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宏李靚蕾事件有了後續。
前不久,兩人在法庭正面交鋒,各提交了十幾份證據。
終於正式離婚。
但關於孩子的探視權,依然沒有最終判決結論。
這場鬧得沸沸揚揚的婚變,不管誰是誰非,最無辜的還是孩子。
無論最終判給誰,孩子幼小的心靈都會受到傷害。
前幾天,看到一個特別戳心的視訊。
2月22號,全國各地結婚登記處人山人海,洋溢著喜悅的氣氛。
甘肅某處民政局,則坐著一個孤獨的小女孩。
她是來陪父母離婚的。
小女孩坐在椅子上,不發一言,不停地摳著手指甲。
看得我鼻頭一酸。
這讓我想起山東一對夫妻,也曾帶著孩子一起辦理離婚登記。
臨走時,孩子在櫃臺寫下幾行字:
「新人到來,加油,不能分開,謝謝。嘿嘿,我媽媽和爸爸分開了,你們不能分開。」
成熟得讓人心疼。
孩子沒有參與父母最初的組建,卻被迫親歷散場的每一個細節。
這樣的畫面,想想都覺得殘忍。
一段婚姻,最終走向崩塌,一別兩寬是彼此成全。
但身處其中的孩子,也難免會受傷。
尤其是目睹父母互相撕扯,那種恐慌和不安,一生都難以抹去。
離婚
對孩子的傷害不可避免
我相信,大部分父母離婚,最不想傷害的就是孩子。
但往往,最容易受傷的也是孩子。
在看《守護解放西》節目時,一個案例讓我印象很深。
一個16歲的男孩,報警謊稱自己吸毒、殺人。
目的是讓警察判死刑。
什麼樣的痛苦和打擊,讓他覺得活著都是受罪?
男孩父母來到警局後,才揭開背後真相。
這個小男孩,曾經成就優秀,乖巧懂事,家庭幸福。
在父母鬧離婚、分居後,他性格大變。
讀完了初二,他就輟學,一個人在外地打拼,吃盡了苦頭。
因為對生活失去希望,覺得不被愛,多次尋死。
在警局,他依然懷抱希望,勸說父母:
「我覺得你們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就鬧矛盾,一起好好養老。我努力賺錢,負責給你們養老就行了。」
父母背後積累的矛盾、不滿,孩子並不清楚。
他看到的,是家庭破裂的事實。
雖說做法極端,但分離的痛,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平靜面對。
山東一對夫妻,協議離婚,孩子判給了父親。
辦完離婚手續後,父親帶走孩子時,孩子不停地哭喊:
「我不跟你!我要媽媽!」
一聲聲撕心裂肺地哭喊,聽得讓人心碎。
我們經常說,與其讓孩子生活在不幸福的家庭,不如選擇離婚。
但家庭破裂帶給孩子的陣痛,也不能忽略。
我有個朋友,從小生活在父母的爭吵中,一度希望父母離婚。
讀高一時,她的父母真的分開了。
當爸爸搬離家時,她哭個不停,一度情緒低落。
這份傷心,是真實存在的。
父母離婚,夾在中間的孩子被迫做出選擇。
無論是跟著爸爸還是媽媽,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缺失。
這種不安全感,需要很長時間走出來。
甚至是走不出來。
關鍵就在於,離婚後的父母,如何處理和孩子之前的關係。
處理得好,傷害會少;處理得不好,是一輩的陰影。
離婚後
也要給孩子一個家
前面說到,父母離婚孩子難免會受傷。
但是,我並不是支持大家,為了孩子在婚姻中勉強支撐。
而是說,要看到這種傷害。
孩子的傷痛只有被看見,才有被治愈的可能。
有的孩子,在父母離婚後,甚至會受到二次傷害。
曾聽父母提及過一個遠房表妹。
7歲那年,她的父母離婚,撫養權歸爸爸。
爸爸在外地打工,她一直跟著爺爺奶奶在老家上學。
兩年後,她的媽媽再婚了,還生了一個女兒。
為了開始新生活,侄女的媽媽一次性支付了所有的撫養費。
從此,她再也沒有去見過自己的女兒。
偶爾,侄女會在街上看到媽媽牽著弟弟,在買玩具、零食。
她假裝不認識。
因為媽媽,已經成為了別人的媽媽……
原本說不再婚的爸爸,過幾年也帶了一位阿姨回來,重組家庭。
結婚一年後,爸爸和阿姨生下一個小弟弟。
從此,爸爸把所有的愛和關心,都給了弟弟,她則沒人在意。
弟弟上幼稚園時,爸爸帶他去了外地上學。
侄女,則依然留在老家。
爸爸有了新家,媽媽也有了新家,多了兩個家,她卻沒了家。
父母離婚是為了追求幸福,卻把孩子踢出了局。
這種被拋棄感,對孩子傷害最深。
電視劇《隱秘的角落》裡朱朝陽就是如此。
爸爸重組家庭後,對他很不關心,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女兒。
朱朝陽每次坐爸爸的車,都不坐副駕駛。
因為車上掛著的,是父親再婚後一家三口的照片。
同父異母的妹妹,也恃寵而驕。
朱朝陽穿著爸爸買的小白鞋,被妹妹故意踩了一腳。
對此,爸爸沒有任何責備。
這種失落感,父愛的缺席,讓他更加壓抑,最後黑化走向不歸路。
組建新的家庭當然沒錯,但並不意味著,對孩子的愛就要消失。
離婚,離的是夫妻關係,而不是親子關係。
再婚時,給孩子一定的緩沖期,多和孩子交流,給時間讓他們接受。
組建新的家庭後,也不要忽略對孩子的照顧。
帶著孩子的一方,要給予孩子關心;
不帶孩子的一方,也要多多看望孩子。
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完整的愛,才能不孤獨,有依靠。
我們可以勇敢追求幸福,也別忘了那個可能受傷的孩子。
畢竟孩子也要經過心理重建,才能開始新生活。
父母過好自己的生活
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成全
面對父母離婚,孩子會哭、會鬧,甚至反對。
但慢慢長大,他們終會豁然開朗,接受父母感情不再的事實。
離婚對孩子的傷害,隨著時間流逝或許會減輕。
但離婚後,父母互相攻擊、彼此撕扯的狀態,卻會糾纏孩子一生。
在《聽見她說》有一集,就是這樣一個悲劇。
26歲的小雨,在離婚後跟著媽媽生活。
因為父親出軌,媽媽一直活在羞恥、憤怒中,心中滿是仇恨。
在女兒面前,她不斷毀謗丈夫。
甚至在女兒爺爺奶奶去世,她也不允許孩子去參加葬禮。
女兒,成了她人生的全部。
她沒有自己的生活,每天活在仇恨和對女兒的控制中。
最後媽媽不幸福,女兒也不快樂。
孩子可以承受父母分離的痛苦,但最怕的是父母互相毀謗。
放下仇恨,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我認識一個讀者媽媽。
因為家庭暴力,37歲那年她帶著孩子果斷離婚。
離婚後,她從未在孩子面前說過前夫半點不是,也不阻止孩子見父親。
此外,她也積極開始新的生活。
重新回到職場,一邊工作一邊帶孩子,還報了在職研究生。
如今,她已經拿到了碩士學位。
孩子也在媽媽的樂觀中,長成了一個大男孩,開朗活潑。
甚至他還一直催著媽媽再婚。
這份健全的心理,都源自於媽媽對孩子的正面影響。
那些活在婚姻的抱怨中,不敢直面現實,孩子也被迫承受這份痛苦。
我們的怨恨,不應該在孩子身上繼續。
父母犯下的錯,更不應該讓孩子去承擔。
放下抗爭,不要在婚姻中消耗自己,更不要把孩子當擋箭牌。
真正為孩子好,不是給孩子塑造一個糟糕的母親/父親形象。
而是給予孩子積極的影響,為孩子創造有愛的環境。
如果離婚已成定局,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過好當下。
我們活出自己,孩子才敢去幸福。
在這個時代,離婚已經不罕見。
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也並不意味著就是問題家庭。
只要夫妻雙方負起責任。
這幾年,很多明星夫妻離婚,都給出了很好的典范。
馬伊琍和文章離婚後,在她忙事業時,文章也會陪伴女兒;賈乃亮在和李小璐離婚後,也從不缺席女兒甜馨成長的每個瞬間。
離婚不離對孩子的愛,孩子在成長中才不會感到缺失。
真的希望,所有的父母離婚時都能做到:
不要選擇對孩子隱瞞,給孩子一點信任和信心;離婚後,也不要讓孩子無家可歸,給孩子一點依靠;哪怕受傷,也不要孩子心中播下仇恨的種子,給孩子一點安心。
不要讓成年人的感情波及到孩子,不要強迫孩子站隊。
也不要剝奪孩子,享受來自父母另一方的愛。
讓孩子,回歸到孩子的角色。
最後我想說:
如若此生沒有福氣做夫妻,但至少要努力做孩子的好父母。
即便是分開,對孩子的愛也應該永恒。
點個「讚」,希望每個離異家庭的孩子,都能夠被父母好好愛著。
>王力宏正式離婚,瘋狂爭奪三個孩子:離婚,最受傷的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