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酒、蜂蜜都可以煎藥,原來煎藥的「水」大有講究!

  

  

  內容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作者:天津醫科大學 孫萌

  

  想必不少人都有自行煎藥的經歷,不過煎煮中藥的學問,很多人了解的都不全面,比如煎中藥的「水」其實大有講究。

  

  廣義來講,中藥煎煮包括湯劑和煮散,煎煮過程中的火候、溶媒、輔料都會影響藥性和療效。在中醫古籍記載中,有用冰煎藥者,還有用甘蔗汁、煮沸的熱水、酒、蜂蜜等溶媒或輔料煎藥的先例。可見,用什麼「水」來煮中藥——煎煮溶媒輔料的選擇,的確是有講究的一件事。下面向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煎煮溶媒。

  《本草綱目》記載:「宋徽宗食冰太過,病脾疾。國醫不效,召楊介診之。介用大理中丸。上曰:服之屢矣。介曰:疾因食冰,臣因以冰煎此藥,是治受病之原也。服之果愈。」意思是說,宋徽宗因為太過貪食冰飲,吃壞了脾胃,太醫認為這是寒客中焦之證,便用大理中丸,卻不奏效。民間名醫楊介建議換用冰來煎藥,果然痊愈。

  

  冰和水從化學的角度來講是同種物質,但是作為煎藥的溶媒,卻呈現出不同的效果,這是為什麼呢?

  

  中醫認為,宋徽宗的病是由於食冰太多導致寒邪蘊於中焦脾胃,大理中丸具有溫中散寒的功效,可謂方證相符,選藥準確。但宋徽宗之證寒,而藥性溫燥,一寒一熱互相排斥,就會影響療效,中醫稱這種現象為寒熱格拒。後來楊介建議煎煮時換用冰水,是因為冰的寒涼之性既可減輕群藥的溫燥,又可作為佐藥,冰水和證候的寒性同氣相求,清除了證寒藥熱的格拒狀態,從而華陀再世。

  

甘蔗

  採用性寒涼的溶媒煎煮藥物,可增強藥物寒涼之性,也可減輕藥物的溫熱之性。以常吃的甘蔗為例,甘蔗性寒、味甘,有除熱潤燥、止渴消痰之功。古方「祛煩養胃湯」,就以甘蔗煎湯代水,增強全方清熱生滋潤燥的功效,從而使中焦熱證得以清除。

  

  用酒來煎藥,同樣有說法。酒性溫、味辛,可行經絡、通痹塞、溫血脈、散凝滯。《金匱要略》中有治婦人血氣瘀滯腹痛的紅藍花酒,其中紅花活血化瘀,單獨以酒煎煮,可加強全方之辛味,使其活血祛瘀止痛的效力倍增。應注意,酒精過敏者及機動車駕駛員慎用。

  

蜂蜜

  蜂蜜補中益氣、潤燥、止痛解毒,也可作為煎藥的溶媒使用。《金匱要略》中記載了治療歷節疼痛不可屈伸的烏頭湯,就是用蜂蜜煎煮烏頭。其目的之一是取蜂蜜解毒之功,緩和烏頭毒性;二是取蜂蜜甘緩之性,緩和烏頭之性急,使之緩緩發揮散寒止痛之功,以祛除沉寒痼冷。

  

  提醒:煎法對於中藥藥性的影響至關重要,煎藥的溶媒和輔料更應予以重視。所以在中藥房抓藥後,要記得向藥師們詢問清楚煎煮時的注意事項,以免因為煎煮方法不得當而耽誤治療。

  

  編輯:董俊彤

  審核:朱蕗鋆

  「首都中醫」ID:

  bjtcm010

  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官方微信

>冰、酒、蜂蜜都可以煎藥,原來煎藥的「水」大有講究!

國家衛生健康委就中國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建設健康城市做法和成效舉行新聞發布會(實錄全文)

尋夢園

人過50,可能會面臨6大健康挑戰,如何積極應對?來看此文

尋夢園

氣血不足怎麼辦?簡簡單單兩味藥,讓你的臉色紅潤起來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