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病就是健康」?這個觀念落伍啦

  「不生病就是健康」的理念是人們對健康最初的定義。隨著社會發展,健康觀念從一維發展到三維、四維健康再到現在的全面健康。

  

  從神靈主義醫學模式下產生的樸素健康觀來看,人們把生老病死看成一種神主導的力量。隨著社會發展,人類逐漸對大自然有了更多深入認識,形成了科學的健康觀。

  

  

  16—17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帶來了工業革命,推進了科學進步,也影響了醫學觀。人被比作機器,認為疾病僅是這架「機器」某部分機械失靈,並用機械觀來解釋一切人體現象,忽視了人的生物性、社會性以及龐雜的內部矛盾。醫生的任務就是修補機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是以「修理機器」(治療)為主的機械醫學模式。機械論的醫學模式主導下的治療,囿於部分部件的失靈,從總體上說甚至遠不及自然哲學醫學模式主導下的(例如中醫學的)有關認識來得正確和合理。

  

  18世紀到19世紀後期,工業革命轉向高潮,基於自然科學的醫學高度發展,生物學家、醫學家提出了進化論、細胞學說,發現了微生物等致病因子。這些科學事實使人們對健康與疾病有了較為正確的理解,對傳染病的認識及病原微生物的發現從生物學角度明確了疾病原因,形成了生物醫學模式。在此基礎上,通過預防接種預防傳染病,創建了免疫學並陸續研制了各種疫苗。通過幾十年來的努力使傳染病發病率明顯下降,從「有病治病」進入「未病防病」的時期。

  

  

  進入20世紀初,人們認識到疾病的發生除病原體這一外因,還與人體內、外環境之間的生態平衡受到破壞有關,進一步提出了生態醫學模式。生態醫學在初級階段側重外環境,即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對人體的作用,而在後期則注意到了內環境(微環境與微生態)對人體的作用,即人要健康長壽,必須內外環境統一,並且要保持體內正常微生物間的微生態平衡,從「未病防病」升級到「無病保健」。

  

  在這一理論基礎上,發明了多種多樣的微生態制劑,以恢復和保持體內微生態平衡,達到保健的目的。從整體來看,這種醫學模式可視為傳統中醫的醫學模式精神在更高層次上的一種「回歸」。因為它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人體內在的協調,而這些正是傳統中醫醫學模式的主旨。

  

  時代在不斷發展,認識在不斷提高,人們認識到健康與否或疾病是否發生還與社會、行為和心理等因素有關。因此,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倡導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現在人們幾乎已不再恐懼傳染病,但心血管病、腦血管病和惡性腫瘤等依舊威脅著人類的健康,而這些疾病與心理緊張、環境污染、社會文化、個人行為等密切相幹。人不僅是高級生物,而且還具有社會屬性,文化、倫理等因素,這些都會對健康產生影響。

  

  

  此時的現代醫學與傳統醫學,在觀念上有共同的理念,即人體與自然因素存在相互影響的密切關係,強調各種因素要適當地調節與平衡才能保持健康。

  

  注重心身合一,是健康的根本。「上醫治未病」最早源自《黃帝內經》,書中所說:「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治」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釆取相應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發展。其在中醫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現代醫學發展到今天,進入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事實上是回歸和認同了傳統醫學的理念,即健康的整體性。

  

  然而隨著現代醫學的強勢迅猛發展,人們過多地依賴藥物及手術治療,現代人們的健康觀念逐漸弱化了傳統醫學整體健康觀念,更多地回到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是以「修理機器」(治療)為主的機械醫學模式。

  

  人們在健康的自我管理上,嚴重缺乏整體的健康意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人類步入「自我制造疾病」的高發時期。由不良的營養飲食習慣、運動習慣、心理、道德扭曲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如肥胖病、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等)都歸屬於「自我創造性疾病」。

  

  醫學界認定本來一個健康人的壽命至少可以是100年,而如今普通人根本無法實現這一可能,最可怕的是很多人在人生最後的10—20年都掙紮在很差的健康狀態當中。我們的確正面臨著人類歷史上又一次災難性的健康危機,生命對每一個人而言只有一次,健康是生命具有生機和活力的基礎和保證。

  

  現代醫學在很大程度上和很多情況下可以控制疾病,挽救生命,但是卻像一個唐僧的緊箍咒,成了一個限定的區域,縮小了人們的視野,禁錮了人們的思維,人們將治病和健康等同,完全忘記了自己的責任。

  

  

  現在的臨床醫療的確在很多時候能把人從死亡邊緣拉回來,但是卻保證不了人們日後的健康,更不能給人們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身體,讓生命具有它本身天賦的生機和活力。讓人類的有效壽命和表觀年齡共同增長,成功應對此挑戰的關鍵很大程度上掌握在人類自己手裡。

  

  健康不是掌握在醫生的處方簽裡,健康不是自然的恩賜,而是自己可以做出的正確選擇,保證健康並不是遙不可及,只是需要一個自我教育的悟性,只要有珍愛生命的態度,理解基本科學知識的能力並付諸行動,就能達到每個人自己所能達到的最大健康程度。

  

  人本主義健康學從人的主觀可控因素全方位入手,將營養、心理、運動完美結合,提倡身心合一的健康理念,通過融合最佳營養、最佳心理及適當合理運動的全方位健康調理人體,減少人們的生病率並最大限度延長人們的健康生命,這終將成為人類健康的光亮之路。

  

  【本文來源於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人本主義健康學》】

  

  

>「不生病就是健康」?這個觀念落伍啦

高貴不貴!最夯的“越式洗髮”給你全新不一樣的享受!

bian

「健康解碼」這種腸道中的「健康衛士」你了解嗎?

尋夢園

痰多、腹脹、不消化,送你三味藥,一味化痰、一味除脹、一味消食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