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光少女》:這部高評分的青春片,票房可能會輸在片名上

  較早前,朋友跟我說有部叫《閃光少女》的電影灰常灰常好看!

  菌菌不以為然。

  你看看這個名字……再看看這個low穿地心的海報……

  我還以為是什麼粗制濫造的網路大電影咧……

  宣傳敢不敢再low一點啊!

  再擦亮菌菌的24k鈦合金眼一看,

  媽呀!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國!產!青!春!片!

  嚇得菌菌手一抖,差點燒了9.9的點映場票……

  可是誰叫我舍不得9.9呢?

  仿佛行刑一般去了電影院……

  然後……我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加入了該片的安利大軍之中……

  《閃光少女》從專業的角度上(雖然我並不知道什麼是專業角度,就隨便一說,顯得自己很懂的樣子)來說也許還不能被稱為「好電影」,但絕對是近兩三年來我看得最輕松愉悅的一部國產青春校園片。

  可以說完全對得起海報上這幾朵亮閃閃的「大紅花 」——最受傳媒關註影片、編劇、新人導演、新人女演員、女配角。

  這部片子不完美,但是我還安利它完全是因為同行襯托得好。

  我們來回憶下,那些年如魔似幻的青春片是什麼樣子的。

  裝嫩、造做、爛俗、狗血、墮胎、撕逼……

  本來應該是最歡樂、最有朝氣、最陽光、最熱血的年紀,硬生生被搞出一股子中老年的酸臭味。

  每次看到這樣的「青春片」都想說一句:「呸!我才沒有這樣的青春!」

  話不多說,直接反手三大《閃光少女》推薦理由甩給你,不好看的話我現場表演胸口碎大石!(當然是假的啦,你覺得不好看的話就去找影院退票啊,退得了算我輸)

  第一薦:反套路

  電影的主角是一群音樂附中的高中生。

  女主角跟編劇鮑鯨鯨一炮而紅的《失戀33天》有相似之處,都是一個其貌不揚的鄰家女孩,大大咧咧、沒心沒肺的家夥。

  這個外號「神經」的女主陳驚,在學校裡渾渾噩噩,連「餘額欠費」的那一丁點兒智商都使在了用飲水機來涮火鍋、用燙髮夾來烤肉上。

  (白毛不浮綠水,就服你!)

  毫不意外,女主愛上了最帥的鋼琴首席學長。

  這樣的劇情走向我們很熟悉,必定是一開始被學長嫌棄,然後土包子女主開始逆襲,最終將學長拿下。

  然而《閃光少女》卻不按套路出牌。

  喜歡一個人,只是整個敘事的起點。

  陳驚組樂隊,僅僅是為了證明自己單相思的師哥這句「揚琴算什麼樂器」是錯誤的,僅僅是想要證明民樂的魅力。

  醜小鴨最終也沒變成美麗的白天鵝。

  可即便是醜小鴨,也可以很精彩。

  誰說高中女生只會犯花癡?誰說只有白天鵝才配得上王子?

  其實青春有著100種可能性,只是那些已經長大的人們忘記了而已。

  《閃光少女》的立場讓人感動:一群少年少女拼命守護著自己熱愛的東西。

  讓我們在大銀幕上,重溫幼稚而又真摯的感動。

  這比普通青春片裡單調的愛情、撕逼更能讓人產生共識。

  第二薦:讚混搭

  民樂vs西洋樂

  該片的音樂總監是延續四屆《我是歌手》的音樂總監梁翹柏老師。

  在片中各種中西音樂、各種樂器都玩得很溜。

  像武林高手對決一樣演繹了音樂的比拼,陳奕迅來視察的那場民樂與西洋樂大決鬥真是暢快淋漓!

  二次元vs三次元

  影片融入了大量cosplay、漫畫等二次元元素,也是該片與過往所有國產青春片最大的不同之處。

  算是一個新鮮又新生潮流的元素。

  雖然我不混二次元,但不得不承認鮑鯨鯨確實深得年輕人的習慣和流行語,整部劇很多笑點都恰到好處。

  當男主喊出「千指大人」、「請收下我的膝蓋」、「平胸差評」、「我有點瞎,我沒聽清」這樣特別熟悉的網路用語時,毫無違和感。

  可以看得出,鮑鯨鯨絕對是b站資深潛水黨,妥妥的自己人。

  第三薦:捧新人

  《閃光少女》的主演裡,沒有40歲熟女扮演18歲少女的尷尬,沒有老黃瓜刷綠漆。

  年輕美好又稚嫩的面孔,這才是青春片該有的樣子啊!

  而且千指大人扮演者本身就有十級古箏技能,貝貝還是塔塔的扮演者也本來就會樂器。

  選角太用心了。

  最驚喜的是,影片一言不合就請來閆妮和陳奕迅客串,也是笑果十足。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國產青春片走入了「灑狗血」的歧途。

  作品需要標新立異,觀眾的神經需要刺激,於是「誰的青春最難忘」變成了「誰的青春最狗血」。

  很慶幸,《閃光少女》沒有這些爛俗情節。

  而是認認真真地,講了一個有關「理想」、「熱愛」的故事。

  活得單純點,才是青春片最該有的樣子。

>《閃光少女》:這部高評分的青春片,票房可能會輸在片名上

又一部國產穿越愛情劇!男主軟萌女主超A,雙向暗戀讓人瘋狂心動

尋夢園

這設定太刺激,韓國又出新劇,越不敢承認,越拍得紮心…

尋夢園

熱度、口碑超出預期,《我憑本事單身》的小甜劇生意經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