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老的價值,超乎想像

  「21世紀,誰將養活中國?」

  1995年,曾被《華盛頓郵報》譽為「世界上最有影響的一位思想家」的美國經濟學家萊斯特·布朗提出了這個「世紀之問」。

  萊斯特·布朗認為,21世紀之後中國必將出現糧食短缺,進而造成世界性糧食危機。這個「世紀之問」得到了諸多西方學者的普遍認同,甚至還有人認為全球的糧食產量都未必能夠養活中國。

  事實證明,這個「世紀之問」遭到了無情打臉。

  因為我們有袁隆平,有與袁隆平一樣奮戰在農技前線的諸多科學家。

  在袁老剛剛參加工作的那年,中國水稻還僅畝產250公斤左右。而如今,中國水稻最高畝產量已經是當年的6倍。

  21世紀,中國人不僅自己養活了中國,還養活了許多饑荒國家。

  以僅占全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全世界23%的人口,還將對更多的世界人口進行援助,這是一種令人咋舌的能力。

  2010年,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總幹事喬賽特·希蘭由衷感慨道:「人們問我,為什麼有信心說我們這一代人可以清除饑餓,對此我是深信不疑的,因為中國就是答案。」

  在這一份「中國答案」裡邊,袁老雖然不是全部,但其居功至偉。

  2017年,非洲島國馬達加斯加的司長薩乎裡來到湖南,專程拜訪了袁老,並送來一份極為特別的禮物,一張面值2萬的新版馬達加斯加幣。

  稱之「特別」,是因為這一張馬達加斯加面值最大的貨幣上,印著一株雜交水稻,以此紀念袁老為馬達加斯加解決饑餓問題所作的巨大貢獻。

  2018年,袁隆平團隊在杜拜的沙漠裡成功種出畝產超過500公斤的海水稻,杜拜酋長便將這本土生產的「AL MAEMOOM」袁系海水稻作為國禮,隻贈給最尊重的貴客。

  我們稱袁老「國士無雙」,其實在整個國際上來說,袁老又何嘗不是他們的「國士無雙」?他的價值,光與熱遍灑全人類。

  1

  自古以來,從沒有任何一部史書未提及糧食、未提及饑荒。華夏數千年,不管是戰亂亦或天災,歷朝歷代都有過餓殍遍野的記載。

  人活一張嘴,吃飯永遠都是最重要的事情。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糧食永遠都是最為重要的基石。

  不生粟之國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歸也;粟也者,財之所歸也;粟也者,地之所歸也。粟多,則天下之物盡至也。——《管子·治國》

  哪怕到了近現代,饑荒問題仍是一柄利劍,時常懸在我們頭上。幾十年前,每年都會有人挨餓,極其困難的時候,因餓致死其實也不算什麼罕見的事情。

  袁老曾經說:「上個世紀60年代饑荒的時候,我體會到糧食的重要性,沒有糧食吃,什麼事都幹不出來,所以我決定從事水稻的研究。」

  在袁隆平之前,「水稻無法雜交育種」是整個國際科學界公認的。

  所謂的「雜交育種」,是通過精心挑選父本、母本,從而有概率培育出一種剛好能夠繼承二者優點、摒棄二者缺點的子代,待到條件穩定之後,就可以不斷生產出這樣的優質種子,從而實現量產。

  然而,水稻是雌雄同株,千萬年來基本都是自己開花自己來的那種。

  要想實現水稻的「雜交育種」,就得把水稻的雄花都給去了,或是找到某種天生就沒有發育雄花的「異類」。可這只存在於理論當中的渺茫可能性想要實現,談何容易?

  然而袁老早已鐵了心,全國到處跑,野外到處找,只因為這渺茫的可能性或許就是能救億萬人於饑餓之中的唯一機會。

  1964年,功夫不負有心人,袁老找到了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經過人工授粉之後,結出數百粒的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種子。

  1966年,袁老發表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論文,刊登在《科學通報》。

  1967年,袁隆平、尹華奇、李必湖三人組成的「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小組」正式成立。

  1970年,「野敗」被發現。

  1973年,袁隆平團隊育成「秈型雜交水稻」,這是世界上的首次,袁隆平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相比普通水稻,這種被外國人譽為「東方魔稻」的雜交水稻能夠增產20%以上。

  1976年,雜交水稻開始大面積推廣。

  1988年,袁老的水稻,種在了中國一半的稻田裡。

  「是誰養活了中國人?」

  這個問題,只要是經歷過那些饑兇年代的人,心中自然都有答案。可以說,袁老與他的團隊,功德無量。

  讓中國人吃飽飯,讓中國人有力氣去做事情,也是我們普遍所認識到的袁老的價值。

  2

  事實上,袁老的價值遠遠不止於此。

  曾經,中國有一半的稻田種上了袁隆平的水稻。然而到了今天,袁隆平雜交水稻的種植面積已然不到一成,為何?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人的吃飯問題都已逐漸解決。吃得飽了,我們才能有機會去追求吃得好。

  街邊市場、小型雜貨店、大型超市,琳瑯滿目的各類稻米紛紛擺上了貨架,價格不高,口感更佳,自然也成了我們新的選擇。

  到了這樣的地步,袁老「讓人們吃飽飯」的願望已經實現,然而他還在繼續著更多的研究。

  袁老並非只是「謀一時」,他要做的是「謀萬世」。他的目光瞄向了海水稻,這是一種可以在鹽堿地上種植的水稻。

  顯而易見,在鹽堿地種水稻,其成本必然會很高。比起良田來說,其產量甚至還要少上一半,那為何還要研究這樣的水稻呢?

  中國的耕地總面積大約為18.5億畝,水稻種植面積為4億多畝。

  此外,我們所擁有的鹽堿地超過14.8億畝,其中有2億畝左右具備著種植海水稻的潛力。

  因此,袁老這麼一粒海水稻種子的橫空出世,就意味著中國在18億畝耕地的紅線之外,從此憑空再多出了2億畝的耕地儲備。

  種植成本高不高的,那無所謂。重要的是到了關鍵的時候,我們能夠種得出來。

  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曾經說:「控制了石油,就能控制所有國家;控制了貨幣,就能控制整個世界;控制了糧食,就能控制所有人。」

  事實上,沒有人希望會遭到戰爭的洗禮,但卻不能沒有了未雨綢繆。

  試想,若是未來遭遇國際封鎖,若是未來爆發世界大戰,在極端的惡劣條件下,和平時期便宜到2、3元錢一斤的大米還能買得到麼?

  只有當我們手裡握著袁老的這些種子資源,才會擁有面對一切困難的底氣,誰又能夠在糧食的問題上威脅到中國?

  就算所有更好吃的大米都被封鎖了,我們還有一下子就能爆發出超高產量的袁隆平雜交水稻。就算所有的良田都被炸沒了,我們還有鹽堿地。

  能夠把一粒種子的價值,上升到能夠讓一個國家挺直腰桿子,這才是袁老在「讓人們吃飽飯」之外更重要的價值。

  你可能從來沒有吃過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但這粒種子我們卻不能沒有。

  「中國的糧食安全底線之一,就是袁隆平。」

  這一句話,說得並不過分。

  3

  糧食的產量上去了,吃得飽了。糧食的儲備上去了,就是吃得好了。

  如今的中國,實現「餐餐無肉不歡」的夢想都已基本實現。即使是在偏遠地區,肉食也不再是一種渴望。

  事實上,這些肉食也都是來源於大米這樣的糧食。大量的糧食可以轉變為牲畜飼料,進而再轉化為肉食。

  人吃糧,牲畜吃糧,甚至我們的車子也能夠吃糧,譬如乙醇汽油。將糧食以及許多植物纖維進行發酵,釀成的酒精再與汽油混合之後,這就是燃料。

  或許會有人說,這是一個極為浪費的行為,實則不然。僅以乙醇汽油來說,這是非常劃得來的,不僅能夠消耗掉過剩的糧食,還能降低中國對於原油的依賴。

  「吃得飽、吃得好」的背後,源於我們對於糧食產能、儲備的堅實底氣。在這其中,袁老那超高產量的雜交水稻能起到怎樣的作用,不問可知。

  4

  袁老的水稻,不僅養活了中國人,也養活了許多飽受饑餓摧殘的非洲國家,小小的一粒種子造福於全人類,這是公認的。

  「糧食問題」如果放在整個全球范疇來說的話,這是不存在的。因為整個地球每一年下來,從來不缺糧食。

  按照全球的耕地面積來算,如果能夠抓住產量全部進行生產,地球就算再多個100億人口也不用擔心養不活。

  之所以會出現饑荒,只是各個國家、地區之間的分布不均罷了。因此,有人在考慮吃幾成熟牛排的時候,有人吃著觀音土啃著樹皮根。

  你飽著,我餓著,如果你能夠幫我,那是你的情分,如果你不幫我,那也是你的本分。自古以來,這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我們在袁老身上看到的,都是沉甸甸的情分。

  若是沒有袁老悲天憫人的慈悲心腸,馬達加斯加的貨幣上也不會印上他的雜交水稻,杜拜酋長亦不會將他的雜交水稻作為國禮珍而重之。

  袁老曾經說,他有兩個夢想,而其中的「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也真真切切地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高尚、偉岸的人的胸懷。

  他的眼中所看到的,是整個人類。

  一個人的價值如此之巨,理所當然國士無雙!

>袁老的價值,超乎想像

「知青往事」老房東開啟我學醫之路

尋夢園

海賊王:6位輸給歲月的美女,看到她們的樣子後,好擔心娜美羅賓

尋夢園

名偵探柯南1-10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