攢足子彈開一炮,動漫裡那些治愈系的店鋪是不是在討好顧客?

  很多治愈系的動漫作品都曾給東靈君留下過美好的印象,想起他們來心裡總是暖暖的。

  聊過的如《調酒師》(王牌侍者),沒聊過的如《深夜食堂》(電視劇電影都看過,就沒見他動畫化)。故事中店老板都是心理醫生,在美食和酒水輔助下溫暖著一顆顆尋求慰藉的心。

  還有近期聊過的《後街女孩》,裡面也有酒館老板也喜歡給客人加油打氣。

  餐飲圈以外的也有,比如《付喪神出租中》,出租物品+偵探增值服務=順帶搞些治愈。

  看那些片子總是暖意滿滿,但是《超能力女兒》這位老板娘的一句氣話把挺好的三觀都毀掉了。如芒在背,再回憶這些動漫時,心裡總覺得有根刺在攪動,隱隱作痛。這老板娘說的什麼呢?看下圖。

  只不過是在取悅討好客人。酒吧老板娘看著自己的客人都被臨時雇員杏子俘獲,成了她的死粉。不僅羨慕嫉妒,還有酸酸的危機感,自己的酒吧要失控,眼下生意興隆卻前途未卜。

  只因為明星員工杏子光芒實在太耀眼了……。再看到顧客在杏子話語的激勵下淚流滿面,她忍不住道出了這句大實話,這是她作為商人經營多年的心得。

  只不過是在討好客人,客戶滿意了,好感度就上來了,就會經常光顧,生意就越來越好。

  「討好」本來無可厚非,服務的目標就是客戶滿意。服務好總比服務差來的好。但是脫離實際,沒有底線的討好,就要引起我們注意了。

  喜歡被討好這是人之常情,可是我們還有個小毛病,人性有弱點:當人們自己做得不好,或受到批評的時候,容易遷怒他人。通過貶低別人,抬高自己。

  心理學家組織試驗人員見兩位黑人醫生,去做體檢。扮演討好型的醫生對他們態度很好,並告訴他們,你的身體狀況非常好。另一位醫生則很嚴肅,告訴他們,你的身體狀況惡化了,要注意。當問起對這兩個黑人醫生的印象時,那些得到表揚的人都說,這個醫生水平真高,而那些受到批評的人則說,這個黑人太無理了。

  當「討好」遇到了「這個小毛病」,不討好就不是中性了,很可能被畫上「厭惡鄙視」的標簽。而討好既可以和你站在一個戰壕使勁貶低別人,也可以巧妙繞開那些可能會引起你遷怒的問題,保護自己。

  還說看病,能自愈的小毛病,假如去看醫生,A說沒事,回家休息就行了。他幫你省錢講了實話,你可能覺得這醫生不負責很差勁,以後再也不去了。但是如果他說,嗯沒什麼大病,快好了,喝點增加抵抗力的藥吧,給你開些可喝可不喝的藥。這樣你反而會覺得這醫生很好,下次還會找他。

  不討好,會招人恨,很多真實就會被選擇性丟棄。沒有飯館會因為顧客肥胖而不讓他們點大魚大肉。

  過度討好,無底線討好,不多解釋,小品「投其所好」裡說的很清楚了。「郝建,你不光要陪領導打好球,你還要做到讓領導隻願意跟你打,讓他一想到球就想到你,一想到你手就癢癢哎」。

  以上這麼一輪想下來,那些動漫裡的暖心主角們,他們到底是為了賺錢故意討好客人,讓他們上癮,還是發自真心地幫助客人,還真不好說。

  再往外擴展一層,那些治愈番不也是在想方設法的「討好」觀眾麼?我們也是被套好的對象,這裡面有沒有過度討好的成份呢?讓我們看了這部,想下部,一旦不看就會覺得心裡不舒服,空嘮嘮的。看了黑暗系的動漫,很快就會得出答案:一定會有的。所以說治愈番不一定就比那些空氣番高級,只不過滿足了不同的需求。

  如何對「討好」進行識別呢?

  東靈君沒有答案,所謂人心難測。但下面的方法我覺得還是有點用處。捫心自問,如果你覺得對某人(給你提供某項服務的人)過分依賴,隻願意跟他分享你的問題,那就要注意了,很可能自己被過度討好了。同樣,如果你覺得自己只能接受某種題材的作品,那也要注意了。

  一切的美好只不過是投其所好的結果,如浮雲終將消散。治愈番,搞笑番,愛情番,熱血番,黑暗番,輪著看會好一些,這叫板塊輪動。跳出二次元看三次元,那叫「均衡配置」。總之要有個逃離依賴的意識。

  結尾福利:鬼燈大人如果退休去開個酒館,也一定可以把顧客玩弄於股掌之間,實力的差距註定總有人會被「討好」俘獲拿下。「沒有人會平白無故的對你好」,多多問問為什麼。特別適用於愛看治愈系的小夥伴。

>攢足子彈開一炮,動漫里那些治愈系的店鋪是不是在討好顧客?

異世界超能魔術師:劇情崩壞,裝逼尷尬,七月頭號爛片

尋夢園

一拳超人最新話:名場接連消失,怪人協會篇是重制版敗筆的開始

尋夢園

火影忍者手遊:那些曾強度超標的密卷,你知道幾個?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