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為何一直葬在朝鮮?看了彭德懷一封信,才知毛主席用心良苦

  毛主席在韶山故宅前跟大眾交談

  1959年6月25日,毛主席時隔32年終於回到家鄉韶山沖。家鄉人民對毛主席空前歡迎,他們來到毛主席故宅前,爭先恐後跟主席握手。在公開的照片中,我們看到毛主席坐在故宅前笑容滿面。那一刻,所有鄉親們內心深處都有一個願望,要是毛岸英能跟毛主席一起回來該多好啊。

  可惜,這樣的場面再也無法實現了,因為毛岸英已在9年前壯烈犧牲了。家鄉的風景還是當年的模樣,可熟悉的親人早已不在人世。為了新中國的成立,為了革命的勝利,毛主席一家先後有6位親人犧牲。

  在毛主席心中,長子毛岸英的犧牲讓他直至去世都沒有釋懷。回到韶山沖當晚,毛主席睹物思人,寫下了著名七律詩—《七律·到韶山》: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革命戰爭歲月,毛主席滿懷保家衛國的誓言,他不僅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還動員全家投身革命,即便是最為看重的長子,他也毅然派到了朝鮮戰場。革命歲月,四海為家,犧牲在哪裡或許無法葉落歸根。

  毛主席給父母掃墓

  可到了建國後,葬回故園成為了無數開國功臣、戰士們等人內心最樸素的願望。韶山沖是毛主席故鄉,他病危時渴望再次回到那裡。所有人都明白這是為什麼,可惜因種種原因未能實現。但是,毛岸英犧牲在朝鮮戰場,為何最終屍骨沒有運回國安葬呢?

  1951年8月,在瀋陽、丹東等地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落成。12月初,東北人民政府、東北軍區同意了《瀋陽市烈士陵園革命烈士棺木安葬暫行規定》。該《規定》第一條就是:

  「凡中國人民志願軍、革命軍及其他直接在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之團(或相當團)以上幹部,或由軍(或相當於軍)之領導機關批準的特等英模犧牲病故者,得依本條例之規定入園安葬之。」

  從這個規定來看,當時能運回國下葬的志願軍烈士級別很高。最開始,當志願軍遺骸運回國內後,基本都是葬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在這座志願軍陵園裡,有黃繼光、邱少雲、孫占元等家喻戶曉烈士的墓地。

  相信大家都對這樣的新聞不陌生,最近這些年幾乎每年都有志願軍烈士遺骸運回國下葬的新聞。每逢運送志願軍遺骸的飛機進入中國領空,革命軍空軍總會派出戰機護航,這是國家對志願軍英靈的最高致敬。

  志願軍烈士遺骸即將運回國

  如果撇開入朝時毛岸英是毛主席長子的身份,他以彭德懷俄語翻譯兼機要秘書的頭銜,即便起初無法葬入國內志願軍烈士陵園,可運回北京或者湖南韶山沖下葬完全沒有問題。之所以毛岸英一直葬在朝鮮,一定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1950年11月25日上午,4架敵機飛臨朝鮮大榆洞志願軍司令部上空,投下了近百枚凝固汽油彈。毛岸英當時正在司令部作戰室緊張工作,因未能從大火中跑出而壯烈犧牲,年僅28歲。

  毛岸英犧牲後,彭德懷第一時間給中央軍委發去電報。周總理和朱德等人商議,決定找一個合適時間再向毛主席匯報。毛岸英犧牲時,正值第二次戰役發起的時間,志願軍司令部就把他暫時葬在大榆洞的一處小山坡上。

  毛岸英犧牲一個多月後,毛主席才得知噩耗,他強忍著悲痛說:「誰讓他是毛澤東的兒子……哎,戰爭嘛,總會有犧牲,這沒有什麼。」毛岸英犧牲時,毛主席已經年近花甲,他是國家主席,也是一位父親,也渴望天倫之樂,但他把老年喪子之痛深埋心底。

  毛主席得知毛岸英犧牲的噩耗

  不久,彭德懷回京當面向毛主席匯報工作,再一次提到了毛岸英犧牲這件事。為了這段史料準備,筆者這裡摘錄毛主席跟彭德懷所說的原話:

  「打仗總是要死人的嘛!我們為了抗美援朝,中國人民志願軍指戰員已經獻出了那麼多人的生命,他們是為了國際主義事業而犧牲的,他們的犧牲是光榮的。岸英也是一個普通的戰士,不要因為是我的兒子犧牲了,就當成一件大事對待。但是你們志司對防空措施要認真抓,今後應該重視,千萬不可大意。

  「你要回去講,岸英是志願軍的一名普通戰士,不能因為是我、黨主席的兒子,就不該為中朝兩國人民的共同事業而犧牲。世上哪有這樣的道理呀!那個戰士的血肉之軀不是父母所生?

  毛主席一席話讓彭德懷老淚縱橫。毛岸英犧牲的噩耗,毛主席一直瞞著兒媳劉思齊,直到兩年後她得知真相。毛岸英犧牲後,因朝鮮戰場依舊處於戰爭狀態,關於屍骨是否運回國下葬,暫時處於擱置狀態。

  關於毛岸英屍骨最終未能運回國下葬,長久以來有下面幾種說法:

  一、毛岸英犧牲後,沒有人提及將屍骨運回國下葬,此事就擱置下來;二、金日成得知毛岸英犧牲後,第一時間給毛主席發電報,希望同意將毛岸英葬在朝鮮,以此來體現中朝兩國的血肉關係;三、彭德懷寫信提議毛岸英葬在朝鮮,結果毛主席表示同意。

  毛主席和彭德懷

  事實上,從1953年開始,陸續就有志願軍烈士屍骨運回國下葬。黨內有不少同志私下交談時,都建議把毛岸英運回國下葬。1954年12月24日晚,已經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的彭德懷徹夜無眠。

  彭德懷當時在中南海一座四合院裡辦公。因年久失修,彭德懷的辦公室牆壁斑駁,門窗也有不少損壞。彭德懷毫不在意,此刻他正在憂慮一件事,一封需要他批示發出的電報。幾天前,朝鮮志願軍總部給中央軍委發來一封電報,提議將毛岸英屍骨運回國下葬。

  中央軍委總幹部部立即草擬復電,同意志願軍總部的提議,彭德懷第一時間看到了這封復電。按理,毛岸英屍骨運回國下葬沒有任何爭議,只要彭德懷在這封電報上批示就可以。彭德懷認為此事跟毛主席有關,還是應該謹慎處理。

  彭德懷在辦公室內來回踱步,思緒萬千。作為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目睹了太多了志願軍戰士犧牲在朝鮮戰場,有的烈士連屍骨都無法尋找,更多的則是安眠朝鮮大地。彭德懷又想到毛主席之前跟他所說的話,「岸英是志願軍的一名普通戰士。

  周總理和彭德懷

  毛岸英犧牲在朝鮮,葬在朝鮮,這是中朝友誼的崇高體現。想到這一層,彭德懷當即給周總理寫了一封信:

  總理:昨二十四日賴傳珠同志擬一封電稿,將毛岸英同志屍骨運回北京,我意埋在朝鮮,以志司或志願軍司令員名義刊碑,說明其自願參軍和犧牲的經過,不愧為毛澤東的兒子,與其同時犧牲的另一參謀高瑞欣合埋一處。以此教育意義甚好,其他死難烈士家屬亦無抗告,原電稿已送你處,上述意見未寫上。特補告,妥否請考慮。

  敬禮 彭德懷 十二月二十五日

  周總理接到這封信也沉思很久,但從中朝關係的大局來看,他認為彭德懷的理由是合理的。鑒於此,周總理在信上批示了自己的意見,「同意彭的意見,請告總幹部部另擬復電」,並轉給毛主席批閱。毛主席看後認為彭德懷理由很好,當即在這封信上批示:

  「同意彭的意見。把岸英的遺骨和成千上萬的志願軍烈士一樣,掩埋在朝鮮的土地上,也不要為他舉行特殊的葬禮。」

  看到這裡,很多人都應該明白,毛岸英屍骨沒有運回國下葬,彭德懷的一封信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當然,如果沒有毛主席的批示同意,這一切都不會發生,這再一次體現了偉人的廣闊胸懷,也體現了他用心良苦,畢竟有太多的志願軍烈士安眠朝鮮。

  韶山沖毛主席故宅

  毛主席是唯物主義者,他曾對羅瑞卿說:「我們共產黨人,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不信什麼鬼神。」1910年,父親毛貽昌要把兒子送到湘潭一家米店當學徒,這樣回來後就可以繼承家業。

  毛主席自然不願意,因為他有更遠大的追求,不願意一輩子呆在閉塞的韶山沖,更不願意做一個井底之蛙,他希望去更廣闊的天地,即便一生不能再回到故鄉。為了離開韶山沖去湘鄉縣立東山高小讀書,毛主席動員了所有的長輩、親戚和好友去勸說父親。

  毛貽昌最終妥協了,但毛主席知道父親內心沒有完全讚成自己的決定。在離開韶山沖的前一晚,趁著母親文七妹給自己準備行李,毛主席決定寫一首詩來表達自己的決心,題為《七絕·改詩贈父親》: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年少時,毛主席為追求人生夢想出走韶山沖;青年時,毛主席立下拯救民族危亡的偉弘願向,他既發出了「問蒼莽大地,誰主沉浮」靈魂發問,又有「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浩然正氣;當到了壯年時,毛主席東奔西走,遭受無數次挫折也矢志不移。

  毛貽昌

  由此可見,毛主席對一個人葬在哪裡並不在意,主張與青山同在。毛主席後來在會見蘇聯駐中國大使、毛岸英生前好友尤金時,再一次提到了當年為何沒有同意將毛岸英屍骨運回國下葬,他說:

  「共產黨人死在哪裡,就埋在哪裡……我的兒子岸英也死在朝鮮了,有人說把他的屍體運回來。我說,不必,死哪埋哪吧!

  前面提到,毛岸英犧牲兩年後劉思齊才得知噩耗。自1949年10月15日兩人結婚,毛岸英非常忙碌,而劉思齊則在讀書,兩人真正在一起生活的時間不到一個月時間。毛岸英犧牲時,劉思齊剛滿20歲,毛主席一再希望兒媳能盡快改嫁。

  劉思齊遲遲不願意改嫁,表示一定要給毛岸英掃墓後才做決定。不僅如此,劉思齊和妹妹邵華不止一次向毛主席提出希望「迎岸英回家」,毛主席沒有同意兩人的要求。有一次,劉思齊把毛岸英的舊衣服、日記等物品送到中南海。

  看到毛岸英的衣服,毛主席再次強忍淚水。此情此景,劉思齊又一次提出了想把毛岸英屍骨運回國下葬。不出意外,毛主席還是拒絕了,他對劉思齊說:「思齊兒,古人說過‘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捐軀疆場還’,不是已經有千千萬萬志願軍烈士安眠在朝鮮嗎?岸英也應該埋在那裡。

  毛岸英和劉思齊

  中國人有一個習俗,一個人去世了,他的舊衣物都會燒掉。劉思齊本以為毛主席也會這樣做,可誰也沒想到,這些衣物被毛主席悄悄收藏了26年,直到1990年才被人們發現。1954年,根據中朝兩方的共同決定,朝鮮境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在平安南道檜倉郡一處山坡上修建。

  隨著烈士陵園的修建,陸陸續續有志願軍烈士遷葬這裡。1955年清明節,又到了給親人掃墓的時間了。清明節剛過,志願軍司令部派出幾名戰士,他們負責把大榆洞毛岸英和高瑞欣的屍骨遷到檜倉志願軍烈士陵園。

  戰士們來到墳前時,發現墳頭已經被換上了新土,而且還有墳塚前還有紙錢燒過的痕跡。戰士們還沒有動手,朝鮮阿媽妮樸真真拉著小孫女小龍女和附近很多人就趕來了。這些人一看要遷走墳地,立即表示反對。

  樸真真直接站到毛岸英墳前,大聲說:「志願軍同志,這是我兒子的墳地,你不能遷走了啊!我現在雖然老了,可你們看我這小孫女還很小,她長大後會替我守護好這座烈士墳地了。即便孫女老了,也會由後代一代代傳承下去。」

  樸真真一席話讓志願軍戰士很感動,這時領頭的志願軍戰士向樸真真耐心地解釋道:「阿媽妮啊,我知道你看待我們像親生兒子一樣,今天我們來就是將這位烈士墳地遷到志願軍烈士陵園去……」

  志願軍跨過鴨綠江

  樸真真一聽說要遷走墳地,直接號啕大哭:「這位烈士是為了朝鮮人民而犧牲的,就是我的兒子啊,這幾年我一直在守護這座墳地,你們誰也不可以遷走。」說完,樸真真直接撲在墳頭上,阻止戰士們遷墳。

  看到眼前這一幕,現場所有人都流下了眼淚。來之前,志願軍司令部首長跟負責遷墳的戰士們提出了要求,不能透露烈士就是毛岸英。可戰士們沒想到,樸真真把毛岸英當成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去守護。

  事已至此,戰士們只好實話實話:「阿媽妮,你知道這座墳裡埋著的志願軍烈士是誰嗎?他就是中國人民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兒子毛岸英。」樸真真直接楞在原地,她萬萬沒想到毛主席的兒子也來到了朝鮮戰場,而且還不幸犧牲了。

  樸真真再次號啕大哭,隻見她先是朝著墳地深深三鞠躬,然後站到一旁……起墳很順利,很快毛岸英的屍骨被送到檜倉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下葬那天,只有一個很簡單的儀式,毛岸英墓地跟其他烈士的墓地沒有任何區別。

  朝鮮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後來,人們在毛岸英墓地前樹立了一塊約三尺高的花崗巖墓碑。墓碑正面刻著「毛岸英同志之墓」七個字,是郭沫若所題。在墓碑背面,則鐫刻著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撰寫的碑文:

  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是中國人民領袖毛澤東的長子,一九五零年他堅決請求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於一九五零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光榮犧牲。毛岸英同志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將永遠教育和鼓舞著青年的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

  就這樣,毛岸英長眠在朝鮮土地。1959年春節剛過,劉思齊在妹妹邵華等人的陪同下,第一次赴朝給毛岸英掃墓。臨行前,毛主席深情地對兒媳說:「思齊兒,去吧,代我向岸英問好,說我很想念他,深愛著他,但我無法去看望他。

  當劉思齊從朝鮮掃墓回來後,毛主席第一時間找到她,詢問毛岸英墓地情況。劉思齊先是給毛主席把掃墓過程詳細描述,還用筆在紙上畫了毛岸英墓地的大概形狀以及在志願軍烈士陵園的方位。

  毛岸英墓地

  毛主席聽得很仔細,當劉思齊說完後他沉思良久,最後突然對劉思齊說:「思齊兒,將來你有機會的話,還是要去岸英的犧牲地去看看。」劉思齊用力地點了點頭,可她沒有想到,毛主席的這個願望她直到2006年才得以實現。

  謹以此文致敬毛岸英烈士。毛主席一家先後有6位烈士,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毛主席曾這樣說過:「我們共產黨員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應該以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應該以個人利益服從於民族的和人民大眾的利益。」毛岸英做到了,他的名字、他的事跡,將永垂史冊。

>毛岸英為何一直葬在朝鮮?看了彭德懷一封信,才知毛主席用心良苦

韓承羽《聽雪樓》收官 雙面角色實力圈粉

尋夢園

偶然發現的一天第13-14集劇情介紹 凌霄花漫畫端午覺醒了嗎

尋夢園

《爵跡臨界天下》特輯曝光 鄭元暢張銘恩解讀角色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