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石多是「吃」出來的!專家提醒:這4種食物,可能讓結石找上門

  20歲的小輝是典型的「肉食」主義者,每頓飯「無肉不歡」,而且不愛喝水,喜歡喝碳酸飲料。前不久,小輝覺得腰部有些隱隱的疼痛,去醫院一檢查,發現腎內長了不少結石。好在發現得早,在醫院經過沖擊波碎石治療後,小輝很快恢復了健康,他又開始「大吃大喝」。

  臨近畢業,小輝因為腹部劇烈疼痛又一次進了醫院,檢查報告提示小輝左側腎結石復發了,這次必須要通過手術才能取石。腎結石的反覆造訪讓他痛苦不堪,這才排石沒多久,怎麼結石又長出來了呢?

  腎結石到底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今天1藥網就和大家聊聊讓許多患者疼痛難忍的腎結石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關於腎結石,我們都有哪些錯誤?

  菠菜豆腐一起吃會導致結石

  網上有這樣一種說法,菠菜中含有大量草酸,豆腐中含鈣豐富,菠菜和豆腐一起食用,就會形成草酸鈣,進入腎臟中變成結石。

  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菠菜豆腐一同食用的確會產生草酸鈣,但草酸鈣無法被人體吸收,更不會進入泌尿系統變成結石。

  腎結石只要多喝水都能夠自行排出

  很多人發現自己患了腎結石後,認為只要多喝水,腎結石就可以隨著尿液排出體外。

  但只要患上腎結石,多喝水的作用並不大。當結石直徑超過1公分時,往往不能通過輸尿管和尿道自行排出。較大的結石在向下移動的過程中,常常會卡在狹窄處,造成阻塞。這種情況下過度飲水,反而會對泌尿系統造成較大的壓力,嚴重的還可能引起腎積水。1藥網在這裡也要提醒腎結石患者,切忌盲目大量飲水。

  腎結石不痛就不需要治療

  腎結石在初期,往往沒有明顯的症狀,只有通過B超或者CT才能發現,因此常被人們忽略。但是結石長期存在於腎臟中,是可能引起腎臟感染的。因此腎結石是否需要治療,不能以有沒有疼痛為衡量基準,而應該視情況而定,需要聽從專業醫生的判斷。

  身體裡的結石是怎麼來的?

  俗話說「病從口入」,腎結石同樣也是「吃」出來的。人體形成結石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一些地區水質影響和患某些疾病等因素外,不良的飲食習慣是導致結石的主要原因。1藥網發現以下這幾種吃法最容易讓結石找上門:

  1.攝入過多高蛋白

  成人每天需60~80克蛋白質。當攝入大量肉類後,蛋白質在體內消化代謝的同時,會增加尿液酸性,身體為平衡尿液酸堿度,會釋放出帶堿性的物質——鈣,鈣與尿酸在泌尿系統中相遇,從而形成結石。

  2.喝水少、吃太鹹

  排尿是人體主要的排毒門路之一。在排尿的過程中,大量代謝產物是溶解在尿液中的,如果尿液中代謝物質的比例失調,尿液的酸堿度改變,或者尿液的量改變時,這些溶質就會從尿液中沉淀結晶,久而久之聚集成結石。

  當攝入太多高鹽的食物,想要從尿液將體內的鹽分中排出,身體會自動增加鈣排出量,尿液中的鈣含量升高後,就容易與草酸結合形成結石。

  3.水質中鈣鎂濃度高

  水中的鈣和鎂離子含量高也是腎結石的一大誘因。一些地區的飲用水是硬水,鈣和鎂離子含量較高,長期飲用容易形成結石。

  4.愛吃高嘌呤、高脂肪的食物

  像一些海鮮、動物內臟等屬於高嘌呤食物,食用後不僅可能會誘發高尿酸血症、痛風等疾病,還容易形成尿酸結石。除此以外,脂肪同樣也會阻礙尿酸代謝。如果長期食用高脂肪的食物,並且喝水少,就會導致血液中尿酸濃度增加,容易產生結石。

  做到這幾點,可減小患腎結石的風險

  1.多喝水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人每天飲用1500-1700毫升水。喝水可增加尿量,減少尿液中礦物質和鹽類的積聚,降低結石形成的風險。

  關於喝水,1藥網建議大家盡量選擇溫開水,小口多次補充,每次200-300毫升即可。如果不喜歡喝白開水,可以泡檸檬、綠茶、玫瑰花等,少喝咖啡、碳酸飲料等有刺激性或者含有糖分的飲品。

  2.調整飲食習慣

  喜愛重油、重鹽食物的人可以通過調整飲食習慣來預防腎結石的發生,在日常飲食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控制脂肪攝入,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炸雞等。

  減少糖分的攝入,少吃蛋糕、甜品等高糖食物。

  減少鹽的攝入量,成年人每天鹽分攝入不宜超過6克(大約一個啤酒蓋)。在日常做菜時,應該少放鹽。對於一些常見的高鹽食物如臘肉、薯條、鹹魚等,應該少食用。

  少吃高嘌呤食物,吃嘌呤多的食物應多喝水,幫助嘌呤代謝、排出體外。如果本身有高尿酸血症,更應該嚴格控制嘌呤的攝入量,少食用燉湯、動物內臟、海鮮等。

  3、多運動

  久坐憋尿也是導致腎結石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每隔1個小時要站起來走動,如果有尿意,要及時排尿。

  1藥網還建議大家可以每周可以進行3~4次,每次至少半小時的運動,例如走路、慢跑、遊泳、騎腳踏車、打太極拳等,來增強體質。

>結石多是「吃」出來的!專家提醒:這4種食物,可能讓結石找上門

經常喝小米粥,到底是會升高血糖,還是能降低血糖?告訴你真相

尋夢園

51歲養生大師「林海峰」離世,深刻反思:這5種「養生」法太傷身

尋夢園

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預防癌症 從健康飲食開始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