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凪的新生活》:越是在意別人,越是失去自我

  

  《凪的新生活》別名《風平浪靜的閒暇》,是19年7月首播的日劇。在豆瓣上共有12萬人對它進行了打分,而它的最終結果為8.8,這是相當高的分數了。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28歲的東京職場女性,大島凪(zhǐ,和制漢字,意為風平浪靜),在日常生活和職場中善於「閱讀空氣」——也就是察言觀色,迎合對方。不過凪的察言觀色並沒有給她帶去任何好處:在公司她替人背鍋,卻依舊被自己拼命想融入的圈子孤立;在生活上她對男友——同一個公司的銷售金牌「我聞慎二」言聽計從,卻還是職場地下情,沒有公開。

  

  凪活得就像被生活壓榨的灰姑娘,而可悲的是她還將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慎二與自己的結婚上——她認為只有與公司金牌銷售結婚的消息,才足以讓從前看不起她的同事刮目相看,甚至被塑膠姐妹們羨慕嫉妒恨,只有這樣才能撫慰她被壓彎的身軀和受傷的心靈。

  

  而之後,一次加班時的意外遭遇卻徹底打垮了凪。她放棄了公司,也放棄了男友,選擇了去往偏僻的小鎮重新生活,想要讓自己有所改變。凪的新生活、新戀情由此開始······

  

  其實看完整個故事之後,會發現開頭的這段劇情,是資訊量最大的,並且暗示了很多問題。當凪將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同事圈子接納自己、與男友結婚抬高自己時,凪已經是個精神上的loser了。我們常看小說中說:「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莫欺少年窮。」這種橋段什麼時候發生?可以是中華小當家經歷坎坷當上特級廚師,可以是蕭炎修煉異火當上鬥帝,但絕不是一個人連奮鬥都不想,隻知道靠他人施舍所能得到的。靠誰都不如靠自己,凪還沒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她過得戰戰兢兢,也過得苦悶不已。

  

  凪過得不舒服,那她周圍的人呢?是不是靠欺負她過得很舒服呢?其實沒有。凪總是將自己擺在最底層會察言觀色,她會迎合女同事們的話題,可是卻不是真心喜歡,只能說出「我懂」這樣的話語。她真的懂嗎?沒有人相信的,在同事們看來,從不袒露內心的凪就是敷衍,還露著高高在上虛偽的笑容。包括凪的男朋友慎二,在兩人的關係中好似拿捏著主動權,可是事實上,凪很少訴說自己的故事:慎二既不知道凪討厭玉米,也不知道凪的父親早已離開。喜怒哀樂都隱藏著的枕邊人,即使她溫柔聽話、善解人意,可心不敞開,如何又能拉近真正的距離。

  

  凪很可悲吧?現實往往就是這樣,明明自己犧牲了很多,卻沒有一個人會認可自己、安慰自己。造成這一切的,就是因為過分「閱讀空氣」,從不反抗。 凪這讓人著急的性格究竟是怎麼養成的呢?是怎樣的經歷造就了凪今天的三觀呢?

  

  隨著劇情深入,我們會發現答案是凪的母親,一個脆弱而強勢的單親媽媽。媽媽從小就對凪控制極其嚴厲,經常對年幼的凪進行道德綁架,不斷訴說自己的不容易,而這造成了凪的很多童年陰影。哪怕成年後,凪的衣食住行都在她的媽媽控制之下:衣著品味、髮型打扮,還有工作、住宅、戀情,統統需要符合媽媽的預期。

  

  因為是單親媽媽,所以更加在意他人的目光和評論。而媽媽越是不想被人看扁,就越是對凪施加壓力。於是在女兒正該闖蕩的年紀,媽媽仍舊抓在手裡牢牢不放,成了凪展翅高飛最大的拖累。

  

  平心而論,媽媽一個人將凪帶大確實不容易。只是問題在於,媽媽的目光總是放在周圍那些評價她們的人身上。汽車要錢年檢,房屋要錢修繕,都是為了維護媽媽人前光鮮的形象,可是她卻沒問過凪最近順不順利,有沒有要錢的地方?拿走那麼多錢是否會造成不便?房屋修繕要70多萬日元,這幾乎是當時女兒身上所有的錢,可是媽媽卻並沒有為凪擔心過。

  

  因為村裡人告訴她要修繕,她只能符合他們的預期——媽媽也在硬容親戚、鄰裡的圈子。多麼可悲啊,母女兩人都為了他人的評價,活得一個比一個累。

  電視劇其實也來源於生活,現實生活中這種為了合群、為了符合他人預期活得艱難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有為了符合親朋期盼買房買車的,有為了符合父母期盼早早孕育下一代的······人無完人,別人的意見確實是我們前行路上的重要依據,但總是太過在意他人眼中的自己,所做一切都是為了讓他人滿意,這難道就是成功的人生嗎?

  

  在《凪的新生活》中還有一位奶奶,她不回應任何人的期待,卻過得從容而優雅。她當初拋下了家業、未婚夫和妹妹,一個人來到了如今凪生活的公寓。她會趴在自動販賣機下撿錢,會找麵包店老板要多餘的麵包邊。奶奶和凪一樣,是為了開始自己的新生活而離開原有環境的。某種程度上她也是凪未來的一種可能。相比「閱讀空氣」的凪,奶奶不在意別人的目光和評價,只是想做的事她就會去做。她最愛的事情就是拿投影儀看喜歡的電影,重復一遍又一遍。也是受奶奶的影響,凪才撿起了象徵新生活的風扇,真正開始了尋找自我,尋找新生活的盛開之旅。

  

  我覺得真正成功的生活方式,是像這位奶奶一樣:是面對問題不回避內心的真誠,是理性看待他人評價的從容,是真正看清生活並熱愛它。不為他人的誇讚而迷失自我,不為他人的毀謗而放棄自我,真正讓自己成長、綻放。

  

  同樣,也有很多人早已表達了這種觀點。叔本華說:一旦我們充分了解了他人思想的膚淺和空洞的本質,他人觀點的狹隘,他人情感的瑣碎無聊,他人想法的荒謬乖張,以及他人錯誤的防不勝防,我們就會逐漸對他人大腦中進行的活動變得漠不關心,我們就會明白任何一個過度重視他人觀點的人給了他人過高的尊嚴。《月亮和六便士》中斯特裡克蘭德自己做到了一直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他的畫從不給同儕評判,死前還銷毀了很多畫作。不在乎他人的看法,真正找到自己的內心,這才是成功的活法。

  

  

  要相信,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我是牆角的咖啡小熊!歡迎關註我,關註電視、電影評論,讓我們一起感受動人的故事!大家有喜歡的電影也可以私信、留言推薦給小熊,沒準下一期,講的就是你喜歡的電視、電影!

>《凪的新生活》:越是在意別人,越是失去自我

《雪中悍刀行》的成功靠的是「作者的天賦」

尋夢園

他是北宋最長壽「老司機」,80歲娶18歲小妾被蘇軾調侃成千古金句

尋夢園

鳳弈中的三個後宮之主,鄭淑君雖然霸氣,卻遠不如她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