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營養更好地守護健康

  省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醫生在為患者進行內臟脂肪檢測。

  東南網4月1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靜雯 文/圖)俗話說「三分治、七分養」。臨床營養治療在疾病的預防和救治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長期以來,臨床營養科沒有明確定位,臨床營養專業人才相對匱乏,我省臨床營養工作進展較緩。

  營養治療

  創造「生命奇跡」

  「這段時間通過營養治療,我的精神、體力都好多了,偶爾還能跟家裡人一起出門散散步。」最近,56歲的福州市民王女士來到福建省立醫院的臨床營養科復診時,高興地對醫生說。

  半年前,王女士因食管癌術後出現食管氣管瘺,無法經口進食,進行了空腸造瘺術,術後家屬自行給予自制的勻漿食物餵養,出現重度營養不良的情況。當時,身高155公分的她體重才35.5公斤,瘦得皮包骨頭。

  「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我們不僅給予腸內營養制劑支持治療,還向家屬詳細交代了餵養的注意事項。」省立醫院臨床營養科主治醫師鄭田介紹說,在營養團隊和患者家屬的共同努力下,王女士的營養狀態很快就得到了明顯好轉。

  「現在,我的體重差不多有89斤,瘺口長上了,白蛋白和血紅蛋白也恢復到正常水平。」王女士感慨地說,由於手術後的狀態特別差,自己一度特別絕望,但沒想到營養治療的效果這麼好,對生活又有了信心。

  和王女士一樣,84歲的羅女士也是在臨床營養醫師的幫助下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信心。

  「因為咀嚼吞咽能力下降,只能食用少量稀飯、線面等流質食品,造成嚴重的營養不良,精神狀態萎靡,甚至產生了厭世的情緒,拒絕與人溝通交流。」談及一年前羅女士的初診情況,鄭田仍記憶猶新。

  「接診後,我們對老人進行了全面細致的營養評估,又跟消化內科、老年科、內分泌科等有關科室進行了會診,決定給老人實施胃造瘺手術,打造一條‘營養快線’。」鄭田介紹說,術後,營養團隊還根據老人的情況,制定了專屬的腸內營養支持方案,並通過胃造瘺管把所需的食物和營養制劑送入了患者體內。

  「有了合理的營養支撐,我媽媽的體重很快就上來了,精神也好起來了,也會主動和我們說話了。」羅女士的女兒說,營養治療的效果之好,完全出乎了家人的意料。

  「好好吃飯,

  也是一種營養治療」

  1月26日對於36歲的王文鋒(化名)來說是值得開心的一天。在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簡稱「省人民醫院」)營養醫師的指導下,沒有服用藥物的他經過兩個月的努力,糖代謝水平得到了明顯改善,餐後血糖下降到了4.56mmol/L,恢復正常水平。

  進行營養治療前,身高170.5公分的王文鋒體重高達102.1公斤,BMI值高達35.1kg/㎡。到省人民醫院檢查後,他發現自己的空腹血糖還算正常,但是餐後2小時血糖高達10.54mmol/L,被醫生診斷為糖耐量受損。

  「我們選擇應用中西醫營養治療方法,既採用了限能量平衡膳食的方法,對患者的飲食總熱量進行限制,又應用了中醫理論,根據他的體質和飲食習慣對膳食結構進行調整,給出了個性化的飲食方案。譬如,在早餐中選用中醫經驗方——蓮實健脾方,熬粥替換饅頭等主食,午餐、晚餐則減少碳水及脂肪的攝入,增加蛋白質占比,減少水果攝入總量,減去夜間加餐食物……」省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葉彬華介紹說,臨床營養醫師要求王文鋒嚴格執行食譜上的飲食量,指導他進行食物替換,幫助他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

  「好好吃飯,也是一種營養治療。」葉彬華表示,現代許多疾病的發生都和人們的不良飲食結構密切相幹,不合理膳食造成的身體營養不均衡是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發生的主要因素,及時開展營養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慢病的發展,減輕患者痛苦及醫療費用的支出。

  加強建設

  提升全民營養健康水平

  今年3月,國家衛健委出臺的《臨床營養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下文簡稱《指南》),從執業條件、管理質量等方面對臨床營養科建設與管理作出了細致要求,同時也對營養篩查及評估相幹工作作出了具體規定。

  據了解,我省臨床營養專業起步較晚,大部分三級醫院的臨床營養科都是近年設立的,而絕大多數二級醫院和少部分的三級醫院還未設立臨床營養科。這一現狀,與《指南》中二級以上綜合醫院以及腫瘤、兒童、精神等專科醫院設置臨床營養科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想要從根本上提高臨床營養診療能力和服務水平,最根本的還是要抓緊解決臨床營養專業人才緊缺的問題。」福建省臨床營養醫療質量控制中心主任、省立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林帆的這一觀點得到了業內人士的一致認同。

  根據2018年省政府出臺的《福建省居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2030年我省臨床營養醫師和床位比例將達到1∶150。「若要實現這一目標,可優先考慮將臨床營養專業納入緊缺專業的人才培養政策,盡快培養一批合格的臨床營養醫師,改善臨床患者營養診療剛性需求與臨床營養醫師巨大缺口現狀。」林帆建議。

  在醫學教育階段,應積極開展臨床營養學的相幹教學活動。林帆認為,可考慮將臨床營養學作為高等院校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學習的必修課程,使每一位進入臨床工作的醫生系統學習和掌握相幹知識技能,提高臨床整體救治水平和質量安全水平。她建議,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增加「臨床營養科」專業科室輪轉,讓規培醫生在接受規范化培訓時,通過輪轉學習掌握相幹知識技能,熟悉和了解營養診療醫囑執行流程和工作機制,與臨床營養科醫師形成良好協作和融合,共同開展相幹診療。

  長遠來說,還應考慮建立營養分級管理制度。林帆認為,應在全科醫生中普及臨床營養知識和基本技能,以推進實施三級醫院的危重症營養向基層醫療機構的居家營養、慢性病營養管理分流,全面提升全民營養健康水平。

>讓營養更好地守護健康

健康中國建設持續推進

尋夢園

我國科研團隊發現不吃晚餐更有利於代謝健康的新證據

尋夢園

中年男人更要養生,這7個習慣做到一半,離健康長壽近一步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