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先生,41歲,大腳趾持續疼痛3天,關節紅腫,摸起來溫度稍高,服用止痛藥後有所緩解,但藥效一過連路都走不動。
無奈之下,他只好去醫院就診。檢查結果顯示,唐先生尿酸升高,腎功能受損,結合病史和輔助檢查,醫生將其確診為痛風性關節炎。
經了解,這不是唐先生第一次「腳痛」。一年前,他左腳關節出現疼痛,但情況不嚴重,沒有治療。這段時間,他經常應酬喝酒,工作加班,才讓身體亮起了紅燈。
一、身體好不好,看腳先知道?這些症狀需要留意
健康時報發布的《中國老年人出行與足部健康調研報告》顯示,我國近9成老年人存在足部疾病,近6成老年人不愛出門,其中73%的人因為腿腳疼痛,不能長時間走路。
腳是離心臟最遠的器官,如果出現異常症狀,可能是身體發出的信號,應提高警惕。
1、大腳趾紅腫熱痛
大腳趾紅腫、疼痛是原發性痛風的典型症狀之一,常見於第一蹠趾關節,表現為關節局部疼痛、顏色發紅、皮膚發熱,影響患者的正常活動,多數在凌晨發作。
2、足跟痛
經常足跟痛,要警惕足底筋膜炎。臨床上,足底筋膜炎的主要症狀為腳跟、腳底出現明顯壓痛點,站立或行走時痛感明顯,病情嚴重的患者甚至無法走路。此外,足底筋膜炎還可能出現腳底腫脹、發燙等症狀,如果能早期治療,多數患者能痊愈。
3、腫脹、發黑,伴有潰爛
足部出現腫脹、發黑,伴有潰瘍,要考慮是否與下肢靜脈血栓有關。此時,患者下體的深靜脈形成血栓,血栓阻塞血液回流的通路,表現為下肢淤血和腫脹、腿部沉重、久站或活動後症狀加重,部分患者會出現腿部皮膚瘙癢、濕疹樣皮炎,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4、趾甲凹陷
腳趾甲出現凹陷,要懷疑是不是貧血。當體內缺乏血紅蛋白時,趾甲顏色和甲床會變白,趾甲易碎或凹陷,伴有腳感寒冷、呼吸急促、頭暈等症狀,且在女性中較為常見。
5、雙腳水腫
心臟就像水泵,將血液送到下肢,再反流回心臟;腎臟就像過濾器,濾出血液「雜質」,再代謝出體外。如果心臟或腎臟出現問題,導致血液無法回流或低蛋白血症,患者可能反覆出現下肢水腫,臨床上被稱為「心源性水腫」和「腎源性水腫」。
心源性水腫表現為雙下肢對稱性水腫,早上症狀輕,下午和晚上症狀重。腎源性水腫除了下肢水腫,還伴隨其他部位水腫,例如眼瞼和雙手。
二、關於「腳」,還有這些要牢記
人們常說「以小見大」,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細節我們也要注意,才能讓腳更健康。
1、泡腳時,加點「料」更好?
有些人泡腳時喜歡在水裡加入中藥材、幹花等「料包」,美其名曰「養生」,有特殊功效。難道在泡腳水中加料真的更健康嗎?
其實,加什麼料都沒有用。因為這些中藥成分想被腳部吸收,實在是太難了,必須先滲透角質層細胞,或是通過毛囊、皮脂腺和汗腺,再經表皮各層到達真皮層,進入體內。
更何況,這些成分幾乎都可溶於水,缺少脂溶性,且分子量較大,皮膚很難吸收得了。相反,如果你用的泡腳包質量不合格,或者含有致敏物質,還有可能導致皮膚過敏,損傷皮膚,最終得不償失。
正確的泡腳方法應該是:使用溫熱但不燙腳的清水,泡腳時間控制在10~20分鐘左右,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心臟病患者,則要格外注意水溫,不能過燙。
2、腳扭傷,要熱敷還是冷敷?
扭傷腳後,建議在48小時內進行冰敷,最好能每隔2~3小時就冰敷10分鐘,減少局部滲血,利於消腫。如果熱敷,會擴張血管,加重腫脹的症狀。
3、老人挑鞋,要關註這幾點
老年人挑選鞋子,最需要注意的是支撐力和防滑性,建議後腳跟高1.5~2㎝,軟硬度適中,有利於維護足弓,並且鞋底防滑較好。其次考慮透氣性和易穿脫,避免汗水潮濕或穿鞋、脫鞋時意外摔倒。
趣味延伸:為何現在很多孩子是「人小腳大」?
大家是否有觀察到一個現象,現在許多孩子年紀小小的,穿的鞋卻越來越大。為什麼會出現「人小腳大」的現象?
江蘇省中醫院兒科曹建梅副主任表示,這是因為現在的孩子營養好,肌肉和體格生長較快,課外的體育活動也越來越豐富,所以腳長得相對更快。此外,現在的人普遍穿鞋寬鬆舒適,更適合雙腳的發育。
民間還有一個傳言:「孩子的腳越大,說明以後長得越高」,是真的嗎?
國內一項腳長與身高相幹關係的研究發現,人體的腳長、腳寬與身高存在一定的線性關係。但由於影響身高的因素有很多,70%由遺傳決定,30%與營養、運動、睡眠、生活環境有關,因此,單憑腳長來推斷身高並不準確。
參考資料:
[1]我國老人89%有足部疾病,想長壽還是要拼「腳」!.健康時報. 2018-11-22
[2]禮曉明, 李學金, 韓江. 人體腳長、腳掌寬與身高相幹關係的研究[J]. 數理醫藥學雜誌, 2008, 21(2):2.
[3]老年人選鞋有哪些講究?,人民衛生出版社,《老年「骨」事匯》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家長困惑:為什麼現在的孩子普遍「人小腳大」?身高和腳有關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