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觀察|《華燈初上》海外熱播,女性懸疑題材或成下個風口?

  「我記得有一個地方,我永遠永遠不能忘。我和他在那裡定下了情,共度過好時光。」伴隨著鄧麗君在1979年發行的歌曲,鏡頭轉向了羅雨儂(林心如飾演)、警探潘文成(楊佑寧飾演)和阿達(章廣辰飾演)開車送被性侵後驗完傷的陪酒小姐李淑華(劉品言飾演)回家……

  《華燈初上》是一部以80年代臺灣森北路的「條通文化」為故事背景,講述80年代底層女性掙紮的年代愛情劇。但比起傳統的愛情題材,《華燈初上》顯然想表達更多,底層女性追尋幸福、女性之間的友誼同樣是該劇的看點。作為Netflix推出的又一部華語劇,該劇不僅在女性人物形象上有所突破,還為女性群像題材的創作提供了范本。

  《華燈初上》大熱背後

  百聿數位試水內容制作渴望走向國際

  毫不意外,《華燈初上》是2021年熱度最高的台劇,而它的背後則是從創作團隊到劇本策劃、演員選角上的成功。

  《華燈初上》上線一周即榮登其臺灣榜、香港榜TOP1,並在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地區躋身TOP10,分別位列第三、第八和第七。截至目前,《華燈初上》第二季的豆瓣評分穩定在7.3分,吸引超過2.9萬人參與評分,位列一周華語口碑劇集榜單TOP6。

  從選角上看,該劇少有的匯集了臺灣頂級卡司。林心如、楊謹華、郭雪芙、劉品言、謝欣穎等出演性格迥異的陪酒小姐;而楊佑寧、鳳小嶽、張軒睿作為女性題材中的男性角色也並非「工具人」;再加上許光漢、修傑楷、霍建華、鄭元暢等被內地觀眾熟知的男演員的客串,都讓該劇星光熠熠,未經播出就備受關註。

  與陣容同樣「吸睛」的還有該劇的制作團隊。其中,編劇杜政哲曾憑借《酸甜之味》獲得金鐘獎最佳編劇,《華燈初上》則是他首次嘗試懸疑題材。在創作劇本時,杜政哲和該劇導演連奕琦為了還原30年前日式酒店的景象,不僅翻閱了僅存的文字和照片,還輾轉尋找已退休的媽媽桑和陪酒小姐們進行訪談。「有人變條通包租婆,有人隨酒客返日,也有人就像消失了一樣……命運各有不同。」

  作為百聿數位的首部自制劇集,《華燈初上》承載了百聿數位對於布局內容創作領域的野心,百聿數位對該劇的投資體量達到2.5億新臺幣,以電影制作的規格實景拍攝,力求還原80年代條通文化獨有的歌舞升平的時代景象。

  作為以錄影帶批發和後期制作起家的公司,百聿數位近兩年開始布局內容制作領域。具體來看,百聿數位分別在2018年和2020年參投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和《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收獲9.58億票房成就;而《刻在你心裡的名字》在臺灣地區票房突破9500萬,豆瓣評分達到7.3分……這兩部電影均是以小搏大的成功項目。

  此外,《華燈初上》打破了台劇先拍後制的慣例,而這也被視為台劇與國際接軌的重要動作。要知道後期工作「前置」在全球影視制作工業中早已司空見慣。隨著《沙海》《鬼吹燈》系列作品的推出,後期前置在內地的接受度也不斷提升。此次百聿數位的嘗試正是在不斷完善台劇的制作工業化進程。

  爭取Netflix、HBO等國際平臺

  用「臺灣味」走向國際

  無論是聚焦黑道題材的《罪夢者》《極道千金》,還是聚焦通靈題材的《通靈少女》《彼岸之嫁》,均脫胎於臺灣本土文化。而這一次的《華燈初上》也將條通文化推到臺前……

  回顧流媒體和臺灣制作公司之間的合作,這樣的題材是雙方的共同選擇。由於內地劇集市場的限制,Netflix只能單方面購買內地劇集的全球播映版權。要想布局自制華語劇,鞏固華語劇集市場,聯手港澳臺勢在必行。

  彼時,傳統台劇制作面臨著被OTT市場瓜分受眾以及缺乏制作資金的困境。2017年推出的植劇場被視為台劇的一次溫柔革命。具體來看,植劇場推出的《花甲男孩轉大人》《荼靡》等作品不僅以多元題材融合獲得良好的口碑,在第52屆金鐘獎上收獲24項獎項的提名,還為行業挖掘了不少人才,如後來憑借《想見你》獲得關註的導演黃天仁和演員許光漢。

  隨著「OTT們」對高質量且獨家內容需求量的提升,傳統台劇制作方與Netflix、Fox等頻道一拍即合。植劇場的8部作品均將全球播映權出售給Netflix,借著全球化平臺走向世界。

  2019年,台劇復興的呼聲達到最高,海外流媒體紛紛帶著他們的自制華語劇接受市場的查驗。HBO與三立電視臺共同推出豆瓣9.4分的神作《我們與惡的距離》;Fox投資了豆瓣9.2分的爆款《想見你》;Netflix一口氣宣布開發三部華語作品《極道千金》《罪夢者》《彼岸之嫁》……

  「東南亞地區很大,文化多元龐雜,我們找的是有獨特性的故事」,這是2017年彼時在Netflix負責東南亞原創內容、亞太區國際原創總監Erika North給出的自制劇標準。四年過去,Netflix推出的《天橋上的魔術師》《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華燈初上》三部作品似乎找到了華語市場的缺口。

  截至目前,《天橋上的魔術師》豆瓣評分達到8.7分,該劇由憑借《血觀音》獲得金馬最佳劇情片的導演楊雅喆執導,配合奇幻題材——以中華市場「九十九樓」的傳說為背景講述幾家商戶家庭的生存故事,是目前Netflix推出的華語作品中口碑最好的一部。

  而2021年下半年推出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是臺灣駕輕就熟的愛情題材,《華燈初上》則是在懸疑和年代背景下,探討女性的友誼和愛情……盡管在題材和類型上各不相同,但走向多元化、展現時代思考仍是這些劇集的共通之處。

  她懸疑崛起

  女性題材創作啟示錄

  比起《華燈初上》在亞太華語市場的影響力,該劇能夠給女性群像劇的創作帶來的思考更值得被關註。作為一部女性群像劇,《華燈初上》摒棄了趨於臉譜化的少女、女強人角色,更注重刻畫掙脫命運枷鎖的女性力量與底層女性之間的友誼。盡管該劇也呈現了三角戀、閨蜜反目這種女性群像劇中常見的「套路」,但底層女性群像在生活困境和情感迷局中的掙紮更為動人。

  具體來看,《華燈初上》打破了女性人物的刻板印象,陪酒小姐的視角和愛情主題的碰撞極具吸引力。有過「下海」經歷、坐過牢的花子依舊保持對純真愛情的向往;年老色衰還嗜賭如命的阿季寄希望於跟隨酒客回到日本來脫離生存困境;拜金的大學生愛子原本理性卻因為愛上了大學同學而陷入困境……幾位陪酒小姐的人物性格各不相同,她們的故事也展現了女性對愛情的多元認知。

  其實,女性懸疑題材一直是國外劇集市場上很重要的品類,《美少女的謊言》《女子監獄》《絕望主婦》等均是經典之作。這兩年,隨著國內外這一題材爆款頻出,女性懸疑劇再一次成為全球劇集市場的熱門。

  2017年的《大小謊言》、2019年的《致命女人》豆瓣評分依舊穩定在9.0分和9.4分;在韓劇市場中也不乏《夫妻的世界》《我的名字》這類以女性為主視角的懸疑作品;國內流媒體平臺也抓住這一先機布局「她懸疑」品類,《不完美的她》《摩天大樓》《白色月光》的出現不僅打破懸疑題材取悅男性用戶的標簽,還給出更豐富的視角創作女性故事。

  可以說,女性懸疑題材豐富了女性向劇集的創作品類。被問及女性內容的創作方向時,優酷劇集中心總經理、《白色月光》的總監制謝穎曾表示,「對於女性題材上的布局會注重情感更飽滿化和類型更多元化。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作品,從女性的自我覺醒、人物成長去引發觀眾共識。」

  對於創作團隊來說,展現這些社會問題的探討視角更值得思考。例如在劇集中展現獨居女性人身安全、已婚女性生育歧視的問題等。

  盡管女性題材創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她懸疑內容已然抬升了這一品類創作的天花板。無論是優愛騰還是Netflix、HBO,隨著更多像《華燈初上》這樣作品的出現,東方女性懸疑題材可能將成為下一個創作風口。

>深度觀察|《華燈初上》海外熱播,女性懸疑題材或成下個風口?

《雪中悍刀行》太安城有一人,與國同齡,我猜他應當是姓陳

尋夢園

佟年被煞車驚醒開始撒嬌,韓商言狂抱安慰,眾人集體起哄:真辣眼

尋夢園

想要男人重新愛上你?用這3個方法重建吸引力,他會巴巴地跟著你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