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8日電 題:全國血管健康日:警惕發病年輕化 保護血管健康這樣做
新華社記者顧天成、李恒
5月18日迎來全國血管健康日。近年來,隨著老齡化程度加深,我國血管性疾病發病率不斷攀升。與此同時,心血管疾病發病呈現年輕化趨勢。專家提示,要提升全社會對血管健康的關註,警惕心血管疾病發病年輕化。
心血管疾病風險干預刻不容緩
我國人群中主要血管性疾病包括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外周血管疾病等。《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0》顯示,我國心血管疾病現患病人數達3.3億,心血管病居城鄉居民總死亡原因首位。
「我國心腦血管疾病患病率處於持續上升態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血管醫學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唐熠達說,患病年輕化趨勢愈發明顯,男性患病率高於女性,而老年人群中患有兩種以在意血管疾病的比率不斷上升。
漫畫:警惕(新華社發 王鵬 作)
國家心腦血管病聯盟發布的《中國中青年心腦血管健康白皮書》顯示,我國大約每六個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及高風險者中,就有一個是「90後」。專家介紹,由於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或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導致年輕人常伴隨交感神經過度激活及體內代謝雜亂,長此以往會對心血管帶來不良影響。
同時,我國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和肥胖等心血管代謝疾病的患病率仍在不斷攀升,令心血管疾病防治形勢更加嚴格。
胸悶、胸痛、心慌……這些症狀要小心
心臟相當於人體的「發動機」,其連接的血管遍布全身。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心血管內科主治醫師汪京嘉介紹,心臟與血管緊密連接,每個環節的異常都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不同的心血管疾病之間則可能相互加重。如長期的高血壓控制不佳會加速動脈粥樣硬化而引發冠心病、腦卒中、主動脈夾層等。
唐熠達教授及團隊為一例高危龐雜主動脈瓣重度狹窄患者行TAVR手術。(受訪者供圖)
據介紹,心血管疾病最常見、最應當警惕的症狀包括胸悶、胸痛、心慌、呼吸困難等;高血壓症狀可表現為頭暈、頭痛、視物模糊;腦卒中症狀表現為一側肢體的麻木或活動障礙、口齒不清甚至失語;下肢動脈疾病則可表現為下肢疼痛、間歇性跛行。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最常見的症狀也並不能完全確定是心血管疾病,因為不同內臟器官病症反映出的症狀會有重疊。」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邵春麗提示,若察覺自身出現症狀後不必過度恐慌,但也不能忽視,應及時就醫後根據化驗及檢查結果合理評估、規范治療。
建立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 保護血管健康這樣做
血管健康不能「亡羊補牢」,重在預防。建立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是早預防的關鍵。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影響心血管健康的因素有吸煙、酗酒、膳食結構不均衡(比如飲食油膩、缺少蔬果攝入)、缺乏體育鍛煉、肥胖、熬夜等。
因此,飲食清淡,避免暴飲暴食;心態平和,生活有規律;不熬夜,避免過度勞累;堅持鍛煉,保持大便暢通等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利於保護我們的心血管健康。
唐熠達教授為患者診療。(受訪者供圖)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要構建國家醫學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心腦血管等臨床醫學數據示范中心。唐熠達表示,風險預測模型在心血管疾病預防中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可對不同風險人群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為更好保護人群血管健康,我國目前已成功研發了針對人群十年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的預測模型。
專家提醒,想要盡早發現心血管疾病,除了重視健康的生活方式、預防並控制好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定期參加體檢很重要。對於已經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為了預防以後還患上其他心血管疾病,要遵醫囑定時服藥,定期門診隨訪,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新華全媒+|全國血管健康日:警惕發病年輕化 保護血管健康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