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守護好健康這個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8月19日即中國醫師節當天,在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竹西街道竹西社區核酸檢測點,兩名醫務人員「比心」合影。 孟德龍攝(人民視覺)

  8月13日,浙江省麗水市景寧畬族自治縣人民醫院裡的專科醫生在雲診室中心通過視訊為慢病患者進行診療。 李肅人攝(人民視覺)

  12月9日,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醫保局工作人員正在向當地村民講解門診慢特病申報流程。 胡高雷攝(人民視覺)

  12月14日,安徽省蕪湖市繁昌區一早教中心裡的小朋友們正在開心地玩遊戲。 肖本祥攝(人民視覺)

  7月21日,山東省鄒平市黃山街道小楊堤村,家庭醫生為村民提供中藥敷貼服務。 郭海濤攝(人民視覺)

  11月6日,第四屆進博會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公共衛生防疫專區的未來診所展臺。 張玉薇攝(新華社發)

  5月26日,甘肅省張掖市河西學院附屬張掖人民醫院產科的醫護人員正在指導孕婦用分娩球減輕心理壓力進行導樂分娩。 王 將攝(人民視覺)

  5月19日,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富源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為社區老人進行遠程醫療咨詢服務。 范長國攝(新華社發)

  時間是最好的見證者。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回顧即將過去這一年,從國家和社會的繁榮,到每個人的幸福,都離不開「健康」二字。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標,健康是1,其他是後面的0,沒有1,再多的0也沒有意義。

  這一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處於大流行狀態。中國堅持「動態清零」策略不動搖,嚴守外防輸入,為國人創造了相對安全穩定的大環境。

  這一年,中國醫改以推廣三明醫改經驗為抓手,持續向深水區進發;醫保改革紅利不斷釋放,人民大眾就醫負擔持續減輕;積極穩妥推進優化生育政策,順應大眾期盼;織牢防護網路,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讓大眾在家門口聞到「中藥味」,中醫藥傳承創新煥發新彩……

  這一年,中國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穩穩地守護了14億多人民的健康,讓老百姓收獲了實打實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編者

  疫情

  動態清零 精準防控

  當前,全球疫情仍處於大流行狀態。自疫情發生以來,中國的疫情防控經歷了三個階段:在突發疫情應急圍堵階段,中國用3個月左右時間取得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決定性成果;在常態化防控探索階段,中國以嚴防輸入為目標,以核酸檢測為中心擴大預防,在2—3個潛伏期控制住疫情傳播;從今年8月開始,中國進入全鏈條精準防控的「動態清零」階段,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疫情發現一起就撲滅一起,努力以最低的社會成本,在最短的時間內控制住疫情,確保國內的疫情形勢保持總體平穩。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大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是中國一切防控舉措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中國的抗疫實踐表明,14億多人口的大國守住疫情防線,就是對國際抗疫的最大貢獻。

  醫改

  三明經驗 開花結果

  人均醫療費用約為全國平均水平一半;醫保報銷比例不斷提高,城鎮職工醫保基金卻從收不抵支到延續8年盈餘;醫藥總收入增幅明顯放緩,醫院薪水總額卻增長3.08倍……

  2012年以來,福建三明醫改持續突破。從最初的治混亂、堵浪費,到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再到組建總醫院、醫保基金「雙打包」支付,當前,三明醫改已邁入「以健康為中心」階段,初步實現了患者、醫院、醫生、醫保多方共贏,被習近平總書記評價為「人民至上、敢為人先」。

  今年10月,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要求,進一步加大力度推廣三明醫改經驗,加快推進實現大病重病在本省解決、常見病多發病在市縣解決、頭疼腦熱等小病在鄉村解決。各地結合自身實際,因地制宜學習三明醫改經驗,積極探索創新,推進三明經驗正在全國更大範圍開花結果。

  醫保

  三重保障 紅利釋放

  越來越多的常用藥、救命藥納入醫保目錄;住院費用跨省直接結算已覆蓋全國;醫保聯網覆蓋面更廣了;困難人群有特殊保障……中國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立以來,覆蓋範圍不斷擴大、保障水平逐步提升。2020年全國基本醫保參保人數13.6億人,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參保居民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超過70%。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功能互補銜接,有力確保「看病有制度保障」。

  中國織就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今年「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醫保繼續發力——國家醫保局、財政部明確,促進基本醫療保險、補充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三重保障」互補銜接;國家財政強力支持,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全國衛生健康支出18659億元,民生保障水平日益提升。人民大眾就醫負擔持續減輕,全民健康水平顯著提升,居民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優於中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

  醫保改革仍然在路上,改革紅利將不斷釋放,更好維護人民的生命健康。

  三孩

  政策體系 配套支持

  人口問題是國之大者,關係中華民族的未來和千家萬戶的幸福。當前,中國正處於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本強國轉變的重大戰略機遇期。立足國情,遵循規律,中國決定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配套實施積極生育支持措施,有利於改善人口結構,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有利於保持人力資源稟賦優勢,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有利於平緩總和生育率下降趨勢,推進實現適度生育水平;有利於鞏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為了讓更多家庭「願意生、養得起、養得好」,2021年度中央預算內投資70億元下達各地,支持新增示范性嬰幼兒托位6萬個,將參保女職工生育三孩費用納入生育保險待遇支付範圍;多地探索設立育兒假或延長產假……一系列重要改革舉措紛紛出臺,助力釋放生育潛能,支持生育、養育和教育的政策體系正在形成。

  公衛

  織牢網路 重在預防

  只有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健全預警響應機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才能切實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5月13日,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正式掛牌成立,標誌著中國公共衛生體系改革邁出關鍵一步。新機構的成立,不僅能更好地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組織並調動力量進行防控,還能順應健康發展新趨勢,積極應對人民健康發展新需求。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為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中國將強化監測預警、查驗檢測、應急處置等職能,建設15個左右區域公共衛生中心,升級改造20個左右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控救治基地、20個左右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

  當前,國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學中心加緊建設,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緊鑼密鼓,國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設加速推進……一張強大、牢固的國家公共衛生防護網正在編織,將穩穩兜住14億多中國人的健康。

  中醫

  守正創新 大顯身手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中西醫並重、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成為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中醫藥全程深度參與疫情防控救治,有效降低了發病率、轉重率和病亡率,提高了治愈率,為抗擊疫情、守護人民大眾生命健康作出重要貢獻,也讓廣大大眾對中醫藥有了更多的認識、建立了更深的信任。

  中醫藥服務有「簡、便、驗、廉」優勢,在基層有著廣闊空間。目前已有98.3%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7.1%的鄉鎮衛生院、85.9%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71.3%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基本解決了人民大眾在家門口「看中醫、吃中藥」的需求。

  當前,中醫藥振興發展迎來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中國啟動了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中醫特色重點醫院等重大工程項目,實施了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養、治未病健康工程等,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正駛入「快車道」,為守護百姓健康作出更大貢獻。

>2021,守護好健康這個1

瘦人增肥,碳水(主食)吃多少、怎麼吃等問題,一篇文章說清楚

尋夢園

不吃主食,減壽!《柳葉刀》研究:吃多吃少都不行,這樣吃更健康

尋夢園

這樣喝水,腸道通了,人也瘦了,早知早受益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