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揭露孫儷、向海清「忘恩門」?邱朝舉的苦衷有人至今不知道

  

  2006年,韓寒在自己的部落格寫道:「普通老百姓在市內連個大型犬都不允許養,憑什麼孫儷就可以在上海養狼?」

  短短一句話,以「養狼」為喻,諷刺了孫儷所資助的大學生向海清為「狼」,一時間網路上聲討「狼」的聲音不斷,甚至有人宣稱成立「白眼教」,揶揄向海清。

  這些嘲諷給向海清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他在一封信裡寫道:

  「這次的恥辱足夠讓我受一輩子,我也知道我沒有了尊嚴,也沒有了人格。我也不知道上蒼為什麼這樣來折磨我。」

  但做為「被害人」孫儷的日子也不好過,在向海清6000字的控訴中,描寫了一個「傲慢」「小肚雞腸」的大明星。

  不管描述是不是真的,都將孫儷和其母親推向了風口浪尖。

  對於這次的「忘恩門」事件,孫儷的回應只有一句話:「我一直想不通,我真的想不通,我很無奈,我媽媽失眠,我也失眠。」

  孫儷想不通為什麼自己做好事最後會成為被攻擊的對象,更想不通,向海清一再叮囑要把信件保密,邱朝舉為何還是將信件公開了,故意引發了輿論風暴?

  其實,邱朝舉只是想要個答案。

  首先我們要清楚,邱朝舉絕不是個惹是生非的「惡人」,與之正相反,他是個值得我們讚揚的善人。

  邱朝舉曾是重慶市廣播電視總臺一個非常有名的記者,一直致力於公益和民生扶貧。

  他從1997年起就接連策劃、擔綱拍攝了《渝疆萬裡行》《走進貧困山區》《希望在山區》等7部共453集以山區特色和扶貧題材為主的大型系列報導,

  2000年獲得第四屆「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的稱號,還先後兩次被重慶市授予「扶貧開發先進個人」稱號。

  其作品也先後50多次獲得中國新聞獎、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重慶新聞獎等。

  也正是通過他的作品,孫儷才認識了向海清。

  2002年3月,孫儷在拍攝《玉觀音》的間隙,偶然間在電視上看到了《希望在山區》的紀錄片,講述的正是向海清的故事。

  向海清出生在重慶一個山區貧困家庭,父母常年多病,在他的記憶裡從出生到上國中,母親只給他買過一件新衣服。

  他不知道自己的家庭是經歷了怎樣的掙紮,才供他讀完小學、國中的,他隻知道國中畢業後,父母再無力供他繼續求學。

  他想靠知識改變命運,想要走出山區,但是現實卻一次次逼著他低頭…….

  螢幕上向海清倔強地抹著眼淚,螢幕外孫儷也濕潤了眼睛,窮人家孩子的無奈,她深有感觸。

  她出生在上海一個普通工薪家庭,從小生活在父母的爭吵中,12歲那年,父母終於離婚了。

  可是狠心的父親只給了他們2000塊撫養費,就撒手不管了。

  

  而母親又不願意委屈她的成長,為了給她攢學費和學舞蹈的錢,母親白天當售貨員,晚上去當清潔工,每個月才賺1000塊錢,生活過的緊巴巴的。

  好在孫儷舞蹈跳得不錯,從11歲起就隨著藝術團出訪外國,15歲國中畢業後進了部隊文工團掙了薪水,才攢夠後來去藝術學校進修的錢。

  2001年從新加坡選秀節目出道後,簽約海巖接下《玉觀音》,她的命運才徹底扭轉。

  淋過雨的人,總想為別人撐一把傘。

  孫儷看著螢幕上的向海清被觸動了,回憶起了自己這一路走來的艱辛和不易,更不願意看向海清錯過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

  雖然自己剛出道,還沒有賺到什麼錢,但是將自己的生活擠一擠,可能就是拯救了另一個人的一生。

  孫儷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母親,獲得了母親的大力支持。

  因為那時候孫儷事業剛剛起步,工作比較忙,整個資助工程基本上是孫儷母親鄧阿姨全權負責。

  他們通過電視臺的熱線聯繫上了邱朝舉,告訴他,她們要資助向海清直到上完大學。

  邱朝舉十分高興,立馬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遠方的向海清。

  向海清並不是通過他的紀錄片被知道,得到資助的第一個人,那時他的紀錄片《希望在山區》播放了69集,已經有51名貧困生得到了社會好心人的資助。

  所以向海清得到到資助他也沒有放在心上,也一直不知道資助他的是一顆正在冉冉崛起的新星。

  同年5月,孫儷和母親準備了一些錢還有一封信寄給了遠在四川的向海清。

  他們鼓勵向海清一定不要放棄,要努力學習走出去,改變自己的命運。

  第一次接到「鄧阿姨」的資助,向海清有些不敢相信,他顫抖著接過錢,眼淚像斷線的珠子一樣落下來。

  用後來向海清的話說,這些錢是「人間真情的流露和對一個貧困孩子莫大的支持,是希望。」

  當天向海清就給鄧阿姨寫了一封感謝信,保證一定會好好學習,不辜負他們的期望。

  之後孫儷這邊和向海清的聯繫越來越多,除了寫信,他們還會通電話,彼此問候。

  孫儷鼓勵他報考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大學出人頭地,還一再跟他保證會承擔所有的學雜費,讓他不要有心理負擔。

  那時,向海清感覺自己十幾年的苦難終於迎來了轉機。

  鄧阿姨對他的照顧十分全面,給他寄書寄衣服,寄任何他可能用得著的東西,完全當自己孩子一樣照顧。

  後來得知他的母親患有哮喘病,而上海有一種藥治哮喘特別好,孫儷母親還會定期給他寄藥。

  而孫儷就算自己工作忙,也會安排助理定期給他打電話,詢問他的生活狀況、需要哪些學習資料,只要向海清開口,總是二話不說就寄過去。

  2004年,向海清第一次參加高考,落榜了,他有些退縮和愧疚,覺得自己愧對鄧阿姨的善心。

  不過孫儷母女兩沒有責怪向海清,而是鼓勵他「還得考,必須從山區走出去。」

  第二年,向海清考入了上海水產大學,據說這所大學是鄧阿姨幫他選的,大概是想就近照顧吧。

  大概是善有善報吧,這時,孫儷也憑借《玉觀音》和《幸福像花兒一樣》大紅大紫,成了國民女神。

  向海清到達上海的那天,孫儷母女去機場接了他,這時候他才知道資助了自己三年的居然是當紅明星孫儷。

  他把這個消息告訴邱朝舉的時候,邱朝舉都吃了一驚。

  隨後孫儷母親親自送向海清去學校報到,幫他交了5000塊的學費,還和輔導員聊了向海清的情況,拜托老師多加照顧。

  臨走時,孫媽媽給向海清留了500元的生活費,並表示,後續生活費會按月寄過來,沒錢就給他們打電話,不要太節省,要保障基本的生活水平。

  而這之後發生的事情,幾乎全都是向海清那6000字控訴書中的一面之詞。

  2006年國慶前後,邱朝舉計劃拍攝《十年變遷看山區》,覺得孫儷和向海清這對明星與貧困生的幫扶奇緣是個不錯的題材,準備將其納入拍攝計劃,

  他聯繫向海清準備取材,才知道向海清踏入大學後不久,孫儷母女就終止了對他的資助。

  邱朝舉很詫異,想知道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就讓向海清將他們的交惡細節寫下來寄給他。

  11月5日,向海清經過反覆思考寫了一封6000多字的信寄給邱朝舉,並言明不想對外公布:

  「我不知道如何下筆,因為我不想傷害一個曾經給我重要幫助的恩人,用一顆感恩的心面對他人我才會心安。這就是我一直沒法寫的原因。

  他之所以寫這封信,是希望邱朝舉幫他理一理思緒,找出來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卻不想24天後,邱朝舉隻簡單粗暴地隱藏了一下主人的名字,就將這封信全文發表在了網路上。

  隨後報紙正版報導,網路爭相轉發,「明星和受資助的貧困大學生發生齟齬「的故事,在網路上瘋狂流傳,

  央視也先後2次做專題報導此事,一次小小的援助,成了轟動一時的「報恩門」。

  報恩門事件後,網友們的態度基本分為三種,很大一部分人是針對邱朝舉的,說他言而無信,看熱鬧不嫌事兒大。

  其實邱朝舉也有自己的苦衷,向海清孫儷這樣的悲劇,也曾發生在他身上,還有很多其他人身上。

  邱朝舉從1997年開始9年間,一直資助大型巴士山區一個家境清貧的農家女孩,視她如己出不說,還幫助她考上了大學。

  可是走出大山的女孩卻漸漸對他心生恨意,最後反目成仇,摔門而去。

  而這並不是個例!

  當初因為扶貧紀錄片,有51個成就優異的貧困孩子,不同的程度都接受到全國各地的好心人的捐助。

  但是,這些資助者和被資助者漸漸就都不聯繫了,唯一讓他當時感覺最好的向海清,最後居然也和孫儷反目成仇。

  他不明白,為什麼人們善良的種子結下的都是變異的果實?

  我們到底該怎樣行善?應該怎樣報答善良的人們?

  這些年他百思不得其解,為了得到答案,他只能通過輿論讓大家集思廣益,幫忙找出症結所在。

  事實上,這真不是一句對錯就能說清楚的,央視專門在06年12月和07年1月,先後做了兩次節目討論探究。

  人們的觀點基本上是兩邊倒,一方面是支持向海清的,在高消費的上海,一個月只有500元生活費,確實比較拮據。

  再加上向海清信中描寫的,「因為90元手機費,就逼他辭去學生會職務」

  「因為打乙肝疫苗,生活費不足,就被批評不自尊自愛,連自己養的狗都不如…」

  貧困生不能打手機嗎?貧困生不能吃麥當勞嗎?貧困生就不配打疫苗嗎?

  不少人都因此義憤填膺,痛斥孫儷的「小氣」。

  當然了,這都是向海清的一面之詞,更多的人是為孫儷鳴不屈,覺得她出力不討好,遇上了白眼狼。

  有人說:「善心不求回報,但需要感恩。」

  有網友則說,「一個人無論他有多少錢,他都沒有任何義務去無限期地幫助別人;任何人也沒有資格無限制地尋求他人的幫助。」

  其實也難怪有人這樣想,因為通篇讀完向海清的6000字控訴信,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道德綁架」,

  他將自己放在了塵埃裡,控訴城裡人能幫自己卻不願意多盡點心,送佛送到西,這大概就是所有「報恩門」的問題症結所在。

  孫儷的援助不單是金錢,而向海清也不是單純地「白眼狼」。

  有記者採訪了向海清就讀的大學,了解到他確實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但是他的生活費卻不止500塊。

  孫儷給向海清交了第一年的學費後,向海清又向學校申請了6000元的助學貸款。

  而且他還在打工賺錢,拿著獎學金,還有一位重慶的陳叔叔和上海的金阿姨在讚助他。

  有了這些,他在脫離孫儷後,完全可以獨立完成學業,但是這顯然不是他想要的。

  這些助學貸款向海清最後怎麼花了呢?

  有知情人士說,向海清將貸款給父母治病了,也許他是想著父母年老多病,可能等不到他工作的那一天,想盡孝,少留遺憾!

  然後繼續伸手向孫儷母女求助,十分的理直氣壯。

  向海清想給父母盡孝這無可厚非,但是他似乎忘了,那是助學貸款,孫儷陳叔叔等也是想助他完成學業,授他以漁,讓他自己帶著家庭走出貧困。

  可是被資助人在輕易獲得的幫助中,顯然已經生出了貪念,將助學金當成了扶貧金,自私地想著:授我以漁不如直接授我以魚,幫我們徹底脫離貧困,之後我再自立自強。

  如果我在獲得之後,突然不能再獲得了,我依舊感恩,但是不能理解。

  這大概就是「一碗米養恩人,一鬥米養仇人」吧。

  最後總結一句,孫儷這樣的資助者們也不是完全沒問題,首先捐獻者和被捐獻者這樣的身份就是不屈等的,很容易給人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

  再加上生活距離這麼近,會產生一種「我什麼都要聽你的」的排斥感,這種排斥超過了捐贈的范疇。

  獻愛心是好事,不過我們在獻出愛心的時候,也需要擺正自己的心態。

  對於那些小小年紀就飽受磨難的窮孩子們,乍來到大城市以後,急於要擺脫自卑和貧窮,急於要融入周圍的群體和社會的心態,

  我們要多一點包容和理解,多一點幫助和引導,幫助他們能夠正確地來理解這份愛心,能夠來讀懂這份愛心。

  孫儷正是有了這樣的覺悟,才沒有任何的解釋,還懇請媒體不要去打擾海清,

  「只希望小孩把心放在學習上,珍惜好現在的一切,畢業之後回饋社會。」

  回顧整件感恩門事件,也許邱朝舉是最不占理的,但是他引發的這輪思考,對以後的慈善幫扶事業,無疑意義深遠。

  援助從來不是單純的金錢付出,愛心付出更為重要,而如何把握愛心的尺度,不造成兩敗俱傷,卻是一門學問,值得我們討論和探索。

>為何要揭露孫儷、向海清「忘恩門」?邱朝舉的苦衷有人至今不知道

那個被孫儷熱心資助的學生,為何成「白眼狼」反咬孫儷?現狀如何

尋夢園

87億!易烊千璽個人票房超越成龍,這部國產大片「居功至偉」

尋夢園

易烊千璽被網友偶遇合照,出場的方式格外特殊,網友們直呼太可愛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