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健康「假科普」說不!國家衛健委出手了

  

  原標題:對「假科普」說不!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機制三大看點

  朋友圈裡不時刷到似是而非的「養生知識」?偽科學「造謠一張嘴」,卻讓專業人士「辟謠跑斷腿」?

  健康科普資訊良莠不齊,給公眾帶來不小的困擾。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多部委聯合出臺一份關於建立健全全媒體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機制的指導意見,有望針對性地「扶正祛邪」。

  優質知識「保供給」:正能量要有「大流量」

  近年來,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穩步提高,從2008年的6.48%提升至2020年的23.15%。與之相伴隨,越來越多優質的健康科普作品面世,造就了不少「爆款」和「大V」。

  「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將支持並鼓勵醫療衛生行業與相幹從業人員,創作和發布更多更優質的健康科普作品。」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根據上述指導意見,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加大健康科普知識供給力度,各醫療衛生機構網站應根據本機構特色設置健康科普專欄,為社區居民提供健康講座和咨詢服務。此外,三級醫院應建設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健康科普帳號。

  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有關負責人同時表示,健康科普是一項社會性很強的工作,僅依靠衛生健康部門還不夠,需要多部門通力協作,更需要社會各界廣泛參與。

  指導意見為此確定了多管齊下的思路:除了加大健康科普知識供給力度外,宣傳、網信、廣電部門開展健康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媒體開展健康知識的公益宣傳,並鼓勵社會組織積極開展健康科普傳播活動。

  在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常春看來,指導意見將進一步引導和鼓勵各方開展健康科普傳播,特別是媒體機構和自媒體。「為什麼要做、該怎麼做、有什麼要求,為各方提供了一個指南。」

  及時澄清「假科普」:讓偽科學無處藏

  喝茶就能防治新冠肺炎,勤洗熱水澡就可以消滅新冠病毒……疫情發生以來,公眾對於健康知識的需求更加強烈,但卻有一些「假科普」時不時蹭熱點、賺流量。

  對此,指導意見提出,制作、發布和傳播的健康科普資訊還應經由相應領域的專家進行編寫與審核,並符合有關要求。

  同時,宣傳、網信、廣電等部門將會同衛生健康、中醫藥等相幹部門,引導各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主體加強對發布和傳播健康科普知識資訊的審核,及時刪除虛假健康資訊,防止誤導大眾。

  中國傳媒大學序言與公共事務研究院院長楊宇軍說,相幹主管部門要加大對謠言的打擊力度,特別是對於那些只是為了流量而造謠的主體,必須依法嚴厲打擊。同時,主流媒體要發揮權威聲音、一錘定音的作用,多打造讓公眾信賴的信源。

  「對傳播範圍廣、對公眾健康危害大的虛假資訊,還將組織專家予以澄清和糾正。」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2021年10月14日,在長沙市赤嶺路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醫務人員為老年人發放健康科普手冊。(新華社記者陳澤國 攝)

  發揮專家庫作用: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2020年2月,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組建了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來自健康教育、公共衛生、臨床醫學、運動營養、中醫藥等30餘個領域的1000多名專家成為首批成員。省級健康科普專家庫也相繼完成組建。

  「聚集一批有情懷、懂醫學、會傳播的專業人才,這一點非常重要。」楊宇軍說。

  根據指導意見,衛生健康行政部門還將通過各單位推薦,不斷吸納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和社會影響力、熱心健康科普和傳播工作的專家進入健康科普專家庫,並分批向社會公布名單。

  「專業性會帶來很大優勢。」常春曾做過樣本研究,發現醫學專業人士做的科普短視訊,往往得到受眾較高的認可。她同時建議,專家庫要進一步動起來、活起來,可通過合理的激勵機制進行動態管理。

  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有關負責人表示,鼓勵媒體開展健康科普活動時優先邀請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成員,並將專家納入健康類節目、欄目和健康公益廣告的審核團隊,共同助力健康中國建設。(記者董瑞豐)

  來源: 新華社

>對健康「假科普」說不!國家衛健委出手了

體檢查出「竇性心律」是什麼意思?心律不齊是心臟病嗎?總算明白了

尋夢園

喝紅酒能延年益壽,還能抗癌?長期喝紅酒是好是壞?告訴你真相

尋夢園

北京健康寶被彈窗了怎麼辦?別著急,解除方法有這些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