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燈初上》:奈飛改造台劇,台劇不想「斷親」

  華燈亮起在台劇的黑夜。

  三季《華燈初上》,從去年11月首播到今年3月終章上線,牽動了大半個臺灣娛樂圈。

  演員陣容,是前所未有的豪華:主演裡有林心如、楊祐寧、鄭元暢、霍建華,配角裡有吳慷仁、霍建華,客串都是許光漢和徐若瑄。臺灣娛樂圈戲言「沒上過《華燈初上》不算一線演員」。

  林心如和霍建華久違同框

  《華燈初上》的故事發生在1988年臺灣一家叫「光」的日式酒店,開篇是酒店中一位重要人物的死亡,由此劇情開始插敘、倒敘,講述酒店中七名女子的愛恨糾葛。第一季懸念為「誰是死者」,後兩季的懸念則是「誰是兇手」。

  在這個「愛情+懸疑+宮鬥」元素疊加的年代劇中,觀眾從幾名熟悉的演員身上發現了驚喜,尤其是主演兼制作人林心如。慣常演溫柔婉約形象的她,此次飾演了一位愛恨分明、野性的「媽媽桑」羅雨儂,當有男顧客以「手滑」為名揩油店內女員工,羅雨儂就能當即以眼還眼,因「手滑」潑出一杯水。

  飾演溫婉的紫薇,林心如曾險些被換掉;到野性的羅雨儂時,她已是一個掌控全局的制作人。從紫薇到羅雨儂的23年,林心如的幾次轉變也暗合了臺灣與大陸在劇集工業上的起承轉合。

  曾經,大陸是台劇重要的買方,後來,台劇的土壤因觀眾缺失、資金流失等惡性循環,在市場層面陷入低谷。2016年後流媒體的入局,以及臺灣本土劇集工業「溫柔的革命」,讓創作層面未曾斷代的台劇,有了重新構建生態環境的希望。

  HBO和公視在2019年磨合出了《我們與惡的距離》,FOX與中視在2020年聯手推出了《想見你》,而作為最早入局臺灣的OTT平臺,Netflix和台劇一直到今年才有口碑熱度兼收的《華燈初上》。

  《華燈初上》第三季的結局也許不盡如人意,但它是臺灣劇集產業一頁好故事。

  林心如的三次轉身

  台劇一度是大陸電視臺最熱門的劇集類型。

  1990年至1995年,臺灣向大陸輸出電視劇83部,其中,《新白娘子傳奇》創下首播收視率達54%的成就,2004年重播時仍能拿下央視八套收視冠軍。在大陸重播次數最多的港台劇,當屬林心如主演的《還珠格格》,最高一度達到了65%的收視率。

  人才、資金也在一過程中流動起來,大陸從單純的購買方變成了聯合制作方。據《兩岸犇報》報導,當時合拍項目的投資比重大約為臺灣公司出資30至40萬/集,大陸8萬/集。大陸演員會到臺灣拍戲,臺灣演員也會出現在大陸劇裡,林心如就出演過一系列大陸劇如央視出品的《男才女貌》《新三國》。

  林心如、陸毅主演的《男才女貌》

  進入新世紀後,偶像劇取代古裝劇,成為台劇的主要輸出點。每年寒暑假都會重播《還珠格格》的湖南衛視,2007年年度收視TOP5中有三部臺灣偶像劇, 2008年收視冠軍也是平均收視率1.8%的台劇《公主小妹》,一直到2012年,《我可能不會愛你》仍是當年湖南衛視熱播劇。

  與《我可能不會愛你》一起在收視率年榜中競爭的,還有林心如擔任制片人和主演的《姐姐立正向前走》。自2008年與華誼兄弟解約並成立工作室後,林心如開始嘗試效法身邊的一些明星,向影視作品的更上遊滲透,參與到作品的投資與制作。與霍建華、嚴寬共同主演的《傾世皇妃》就是其第一部擔任制作人的作品。

  《傾世皇妃》

  林心如在大陸轉型,掌握更多對作品話語權時,大陸劇在臺灣的地位也已不可同日而語。

  2011年,臺灣自大陸進口的戲劇已多達151 部,遠多於臺灣本地自制劇的49部,其中,古裝劇《新水滸傳》《宮鎖心玉》《步步驚心》收視率均破2%。「大陸引進劇」就這樣漸漸瓜分了臺灣市場——2004 年至 2008 年間,引進劇還隻占整體電視劇收視的 25至27% ;到了2012 年,「大陸引進劇」收視率的占比已經提升至 35% 。

  毒眸曾在《我們與惡的距離》背後,台劇的「文藝復興」一文中分析,台劇在本土被大陸電視劇打得七零八落,其制作成本的差異是很大的原因。臺灣劇集的制作預算自2006年以後逐年遞減,大陸劇集則水漲船高,人才、資本等生產要素開始大量向大陸輸入。

  台劇的沒落,金鐘獎視帝、從《我們與惡的距離》到《華燈初上》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吳慷仁最懂。

  「我剛入行的時候,剛好就是一個偶像劇要走下坡的最後一個浪潮。」在2009年憑偶像劇《下一站,幸福》中男二一角走紅的吳慷仁曾在採訪中說。總在熱門劇中被當成候補的他,他開始去演一些「八點檔,去演一些你們不演的東西,可是那些東西一樣是戲,一樣可以是好戲。」

  「你們」是誰呢?或許是憑借臺灣偶像劇走紅的藝人們。彼時,憑臺灣偶像劇走紅的安以軒、吳建豪、明道、陳喬恩等都開始了在大陸掘金。

  林心如反而成了一個逆勢行走的人,在2014年帶著自己擔任制片人的劇《16個夏天》回到島內拍攝。「逆勢」源於家庭,有一次她回到家,驚覺母親已滿頭白髮,母親說一句「我老了,你不知道嗎?」讓她開始將重心慢慢遷回。

  林心如的制片人事業,也通過這個作品取得了階段性成果。2015年第50屆金鐘獎,《16個夏天》拿下戲劇節目獎、戲劇節目導演獎、戲劇節目女配角獎,林心如也以《16個夏天》制作人身分上臺領獎。

  吳慷仁也在演了一系列「你們不演的東西」後,在2015年等來了一部公視出品的高口碑作品《麻醉風暴》。他主動爭取來了劇中一個原本心思單純,後來成為惡人的正派醫生的配角角色,並對導演許下豪言:「你把這個角色給我,明年我會站上領獎臺。」

  《麻醉風暴》中的吳慷仁

  他做到了,更多機會也隨之而來。2016年,他再次憑借高口碑台劇《一把青》站上了金鐘獎的領獎臺,拿下了最佳男主角獎。領獎的他,仍在關照著臺灣電視產業:「我真的很想要鼓勵大家,我們在臺灣拍戲很辛苦,賺不到什麼錢,很多人去內地拍戲,這樣也很好,可是我真的希望電視臺可以開發不一樣類型的戲劇……幫幫我們,我們可以更好!」

  在他發言的當下,臺灣電視產業「一場溫柔的革命」已在進行。

  2016年8月,以「臺灣電視戲劇一場溫柔的革命」為標語的「植劇場」系列劇在臺灣電視臺(TTV)正式播出。由臺灣電視制作人王小棣擔任總監制,蔡明亮、瞿友寧等知名導演加盟,並邀請藍正龍、楊丞琳、吳慷仁等知名演員帶領24名新人共同出演,聯手打造電視劇品牌。

  「‘植劇場’就是希望大家一起成長,有一些爭執,來一點刺激,讓我們呼吸新鮮空氣。」 「植劇場」總監制王小棣曾在採訪中表示,「劇賣不動是品質問題,失去創造力的臺灣影視環境變得扁塌無力。但‘植劇場’證明市場與口碑可以兼具。」

  如其所言,「植劇場」成了弊病繁多的臺灣電視劇一場「溫柔」的突破。在2017年的第52屆臺灣電視金鐘獎中,「植劇場」僅憑前四部單元劇就獲得了24項大獎提名。「植劇場」也開拓了新的銷售渠道。同年8月,「植劇場」8部劇皆售至Netflix,在全球各大地區播出。

  「植劇場」所提倡的「類型化」,如拍攝懸疑劇、職場劇等,讓台劇受益至今。2019年《我們與惡的距離》是一種類型化的勝利,2020年《想見你》裡兩位主演許光漢、顏毓麟也都在王小棣與植劇場同期推出的Q place表演教室訓練過。

  其中不少演員已經活躍在近幾年的高口碑劇裡

  台劇行至此,曾在大陸名利雙收的林心如,和從未來到大陸拍戲的吳慷仁,都走上了一條與此前不一樣的路。

  台劇也想要《魷魚遊戲》

  華燈初上的劇本,在《16個夏天》結束後不久就開始醞釀了。林心如跟編劇杜政哲聊,說想要拍一個離生活很遠的故事,「比如做一個80年代的酒家女。」

  杜政哲就著這個想法開始了延展。最初的劇本是類似「紅玫瑰與白玫瑰」的設定,關於兩個酒家女人的愛恨糾葛,同時與其他女人相互扶持的溫馨故事。劇本形成後,遞交到平臺也投資方處卻屢屢受挫,「大家會覺得酒家女故事三觀不正,80年代的故事拍不好就會變很土。」制片人戴天易曾在採訪中說。

  在修繕劇本的過程中,他們也關註到這幾年流媒體平臺流行的都是類型劇。某天杜政哲突然想到:「不然改成一個殺人的戲好了。」剛好林心如在追韓劇《迷霧》,女主角就是一名被懷疑為殺人嫌疑犯的女強人。劇本由此從平鋪直敘的溫馨故事,改成了猜「誰是兇手」的懸疑劇。

  一家從來沒有獨立投資過一部影視作品的百隸數位,決定獨立投資《華燈初上》。它並不是行業新兵,而是從30年前就從音像作品起家,並被蘋果iTunes、Google play認證的影音後制廠商,近幾年的愛情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也都有它的投資。

  百隸數位加入後,找到了Netflix商討合作,這打開了後者的思路。早在2019年,Netlifx就嘗試在臺灣投資原創劇《罪夢者》《極道千金》,但成效不如預期,後期改以購片的方式買進台劇播放。反過來,Netflix的入局也為該劇帶來了流媒體平臺的創作思路:每集結尾要留扣子,讓劇情環環相扣;融合「愛情、懸疑、宮鬥」元素;第一集制作成本要高於平均的1.5-2倍,才能讓觀眾留下來。

  林心如也在節目《看板人物》上分析過Netflix的喜好:他們到這個地區投資,更喜歡看到一些本土化的內容。《華燈初上》發生的1988年,就足夠「臺灣特色」:彼時日本經濟騰飛,很多日商來到臺灣開設公司,帶火了一批日式酒店。而臺灣也正處於經濟發達期,更多人有富餘的錢來做娛樂消費。

  投資穩妥後,《華燈初上》就開始放開手腳「燒錢」,最後制作成本為2.5億新臺幣,是台劇目前成本最高的劇之一。雖然豪華明星陣容仍然花掉了最大比重的預算,但真正的突破在於服裝、美術、特效這些以往台劇有意無意忽視的地方。例如,劇中的重要場景「光」為實景搭建,後期特效也需要抹去場景中「穿幫」的部分,劇中每位小姐的衣服基本都是量身定制或者古著店購買。

  林心如曾列出燒錢排行TOP5

  錢沒有白燒,這部劇在上線不到兩天的時間就攀升至Netflix臺灣地區第一的位置,創下最快登頂記錄。Netflix臺灣內容採購經理張晨在2021亞洲新媒體高峰會上表示,《華燈初上》是在完美的地基下蓋出的摩天大樓。「有一個好的故事作為基礎,已經有基本的60分。」再加上林心如擔任總制作人的號召力及優秀制作團隊的加分,取得成功理所當然。

  在第三部開播前期,主創們的反思已經開始。

  《華燈初上》導演連奕琦認為,這部劇的2.5億臺幣的制作成本應該是台劇的開始,而非結束。「大家都在說這些就是臺灣制作預算的天花板,但我覺得應該要說是地板。如果這樣就算是台劇的天花板,那台劇沒有未來了啦!」

  他們的坐標系是同在Netflix上競爭的韓劇。「我敢大膽地說,及就算現在臺灣出現《魷魚遊戲》的㡷擺在桌上請投資方投資,也沒有人敢投,在臺灣,《魷魚遊戲》會被歸類為中二片。」連奕琦說。該劇超6億新臺幣的成本,也讓台劇瞠乎其後。

  導演還從創作者的角度,提出了一個比資金更嚴重的問題,那就是人才缺口:在他看來,臺灣不缺前期的創意,不缺好戲、好案子,卻沒有足夠的後期人才。

  「我剛入行時,一部戲的美術組有五個人都算多了,但是現在制作成本拉高了,光美術組就至少要留一個人處理版權的事,以前我們路上排到商標就拍了,但國際平臺會要求我們要去拿到商家商標出現在戲裡的授權要跟上國際法律和應國際規格的制作品質,更多的細節要好好考慮。」

  毋庸置疑,作為有創造力的「小市場」,台劇也面臨著和韓劇一樣的問題與機遇:相對小的市場難以應對大制作的成本回收,需要在國際平臺上和各國劇集在同一水平線競爭,在更廣闊的市場創造利益點。而相對成熟的制作準線,以及國際層面流媒體的親睞,形成了兩條線的交匯。

  但這並不意味著,台劇就願意脫離更有文化關聯和市場積累的大陸,相反,這方面的關註與合作也從未停止。戴天易在採訪中表示,在創作初期,《華燈初上》甚至修改過一個故事背景發生在上海的版本,但種種原因沒有成行。不少臺媒也分析,大陸現下的「清朗行動」對娛樂圈的治理,也為臺灣一些劇集內容爭取大陸觀眾留下空間。

  據臺灣資深業界人士觀察,台劇在大陸還是可能靠「擦邊球」或去政治化題材播出,大陸平臺對台劇依然很有興趣,目前就有平臺在洽談《華燈初上》的合作意向。事實上,這幾年大熱台劇許多都有在大陸平臺上播出,如《想見你》在愛奇藝,《荼蘼》《俗女養成記》則在騰訊視訊。

  在《華燈初上》還未結束時,Netflix、林心如和吳慷仁就已經開始了新一輪合作。改編自宮部美雪同名懸疑小說的劇集《模仿犯》,由Neflix牽頭制作中,演員班底集結了金鐘獎視帝視後:林心如、吳慷仁、柯佳嬿等等。

  站在2022年往前看,台劇又處在了一個「華燈初上」的節點上,一燈如豆,幽幽地望著不同方向的遠方。

  文 | 符瓊尹

  編輯 | 周亞波

>《華燈初上》:奈飛改造台劇,台劇不想「斷親」

初戀那件小事「換上」古裝,淼淼驚艷,奶罐帥氣,看到何欣想抱走

尋夢園

初戀《初戀那件小事》

尋夢園

《很便宜,千里馬超市》:韓劇裡的人情味,真的是國產劇比不了的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