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看民國 | 沒有龍的新國旗

  沒有龍的新國旗

  ——民生主義的旗幟在革命軍中迎風飄揚

  1911 年 10 月 15 日

  題記:孫中山先生的追隨者稱,中國四億兩千六百萬人民中,大多數都支持革命。

  去年4月,「驅除韃虜」運動領袖孫中山先生在紐約一家華人戲院發表演講時,預言中國革命一定勝利。設在紐約唐人街披露街的「少年中國學社」是孫先生和追隨者們從事革命事業的支部。

  10月14日,《紐約時報》記者來到少年中國學社辦公室,採訪了同盟會財務主管莫先生和龔先生(MoyGooe和C.S.Gunn)。莫和龔兩人與孫中山先生私交甚篤,他們興致勃勃地談起中山先生領導的這場革命。他們說,先生推進革命歷經25年,今天終成正果。

  莫先生和龔先生在採訪中表示,當前的革命贏得了全中國絕大多數民眾的支持。龔先生說,統計顯示,在中國四億兩千六百萬人口中,有四億是同情和支持革命的。龔先生還向記者展示了兩面嶄新的旗幟,一面是中國的新國旗,由紅、藍、白三色圖案組成;另一面以藍色為背景,中間是一顆白色的太陽,旁邊襯著12顆星。兩面旗幟上都沒有眾人熟知的中國龍的形象,也沒有任何尊貴的黃色圖案出現。

  龔先生說:「孫中山先生和他的追隨者們精心籌劃了中國革命。25年來,他們從未間斷對武裝起義的宣傳和準備。去年4月,中山先生來到美國,在一家華人戲院裡面對眾多聽眾發表演講。他說,自己畢生追求的事業就是推翻滿清王朝,現在,革命的時機已經成熟。先生預言,中國革命必將取得勝利。中山先生今年只有44歲,而他為革命已經準備了25年。」

  

  武昌起義及各省宣布獨立圖。

  龔先生接著說:「我不能告訴你中山先生目前的行蹤。但他不論身在何方,都必定是在指引著中國革命的方向。中山先生希望中國成為中國人民的中國。 如果革命成功,新的國民政府將取代滿清王朝,並建立單一稅制。我們堅信,有四億中國人民的支持,革命一定成功。這次起義的目的就是為了推翻滿清政府,建立一個像美利堅合眾國一樣的自由國家。」

  「中山先生告訴我們,勝利在望。中國人民268年以來,第一次有可能在自己的中國獲得言論自由的權利。中山先生的革命理念包含三層含義: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推翻滿清統治;其次,是建立共和國;第三,是建立一個民生主義的政府。」

  

  右為設計的中華民國新國旗, 左為革命軍軍旗。(《紐約時報》原文插圖)

  

  「這次起義武器彈藥準備充分,革命軍裝備精良。近年來,武器彈藥都以隱蔽方式運進中國,就等革命爆發的那一刻。起義有強大的財政支持,中國同盟會在世界各大城市的支部都提供了資金,並盡其所能提供各種支持。紐約支部是中國同盟會中最小的一個分支,倫敦、巴黎、舊金山等其他城市中還分布著規模更大的支部。」

  龔先生向記者展示了光天化日滿地紅的旗幟,國旗上的太陽的外圈有12顆星,象徵著中國傳統計時中的12個時辰。如果革命勝利,這將是中國的新國旗。

  另外一面革命軍軍旗,底色是藍色,中間有一個巨大的白色太陽,同樣有12顆星在周圍。龔先生說,這是革命軍正在使用的軍旗。昨晚,中國同盟會紐約支部聚集了眾多中山先生的追隨者。尤其引人註目的是,幾乎每個人都能講一口流暢的英語。支部大廳牆上懸掛著孫中山先生的大幅油畫,旁邊一些油畫是身穿革命軍軍服計程車兵和水手。大廳裡滿是報導中國革命的報刊,每個人都在熱烈地談論著這次起義。

  紐約的少年中國學社大約有100名成員,他們今天將在紐約華埠勿街集會,與美國其他城市裡的中國同盟會會員一起慶祝革命勝利。但是,據舊金山支部傳來的消息,革命的發起者和領導者孫中山先生將無法與會。

  《紐約時報》記者向少年中國學社會刊《少年中國晨報》創刊人和責任編輯馬存興先生(MaTsunShing)打聽孫先生的行蹤,隻聽說他一周前在內華達州,下月初可能來紐約。馬先生是少年中國學社的活躍分子,他告訴本報,今天的集會肯定不會是一次平靜的工作會議。

  一年前,孫中山先生和其追隨者們在中國致公堂的支持下,在美國宣傳中國革命理想和起義計劃。受其影響,紐約成立了少年中國學社。中國同盟會在美國有四位領導人:孫中山先生和王文所(WangWenso)負責美國北部地區,楚悠客(ChuYoke)和常海萬(ChungHaiwan)負責美國南部地區。在世界其他國家,也同樣有同盟會成員為起義而勤奮地工作著。

  本文節選自《共和十年(新版)》

  

  

  書名: 共和十年(新版):《紐約時報》民初觀察記1911-1921

  書號: 9787515408682

  著者: 鄭曦原 編

  蔣書婉、劉知海、李方惠 譯

  出版年月:2018年11月

  定價: 85.00元

  精裝定價:120.00元

  《紐約時報》創刊於19世紀中葉(1851年),在美國乃至西方社會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紐約時報》自創刊以來就有了對中國的報導,其內容之豐富、涉及面之廣、系列報導之深入,令人驚嘆。本套叢書分三本:

  《帝國的回憶(第3版):晚清觀察記1854-1911》

  《共和十年(新版):民初觀察記1911-1921》

  《浴火重生(第2版):中國抗戰觀察記1937—1945》

  1911年,辛亥革命終結了中國延續數千年的帝制。之後十年(1911—1921),中國處於前所未有的激變之中:新舊制度變換、新舊思想沖撞、各種政治勢力交替,內憂外患,國民彷徨,許多影響中國發展的事物和思想皆發端於這一時期。危機與希望僅一線之隔。

  《紐約時報》將目光緊緊追隨著這個老舊帝國,客觀記錄了它告別帝制走向共和的艱難轉身,留下許多相幹的報導和評論,為其做了一份很有價值的第三方記錄。以西方人的眼光,對當時中國的現實進行了分析,對其未來作了預測,給我們提供了觀察歷史的另一種視角,從這裡可以看到歷史的另一面。

  當當、京東、文軒、博庫,全國新華書店、民營書店有售。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紐約時報》看民國 | 沒有龍的新國旗

李棟旭裴秀智戀情公開,兩人年齡相差13歲,6年前就有戀愛苗頭

尋夢園

張國立、管虎都誇吳亦凡乾淨,其實趙麗穎黃子韜早就看透了他

尋夢園

「ESO」山寨男團強勢來襲!易烊千璽王一博等多位男星慘遭碰瓷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