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過了那麼多年,初戀為何還是有這麼大的殺傷力?

  一位來訪者,今年五十大多了,是一位很有成績的女性,通過勻稱的身材和精致的妝容能看出她是個對自己要求比價高的人。

  丈夫是一名大學的老師,兩人從結婚開始真的沒有因為什麼事情大吵過,丈夫對家和孩子都很好。兒子如今也博士畢業有了自己的事業,幸福美滿的白頭偕老,讓人羨慕!

  但就是這樣的幸福,卻被丈夫的初戀打碎了!丈夫的初戀在年輕的時候,因為 選擇了留學而放棄了這段愛情。

  後來嫁給了老外,過起了富太太的生活,如今在國外過得不好,兒女們各自忙,她她決定回國。約了幾個老同學,丈夫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去了,結果他們還是一見如故。

  如今丈夫說要和她離婚,這些年他已經完成了照顧自己的囑托!初戀離了婚,現在過得不幸福,他想要讓初戀變得幸福起來!

  她說,自己很不甘心,自己這三十幾年的陪伴,難道都是假的?她一時間是無法相信的丈夫會說出這樣的話來的!

  都過了那麼多年,初戀怎麼還是有這麼大的殺傷力呢?

  在眾多出軌分類中,我們按照出軌對象與出軌者的社會關係差異,可以分為:出軌同事(含上級和下屬)、出軌鄰居、出軌陌生人(一夜情)、出軌同學(含初戀)、出軌友人的配偶和出軌其他社會關係人。其中,出軌同學中的初戀(簡稱「出軌初戀」)是最難處理的類型,其原因及其應對思路涉及到如下三個方面。

  首因效應

  每個人初次的戀愛經歷和感受,對其產生的影響非常深刻,該現象在心理學上稱之為「首因效應」。

  基於該效應的影響,即使沒有具體的溝通和行為接觸,潛在的出軌者與初戀的歷史關係本身即可調動積極地、興奮的情緒反應,這種情緒反應常常成為出軌的心理動力。

  當潛在的出軌者將其作為日漸平淡生活的「調味劑」,這時二人的關係便進入了一個灰色地帶,其中有一個人稍有「傾斜」,所帶來的連鎖反應很可能顛覆道德和責任。

  衡量標準

  初戀作為人類龐雜情感的初始化狀態,一定會成為我們評價後繼戀愛關係的參照物。

  初戀是我們每個人與血親之外的密切關係,是我們感知他人、認識自己的重要門路,初戀的所有感受都會被濾去青澀和苦痛而留下甜美。

  當與初戀建立聯繫後,必然會對現有情感關係進行對比,很可能忽視現有情感的重要性和積極內容;注意到現有情感的瑕疵,往往會顯現出強烈的失落感,在這種失落的心理影響下可能產生「彌補」和「均衡」心理,這些心理成為出軌行為的自設理由。

  「失卻」情節

  出軌初戀的前提必然是:妻子並非是初戀,即,與「初戀」沒有「終成眷屬」。

  我們常常將婚姻作為親密關係的「正果」,這是一種極大的、有害的誤解。受這種觀念的影響,我們的初戀必然被賦予了「沒有得到」的認知,這種認知一直儲存在心底成為「失卻」情結。

  因為「沒有得到」而發生的寄望帶動了欲望,欲求對象顯現為生命的閃亮處。沉積在心底的情結即便沒有被現實接觸揚起,也作為一種遺憾而顯得珍貴和美好,從而形成了一種心理真空,容易被代入行為中表現出來,成為出軌的心理動力。

  瑜峰,國內著名的小三勸退師、婚姻家庭咨詢師。解讀情感,透視人性,真實的案例剖析婚姻。

>都過了那麼多年,初戀為何還是有這麼大的殺傷力?

這4種男人不適合做丈夫,應該趁早遠離

尋夢園

上班第一天想跟同事打好關係,結果被誤以為我在勾引她男友?

尋夢園

彼岸之嫁~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