漓——也是排除體內水濕的良法,同時還能讓人的脾通天地之氣,山谷之氣。這就是我們的古人所說的微言大義,短短的一句話就包含了極其深刻的哲理,暗合了中華文化中天人合一之思想!
其三
踮足功
就是腳尖著地,腳後跟抬起,能抬多高抬多高。胃的經絡通過腳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間,胃經的原穴也在腳趾的關節部位。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妨經常鍛煉腳趾。你可以踮著腳尖走路,你也可以試試踮著腳尖站個十來分鐘,記住在踮腳尖時要盡可能地把腳踮得高一點,這樣效果才會好!
其四
推腹法
總之絕大部分的慢性病都通過此法來解決。人體內的三濁(廢水、廢氣、大便)都可通過此法來排除,而此三濁正是導致人生病的罪魁禍首。所以古人常說「大道至簡」,道理想通了,解決問題就容易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千千萬萬,那就是所謂「術」的層面的問題了!
其五
跪膝法
此法可引氣血下行,負氣血流註於胃經。因此對胃的功能改善是大有好處的,當然此功法的好處遠不止這一點,在此不一一列舉,堅持練一陣子就會知道的了。
其六
捏脊法
簡言之,就是捏脊梁骨,從尾椎骨一直捏到脖子。捏的時候,不必拘泥於穴位,因為脊柱兩側正是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所經之處,捏脊能對身體起到全面的保健作用,它可以健益脾胃、督一身之氣;還可調理臟腑、疏通經絡、升降氣機。
其七
吞唾液養生法
唾液其實就是人體內最好的健脾胃的藥。中醫學認為,唾液能「潤五官、悅肌膚、固牙齒、強筋骨、通氣血、延壽命」,春秋時期的老子認為,靈丹妙藥雖好,也不如自己的津液重要。古代養生學家陶弘景也說:「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
其八
拉筋
人的肝、脾、腎經都從大腿經過,所以拉筋對這三條經的拉伸和調理作用是非常有效的。我個人的感覺是最好採用臥位拉筋法,其效果更加顯著。
中醫學認為:「五臟化五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為五液。」意思是唾液為脾腎所化,腎為人體先天之本,脾為人體後天之本,脾胃富集了五臟之精,氣血之華,故唾液中含有很多有益於人體健康長壽的物質,對養生保健有著特殊的作用。古代醫家認為,唾液充盈者必體質強壯,並根據唾液盛衰來判斷疾病狀況。
唾液養生法有二種,其一為西漢道人蒯京所創食玉泉,此法過於繁復,不太易掌握,故在此略過不提。其二為赤龍攪華池。所謂赤龍即舌頭,華池即口腔。就是說,在非飲食情況下,經常用舌頭在口腔內攪拌,使體內的水分上升至口腔,通過唾液腺變為唾液,再徐徐咽下。當然,你還可以化繁為簡,那就是用舌頭抵住上顎幾分鐘,口腔中自然後充滿了唾液。據書報所載,長壽之鄉如皋的很多老人,每天都要練此功法。
2
調理之飲食篇
首先,在此申明說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脾胃虛弱——虛弱到連吃碗面條肚子都會有鼓漲感,吃幾個西紅柿都要拉肚子的那種脾胃虛弱!
1、對於大多數現代人而言,脾胃虛弱其實主要就是脾陽虛,胃腸有寒。所以可以在每天早上喝一碗薑糖(紅糖)水,以去除腸胃裡的寒氣。
2、春天到了,可以吃點韭菜,韭菜補肝、腎、胃之陽氣。
3、一般意義上的脾胃虛弱者,可以多吃淮山等物以健脾。但要是你的脾胃虛寒的話,建議你還是少吃為妙,因為淮山是助濕的,脾胃過於虛弱者是不宜食用的。與此相類似的還有牛肉、紅棗、南瓜、花生、固元膏、枸杞等物,這些對於平常人或一般意義上的脾胃虛弱者的確是有補血補腎的功效,但對於脾胃嚴重虛寒者來說並無助益,相反倒有可能是增加了負擔,所以脾胃嚴重虛弱者也不宜吃固元膏。
4、建議多喝點粥。粥可以直接轉化為氣血而不需增加脾胃的負擔,也可以理解為是在間接地健脾了。還有別忘了粥是養胃氣的。
5、拒絕一切寒涼之物。如苦瓜、紫菜、香蕉、柿餅、西瓜、茄子、涼茶等物!雖然口腹方面的快感少了很多,但能收獲健康,那也是非常劃得來!
6、食物越細碎越好。食物越細碎,腸胃的工作負擔越輕,越容易轉化成氣血。所以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建議吃飯時一定要細嚼慢咽,因為細嚼慢咽除了能將食物盡可能嚼碎以利消化之外,它還能使人不斷產生唾液,而唾液古人稱之為上泉之水,那可是世上最好的健脾胃之良藥!
7、用薏米等利水除濕的食物來健脾。這也沒錯,不過對於脾胃虛寒者來說,用之前可以炒一下。
8、每天吃點陳皮,就當作零食吃。陳皮有醒脾化痰之功效,脾是生痰之源,痰被化掉了,其實也就是健脾了。按中醫的說法,人在二十四歲前特別是小孩子,身體出現的問題大多是脾和腎的問題,所以解決小孩子的生病問題,只需從脾與腎這兩方面著手就行了。
9、炒米和鍋巴。按中醫的五行學說,黃色入脾,所以炒得焦黃的大米和鍋巴都是入脾健脾的。這兩樣東西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會有點焦,而按中醫的說法,焦的東西也是入脾健脾的。所以,這兩樣東西大家不妨都拿來試試看。
3
調理之灸療篇
肚臍,也叫神闕穴,是連接臍帶的地方,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胎兒在母體時就靠臍帶供給營養,就好像瓜蒂一樣,是吸取營養的唯一門路。我們也可理解為它是聯繫人體先天和後天之要穴。所謂神闕,即是指元神出入和居住的地方,地位極其權貴。實際上,在人體當中,神闕穴也是心腎交通的門戶,心藏神,腎藏志,都是不可小覷的五臟神。心屬火,腎屬水,水火不能通達調濟,就會引起陰陽失調,導致各種疾病接踵而至。而在肚臍眼上的神闕穴,是腹部的核心,對於發生在腹部的疾病,有很好的調理效果,如五更瀉、慢性腹瀉、後尿瀦留等都是它的拿手好戲。
現代人的脾胃虛弱,大都是脾陽虛,艾炙則是升陽的最好方法之一,所以可以通過對神闕進行炙療而達到調理脾陽虛之目的。
其一、道家的炙臍秘方:用桂圓肉一顆、花椒六、七顆,加上艾絨一同打爛,晚上睡覺的時候挑一點點,小指甲面那麼大,放在肚臍裡就行了,之後再用醫用膠布固定即可。不過也可用吳茱萸、藿香、佩蘭之類的芳香之物來替代(最好是打成粉)。脾胃虛弱者一般來說其化濕的功能都會受損,如果脾胃只是一般意義的虛弱,則可採用冬瓜、薏米等利水除濕之物來去濕,而對於那些脾胃嚴重虛寒者而言,最好的辦法不是利水除濕而是用芳香之物如藿香等來燥濕。
其二、直接艾炙肚臍(神闕穴)。也就是直接用陳艾制作的艾條在肚臍之上懸炙。當然現在也有了更好的選擇——用我們自制的中藥艾條懸灸。是在傳統三年陳艾的基礎上,加入山甲,紅花、當歸,川穹,丹參,益母草,乳香,牛膝,紅花,等二十種草藥 。艾條味足功效區別於其他艾條:熱量足,滲透力強, 疼痛灸患處,寒症需要灸肚臍和腎輸穴。
懸灸的的好處是熱力十足,可充分發揮艾條的功效。其不足之處則是不小心容易燙著,留疤,所以灸的時候用點心,要走心!
其三、按壓神闕穴。所謂法無定法,說得通俗點就是殺豬殺屁股,各有各的門道。你要是覺得艾炙不方便,告訴你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閒來無事之時或是坐車無聊之時,試試用手指來按壓神闕穴,效果可能不如艾炙,但長期堅持下來效果也會很好的。
其四、炙足三裡。足三裡是胃經上的大穴,每天炙上十分鐘,你一定會長壽。
>脾胃乃後天之本,3年調理最全經驗總結,適合每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