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他們年輕的生命留在朝鮮戰場;今天,我們送上一場特殊「重逢」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朱麗珍

  自2014年3月28日,首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從韓國仁川機場踏上回家之路,7年時間,716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被接回中國安葬。今天(9月2日),第八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一起接英雄回家。

  山河已無恙,英雄可歸矣。這一幕,牽動著很多人的心。

  今年3月,由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和浙江傳媒學院聯合發起,錢江晚報、浙江傳媒學院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浙江傳媒學院媒體傳播優化協同創新中心共同承辦的「迎接建黨百年,為百位烈士畫像」大型公益活動中,有不少烈士就犧牲在朝鮮戰場上。他們中,有的未成家無子嗣,一腔熱血毅然奔赴前線;他們中,有的舍下妻兒,遠赴戰場,卻留下孤兒寡母,再也沒有歸家。

  他們都是抗美援朝戰士中,平凡又普通的一個個縮影。

  看著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到中國,他們的後人都期待著,有一天也能迎來團圓,不管以怎樣的方式。

  這是家人第一次看到他的照片,期待有一天能去朝鮮祭掃烈士墓

  看到第八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的新聞,東陽人王夏花心裡滿是羨慕。70年前,她的叔叔王文蘭犧牲在朝鮮,遺憾的是至今未歸。那一年,叔叔不過19歲,沒有結婚,也沒留下子嗣,甚至沒有留下一張照片。

  王文蘭祖籍在東陽佐村鎮桑梓村。1951年5月入伍,5個月後,就犧牲在了朝鮮戰場,家人甚至不知道他的墓地在何處。

  「我結婚之後還在東陽周邊的烈士陵園找過叔叔的烈士墓,一座墓一座墓去翻找,怎麼都找不到。」70歲的王夏花,是王文蘭哥哥的女兒。她說當年叔叔去參軍,就是母親送他去的公社。沒想到那一別竟成永別。在她記憶中,叔叔就是掛在奶奶門前那塊「烈屬光榮」的牌子,「因為關於他的資訊真的太少了,照片沒有,墓地也找不到,我們只能放棄。沒有任何線索。」

  直到2019年,瀋陽義工趙斌前往朝鮮的志願軍烈士陵園掃墓,發現一批新的烈士資訊,經過寧波義工孫嘉怡比對,整理出一份名單。這份名單上,就有王文蘭,他生前在志願軍後勤5分部21大站6連,犧牲後安葬於朝鮮平壤順安區烈士陵園1號墓。

  告知王夏花這個消息的,是孟祥斌烈士的遺孀葉慶華。

  「當時我想過要把叔叔的骨灰運回國,讓他落葉歸根,但聽說那是一個合葬墓,有三四百位烈士,骨灰是拿不出來了。」王夏花也想過要去朝鮮祭掃叔叔的烈士墓,但因為疫情,一直未能成行,「我自己的父母都已經過世。叔叔沒有下一代,我們就是他的下一代。其實我也是把自己當成叔叔的親女兒,女兒該做的事,我都願意去做。」

  讓王夏花欣慰的是,前段時間,中國計量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黨委藝術與科技系教工黨支部的老師們,送上了一幅叔叔的素描畫像。

  「是參照我的照片畫的。」如今這幅畫像,被掛在了王夏花的家裡,「很感謝老師們。對於我們後人來說,這就是一種團圓,也是一種念想。」

  △王文蘭烈士畫像。房正老師作

  父親犧牲在停戰前12天,他曾去朝鮮8天尋找烈士墓

  和王文蘭不同,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大於村烈士王友明跨過鴨綠江時,家中已有妻兒,大女兒4歲,兒子3歲,還有個小女兒剛出生不久,而且他還是家中獨子,但參加抗美援朝的決心卻異常強烈。

  「我父親離開家的時候,我太小了,什麼都不記得,隻記得他後來上了前線,還給家裡寫過信,寄回來兩張照片。」76歲的王永生,是王友明的兒子,他知道父親是1948年4月參軍,1952年上了朝鮮戰場,是24軍74師221團1機連的戰士。

  △王友明烈士

  1953年7月27日,朝鮮戰場上交戰雙方簽訂停戰協定,留在老家的王友明家人都很高興,期盼著他的凱旋。誰知道幾個月後,卻等來了一張烈士證書。「就在停戰前12天,1953年7月15日,我爸爸在朝鮮江原道平康郡的一次戰鬥中胸部重傷犧牲了。」

  那一年,王永生才8歲,還不知道失去父親意味著什麼,但他記得奶奶沒日沒夜地哭,哭瞎了雙眼。

  「後來是我媽媽和奶奶兩個人,把我們兄妹三人拉扯大的,真的特別不容易。」因為父親的關係,王永生對抗美援朝的歷史特別關註,他的微信朋友圈裡,經常轉發和關註相幹資訊,而他最大的心願,是想知道父親的烈士墓到底在哪。

  2010年,王永生曾跟隨抗美援朝老戰士之家的友人,一起去過朝鮮,先後到過朝鮮平安南道檜昌郡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含毛岸英烈士墓)、開城的志願軍無名烈士陵園等4處陵園,但都沒有找到父親的名字。

  8天,失望而歸。王永生只能在開城無名烈士陵園一個志願軍烈士合葬墓前,挖回了一抔黃土。「2018年,我的媽媽去世了,她一直想跟爸爸合葬,但沒有等到那一天,只能放入這抔黃土。」

  直到2013年,在很多熱心義工的幫助下,王永生終於知道,父親的烈士墓在位於朝鮮平康郡的上甘嶺烈士陵園。「是一個356人的合葬墓。」王永生期待著疫情結束,他能再去朝鮮一趟,為父親掃墓。

  這一次,聽說中國計量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黨委藝術與科技系教工黨支部的老師為父親畫了一幅素描畫像,王永生非常感動。「這也是一種不同方式的團圓,真的很感謝老師們。」

  △王友明烈士畫像。殷雙一老師作

  接過烈士畫像接力棒,為7位烈士畫像

  「迎接建黨百年,為百位烈士畫像」大型公益活動得到了全國10餘所藝術院校和職業畫家的愛心接力。

  對於畫家們而言,寥寥幾筆文字記載,親屬模糊的照片,就是為烈士畫像的全部線索。創作很難,一幅照片,前期往往需要花上一個多月,了解背景,整理資料,考證史實。

  但看似簡單的黑白線條,卻承載著烈士家屬最真摯的念想。

  「今年6月,我們得知了為烈士畫像的消息,就組織老師一起為他們畫像。」凌雲飛是中國計量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黨委藝術與科技系教工黨支部書記,這一次,她組織了黨員老師為7位烈士畫像,其中就包括在抗美援朝中犧牲的王文蘭和王友明等烈士。

  和其他烈士一樣,這7位烈士大多只有後人的照片,關於他們的資訊也很少。「老師們要不斷查詢資料,核對烈士犧牲的時間,來推斷服裝等細節,再參照後人照片來合理想像。」

  凌雲飛介紹,這次烈士畫像耗時近一個月,老師們以滾燙的愛心,用畫像的方式,讓在戰爭年代中英勇犧牲的烈士們得以還原生前樣貌,讓先烈們與家人實現跨越時空的「見面」,以慰烈士家屬們的思親之情。

  凌雲飛說,時間會帶走很多東西,但烈士們的名字、故事、精神,不應該被遺忘。「是他們用自我犧牲換來了如今的國泰民安,他們值得被銘記。」

  本來少年,此去一生。我們用不同的方式,照亮烈士回家之路。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路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門路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70年前,他們年輕的生命留在朝鮮戰場;今天,我們送上一場特殊「重逢」

《愛情的開關》圓滿收官 熊梓淇賴雨濛董力磨礪出彩人生

尋夢園

鄭爽被罰2.99億,張恒一並被處理,她遠在美國,要死扛到底?

尋夢園

小說:成功勾引了姐姐的未婚夫,卻沒辦法嫁過去,心機女再想新招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