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性能已經追上PC,為什麼蘋果電腦不適合玩遊戲?

  Mac電腦已經追上了PC

  蘋果從X86架構切換到ARM架構,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瞬間實現了彎道超車,補上了性能的短板。即使我們不考慮M1 Max、M1 Ultra、M1 Pro這幾個性能怪獸,只考慮家用級別的M1晶片,Mac電腦也已經追上了PC。

  以R23跑分為例,CPU單核性能,M1的跑分是1514,相當於11代i7的水平。CPU多核性能,M1的跑分是7760分,相當於桌面級i5-10400F的水平。在Geek bench5的圖形測試中,M1的跑分是19244分,相當於1050的水平。

  簡而言之,M1的性能,剛好可以玩入門級畫質的3A大作。既然性能已經直追PC,為什麼蘋果電腦不適合用來玩遊戲呢?黑貓給大家總結一下,理由有3點。

  1,市占率常年不足10%

  可能你也聽過這句話:用蘋果電腦打遊戲的都是勇士。眾所周知,蘋果電腦統統預裝的是自家的macOS系統,其遊戲生態非常羸弱。舉個例子,國內大熱的「3A遊戲」原神,至今都沒有發布macOS的版本。

  這是因為macOS的市占率常年維持在10%以下,Windows才是桌面端的霸主。遊戲開發商在開發遊戲時,最優先考慮的肯定是用戶最多,系統開放的Windows,如果為了macOS再開發一個版本,成本和收益不成正比。

  iPad OS的情況和macOS類似,盡管蘋果再三告誡,但是願意主動適配平板的APP,還是占少數。現階段而言,macOS能支持的遊戲非常少,基本只能在AppStore上找一些小遊戲玩。主流遊戲瞧不上蘋果這點可憐的份額,寧願把時間、精力都花在主營平臺上。

  2,蘋果沒有「遊戲本」

  筆記本電腦有很多種品類,它可以分為主打便攜的輕薄本,主打性能的遊戲本,輕薄和性能兼顧的全能本。但是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歷年來,MacBook全系列從來沒有出過傳統意義上的「遊戲本」。就算是在用X86處理器的時代,MacBook也是以輕薄、便攜著稱的。

  MacBook普遍採用全金屬機身,而且性能釋放非常保守,15英寸機型單烤CPU的極限也就45W不到。市面上常見的遊戲本,哪一個性能釋放能力不超過100W。很顯然,MacBook如此羸弱的散熱能力,是無法用來長時間玩遊戲的。

  簡而言之,雖然遊戲廠商看不上macOS的份額,但是蘋果也不打算搶占「遊戲本」的市場,自然而然遊戲生態也做不好。這和環境有關,在國外,很多人是用主機來玩遊戲,而電腦只是用來辦公的。蘋果電腦開發的初衷就是用來辦公,專門用來幹活的,而遊戲只是點綴。

  3,移動遊戲才是未來

  說到這裡,相信你已經明白,遊戲生態、硬件瓶頸讓蘋果電腦不適合玩遊戲。不過說到底,只要是能用技術解決的,都不是問題。蘋果連晶片都能做,何況是區區一個散熱系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從戰略層面來看,蘋果電腦根本沒必要適配遊戲,反而是遊戲廠商要倒逼自己轉型。

  這是過去50年的時間,遊戲產業的營收發展圖,紅色代表的是「移動遊戲」,淺藍色代表的是「桌面遊戲」。可以看出,移動遊戲從2007年開始爆發式增長,彼時正是初代iPhone的發布時間。

  在十幾年的時間裡,移動遊戲的份額迅速增長,目前已經超過了桌面遊戲+主機遊戲的總和。明白人都能看出,移動遊戲才是未來。蘋果作為推進移動遊戲發展的最大推手,沒理由看不出這一點。與其在別人的賽道拼刺刀,不如繼續鞏固自己的優勢。

  換句話來說,蘋果電腦只要專註生產力領域就行了,桌面遊戲不用去管,它自然而然會被移動遊戲取代——你看,LOL不就出了手機版麼?對此你怎麼看,歡迎討論。

>明明性能已經追上PC,為什麼蘋果電腦不適合玩遊戲?

大促襲來!《哈迪斯》《魔物獵人 Rise》等8款必玩神作骨折史低中

尋夢園

歷史上的今天:《薩爾達傳說》系列誕生;遊戲入口網站 GameSpy 關閉;Spotify 創始人出生

尋夢園

《逆水寒》手遊與它的「盡量晚一點兒投降」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