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噪聲對人體健康有危害

  馬小淯 司少艷,戰略聲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原306醫院),研究部二室

  醫學科普中心 劉燕/崔彥 編輯

  

  隨著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自身健康和生活環境越來越關註。近年來,由於交通工具和生產設備的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噪聲污染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們的正常工作、休息、學習和健康,噪音污染在所有污染問題中尤為普遍和引人注意。

  什麼是噪聲?

  噪聲通常指那些難聽、令人感到厭煩的聲音,用儀器檢測通常是混亂無章的。判斷一個聲音是否屬於噪聲,主觀因素往往也會起很大作用。對於正在學習、休息或集中精力思考問題的人,美妙的音樂也可能是一種噪聲。因此,從社會和心理的角度看,凡是干擾人們正常活動、會使人感到不舒適的聲音,即在特定場合中「不需要的」聲音,都屬於噪聲。

  噪聲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噪聲不僅給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響,長期受噪聲影響更是會給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噪聲的危害程度主要與噪聲頻率、強度和作用時間有關。

  (1) 噪聲對聽覺器官的損害

  噪聲對人體最直接的影響發生在聽覺系統。在短暫的較強噪聲作用下,聽覺器官細胞會受到暫時性損害,離開噪聲源後容易恢復。但當人體突然暴露在高強度噪聲中時,容易發生內耳出血和組織結構損害,甚至導致腦震蕩昏迷。長期接觸強噪聲主要表現為耳鳴、高頻聽力喪失,甚至出現不可逆的聽力損傷和耳聾。

  噪聲損傷聽覺系統的機制較龐雜,目前大致可歸納為機械性損傷、代謝性損傷和血管學說。機械性損傷學說認為高強度噪聲會引起蝸管內形成渦流,沖擊耳蝸螺旋器,出現不同程度的機械性損傷;代謝性損傷學說認為,噪聲暴露給內耳帶來代謝壓力,噪聲性聽覺損傷是代謝失衡的結果;血管學說認為噪聲暴露後血管收縮、內耳血供不足是噪聲性聽覺損傷的原因,大量動物實驗表明,強噪聲刺激作用下耳蝸血管可發生一系列改變,引起血管痙攣收縮或擴張,血流速度變慢。

  (2) 噪聲對神經系統的損害

  噪聲還會對神經系統產生重大影響。據WHO報導,高強度噪聲會使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失調,對心理產生一種壓制,引起明顯的情緒障礙。國內研究也表明,噪聲接觸人群的負性情感因素如緊張、煩惱、憂鬱、憤怒、疲勞、困惑等明顯增高。噪聲能使人產生軀體不適、焦慮、敵對、憂鬱和睡眠障礙等不良心理反應,並且隨著噪聲強度的增加,心理問題發生率逐漸增高、嚴重程度逐漸加重。神經衰弱綜合征是職業人群中的一種常見疾病,長期接觸強噪聲者其患病率高於其他職業人群,甚至也高於腦力勞力者。

  噪聲對內臟植物神經功能的影響還表現在胃腸功能雜亂,導致消化腺分泌減少、胃腸道蠕動減弱、括約肌收縮,使胃排空延遲,以上反應造成食欲不振、惡心、反酸、胃部疼痛等表現。

  (3) 噪聲對人體其他方面的損害

  長期接觸大聲壓、低頻率噪聲,可引起呼吸系統損害,導致咳嗽、支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噪聲對內分泌機能方面也有影響,會使腎上腺機能亢進影響新陳代謝,引起血清中膽固醇、甘油三脂、β-脂蛋白、血壓的升。噪聲還可引起女性月經雜亂、早產、流產、新生兒低體重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礙。另外,噪聲對人體免疫功能的干擾可使機體對各類傳染病以及癌症等的抵抗力下降。

  由此看來,噪聲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之大是多麼驚人,但噪聲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又是不可避免的,大家要提高對噪聲污染危害的認識,珍惜周圍的環境,種花種草、美化環境,在工農業生產和生活中,盡可能地使用低噪聲設備、隔音及降噪建築材料,降低噪聲對人體的危害。

  (配圖來源於網路)

>警惕:噪聲對人體健康有危害

科學飲食 健康相伴丨四大健康營養知識短板和錯誤,你中招沒

尋夢園

鐘南山:疫情之下,保護好免疫力很重要!日常如何提高免疫力?

尋夢園

合理膳食 吃出健康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