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魚入侵美國19年,可長200斤,投毒也殺不死,美國人為何不吃?

  黑魚在中國有「酸菜魚之王」的稱呼,也叫生魚,因食用口感鮮美,肉質細膩少刺,因而深受廣大消費者的認可,而其市場上的售價也十分昂貴,一斤可賣20-25元,因價格貴不少人也抱怨吃不起。

  然而,在中國怎麼也長不大的黑魚,在美國卻成了臭名昭著的「蛇頭魚」,入侵美國19年,美國人用上多種方法,如投毒、抽幹水,卻怎麼也殺不死、滅不了,這是咋回事?美國人為何不讓吃貨消滅它們?

  01、黑魚入侵美國19年

  2002年,美國幾個釣友正在湖裡釣魚,突然,他們釣上來一條模樣奇怪的魚,其身長為51cm,看上去和蝮蛇非常像,只是身長不夠,且滿嘴長著尖牙,身上有著黑色條紋。

  這些小夥只是覺得新鮮,並沒有太好奇,合影留念後就將其放掉。然而,這張照片被政府部門發現後,官員經過辨認,這才發現它並非美國本土魚,而是一種亞洲黑魚,也就是外來入侵物種。因黑魚在美國人看來如同蝮蛇,特別是魚頭和蛇頭更像,因此它們將其稱為「蛇頭魚」。

  眾所周知,黑魚是一種肉食性捕食者,喜歡藏匿自身,等獵物靠近後再快速襲擊,從而吞掉個頭比自己小的魚蝦、青蛙等。而黑魚對環境適應性強,在我國江河湖泊中均可存在。而作為我國的原生魚,黑魚早已是生態鏈的一種,中國人自然不用擔心其大量繁殖。

  

  可在美國就不同了,自從2002年發現這條魚後,美國多地都有報告黑魚的蹤跡。至於為何美國存在黑魚,其實這還真是意外。有調查發現,2000年,美國一遊客購買了一對黑魚,將其當寵物魚養殖,可因黑魚長速快,很快魚缸放不下,這對遊客直接將黑魚放生野外,或許正是從這時候,黑魚便開始入侵美國。

  最初時,美國政府還不是太在意,認為亞洲黑魚很難在美國生存下去。實際上,黑魚除了是兇猛的掠食者,本身也適應多種生態環境,在低氧、水質差的地方都可生存,畢竟它可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氣,就算是離水也可生活很長時間。

  一旦河流幹旱,它們就會冬眠起來一動不動,只要淤泥裡還有水就不會死,等雨季到來後即可繼續生長。而黑魚不挑食物,什麼都可食用,且攻擊性強,很快就成為水域的霸主。

  等到黑魚入侵美國20%的水域時,美國人才明白黑魚的可怕,但此時已經太遲了。05年時,馬裡蘭州發現,鮭魚的出口量罕見減少,在追尋緣由時,發現罪魁禍首竟然是黑魚,因黑魚吞下了太多洄遊的鮭魚及其幼子,結果導致鮭魚產量大減,出口量也減少。

  而後,不少美國人發現了河流中一米多長的「巨無霸」黑魚,體重可達200斤,如同豬一樣,它們可直接吞下半米長的魚,就連小型哺乳動物也常常遭到黑魚的偷襲。

  02、耗費巨資難清理

  當明白黑魚的恐怖之後,美國人開始擔心起來,政府官員更是警告民眾,見到亞洲黑魚一定要將其殺死,並及時備案,且禁止美國人飼養黑魚,也禁止進口或流通黑魚,避免其入侵美國「5大湖」,不然它將成下一個「亞洲鯉魚」。

  不過在美國政府的眼裡,亞洲黑魚比亞洲鯉魚還恐怖,畢竟前者是肉食性動物,且生命力頑強,沒水也能存活很久。

  為此,美國開始了大力捕捉,鼓勵全民釣黑魚,一條可獎一美金,釣到的魚不管大小全部正法。可即便是這樣,依舊很難清理黑魚。

  而後,美國專家又建議投毒,但也只是在少部分湖中投毒,不然所有魚都將因此而滅絕,且水有毒,黑魚也會彈跳、爬行,進而進入其他魚塘。也有一些州宣布可用絕戶網、電擊等方式捕捉黑魚,但黑魚喜歡在淺水區或水草多的地方生長,電擊、網捕效果並不大。

  種種方式無效後,美國人決定「以毒攻毒」,既然亞洲鯉已泛濫,那就用亞洲鯉對付黑魚,但亞洲鯉魚的泛濫,反而造成了更嚴重的水域入侵問題。

  美國為了治理亞洲黑魚耗費了數十億美金,可直到今天,亞洲黑魚在美國依舊好好活著,畢竟它的繁殖能力變態,一條1斤的黑魚,可繁殖1-2萬粒,而黑魚比較護崽,在小魚沒長大前都會守護在其身邊,因此其後代的成活率頗高。

  03、中國吃貨:為何不吃?

  在中國,從來不擔心黑魚泛濫,畢竟其食用口感比花鰱高出很多,且刺不多,加工成酸菜魚、水煮魚很是美味,再加上其營養豐富,更是讓其價格處在高位。

  可美國人卻不敢食用黑魚,這是因為美國的淡水重金屬超標,因此人們為了健康問題不敢食用淡水魚。再加上美國人的飲食習慣不同,對「酸菜魚」無感,也沒有太高深的廚藝,不愛處理龐雜的食材,因而黑魚也不被重視。

  不得不說,也正是這些限制條件,使得黑魚在美國不受歡迎,泛濫問題一直沒解決。

>黑魚入侵美國19年,可長200斤,投毒也殺不死,美國人為何不吃?

【滿月之戰】米拉連攜駕駛員「小日向滿月」(機動都市阿爾法)

尋夢園

一道令評委集體「丟掉魂」的神奇料理,品嘗後竟然大打出手……

尋夢園

10月新番進入尾聲,本季一共上線了13位龍傲天,你認全了嗎?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