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原著,好萊塢改編弱爆了。

相信大家小時候都或多或少聽過格林童話里的故事。灰姑娘、青蛙王子和小紅小紅帽都是大家熟悉的童話故事。

一直以來,格林童話都深受人們的喜愛,被認為是兒童的最佳讀物。但是真正的格林童話是什麼樣的呢?

在新書《噓!格林童話,背後的秘密門,作者告訴我們格林童話如何成為兒童經典。看完之後發現,原本純潔美好的童話,竟然被如此大規模的改寫和顛覆。

今天的鐵桿書友會帶你去看格林童話的前世。

「小紅小紅帽是我的初戀。如果我能娶小紅小紅帽,我將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這句話出自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他是《遠大前程》、《雙城記》的作者,也是格林童話的忠實粉絲。不僅是狄更斯,就連英國作家格雷厄姆·格林也曾稱讚說,沒有任何一種閱讀能給你帶來格林童話一樣的刺激。

《格林童話》自19世紀出版以來,廣受讀者喜愛。被好萊塢和迪士尼改編,成為幾代人的童年啟蒙讀物。然而,近年來,一些學者發現了格林童話黑暗和沉重的一面。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德語和比較文學教授傑克·基普斯(Jack kipps)發現,廣受歡迎的《格林童話》被大量刪除,不適合兒童閱讀和「冒犯中產階級家庭信仰」的內容被刪除。原版格林童話充斥著血腥、暴力、亂倫等情節。

《格林童話初版全集》第一版格林童話全集

雅各布·格林(雅各布·格林)

威廉·威廉·格林

【美】傑克·奇普斯註,姚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10月

為了讓更多的讀者了解格林童話的原貌,他出版了第一版《格林童話全集》,將第一版《格林童話》翻譯成英文,並給每個故事加上註解,使其「成人化」。因此,這部完整的作品被一些評論家稱為「偉大的版本」。

從第一版到最終版,格林童話在不斷改寫的過程中刪除了哪些內容?格林兄弟重寫的目的是什麼?格林童話是如何從一個黑暗的故事變成兒童經典讀物的?這背後反映了怎樣的社會文化結構?

一個被「淨化」了的民間故事

19世紀是德國從分裂走向統一的時代,也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正在發生的時期。值得注意的是,19世紀初還沒有一個叫「德國」的國家。當時德國屬於神聖羅馬帝國,里面有300多個州。普魯士是德國最大的州。格林童話誕生在這個民族走向統一,資本主義飛速發展的時代。

《格林童話》原名《兒童與家庭的故事》,歷經近50年的編輯。第一卷於1812年由德國兄弟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出版。

第一卷《兒童與家庭童話集》(1812年)的卷首插畫。/Wiki兒童與家庭童話第一卷插圖(1812)。/Wiki

當他們發現這本書受到許多德國家長的喜愛時,他們繼續編輯。格林兄弟在世時,《兒童與家庭童話》先後修訂出版了七版。現在的通用版是1857年的第七版,是最終版。

值得一提的是,《兒童與家庭童話》並不是格林兄弟的原創。「綠色經典」如睡美人、小紅小紅帽、白雪公主和藍鬍子都來自民間故事。在格林兄弟收集整理這些故事之前,17世紀法國兒童文學之父查爾斯·佩羅特(charles perrault)就已經整理好了《鵝媽媽的故事》。

格林童話傳到英國後,對英國本土的童話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英國民俗學家約瑟夫·雅各布斯(joseph jacobs)不滿地說:「佩羅的頭被格林兄弟砍了,湯姆·蒂特·皮奇(Tom Teeter Peach)讓位於皺巴巴的高蹺,三個傻瓜讓位於漢瑟和格萊特。英國童話變成了佩羅童話和格林童話的雜亂混合體。」

200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格林童話》列入世紀記憶名錄,稱「格林兄弟的兒童與家庭故事是世界上第二部最著名、流傳最廣的德國文化史書,僅次於馬丁·路德的《聖經》。這些故事是整個歐洲和東方童話傳統的第一次系統匯編和第一次科學存檔。這一評價再次肯定了《格林童話》對民間故事集的貢獻及其經典地位。

然而,哈佛大學文學、民間傳說和神話學教授瑪麗亞·塔塔爾(Maria tatar)發現,格林童話的最終版本與最初的民間故事大相徑庭。從第一版到最後一版,格林從試圖保持其風格轉變為大刀闊斧地重寫。

《噓!格林童話,門後的秘密:寫給大人看的書》噓!格林童話,背後的秘密之門:成人讀物

[美]作者瑪爾亞塔·塔爾,盧譯

NTU守望者|南京大學出版社,2022年8月8日

這些故事與其說反映了民間的文化想像和社會現實,不如說反映了格林兄弟自身的價值觀。

塔塔爾指出,格林兄弟在重寫過程中明顯避免描述婚前性行為和亂倫。以我們熟悉的青蛙王子為例。在最終版本中,當青蛙想要公主把他抱到床上時,他被公主憤怒地扔到了牆上,卻驚訝地發現他變成了一個英俊的王子,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然而,在最初的版本中情況並非如此。威廉·格林在1810年寄給朋友的一封信中,提到了青蛙和公主睡在同一張床上的細節,但這個細節在第一版中被抹去了,青蛙被含蓄地改成了公主的「密友」,「它們安靜地睡了」。

《青蛙王子》劇照。青蛙王子劇照。

後來,格林兄弟進一步「淨化」了這個細節,完全去掉了暗示婚前性行為的部分。公主直到嫁給青蛙王子才發生性關係。

和青蛙王子一樣,在原始版本的野萵苣中,野萵苣日日與國王玩耍,導致懷孕。當「無知」的野萵苣問她的教母為什麼衣服越來越緊的時候,教母罵她:「你這個不道德的孩子。」

但在第二版中,未婚先孕這一段被刪除了。野萵苣只是每天偷偷拖著王上樓,直到有一天她無意中說漏了嘴,問她的教母,為什麼拖她上樓比拖王難多了。當教母再次感嘆「你真是個不道德的孩子」時,讀者很難想到野萵苣和國王發生了肉體關係,她只是覺得自己不夠矜持。

在改寫的過程中,綠哥還把「母親」換成了「惡毒的後媽」。比如原著《白雪公主》中,渴望殺死白雪公主的不是「惡毒的後媽」,而是她的生母。

原版中想殺白雪公主的其實不是「惡毒繼母」。/《白雪公主之魔鏡魔鏡》劇照在最初的版本中,想要殺死白雪公主的人實際上並不是那個「惡毒的繼母」。/《白雪公主鏡鏡鏡》劇照

這種轉變既打破了傳統敘事中溫柔慈愛的母親形象,又潛移默化地弱化和掩蓋了病態的性嫉妒。

這種將性合法化的行為在格林童話中比比皆是。瑪麗·塔塔爾指出:「格林兄弟系統地淨化了故事中所有的性欲或影射,掩蓋了任何涉及亂倫和禁欲的描述。然而,對虐待兒童、饑餓和無家可歸的可怕描述,就像對殘酷懲罰的詳細描述一樣,通常都逃脫了審查。對於格林兄弟來說,性知識比日常生活的嚴酷現實更令人不安。」

為什麼要刪除格林童話?

傑克·基普斯認為兒童和家庭童話的第一版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初版的很多故事比最終版的更精彩,更豐富多彩,因為保留了口頭傳統的辛辣和天真的魅力。這些故事之所以令人震驚,正是因為它們如此直白、簡單、質樸。

格林兄弟這麼做,除了自身的價值觀,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起初,格林兄弟出版《兒童與家庭的故事》不是為了兒童,而是為了維護和弘揚德國民間文化,為德國詩歌史做出貢獻。

《灰姑娘(2015)》劇照。《灰姑娘》劇照(2015)。

19世紀初,拿破侖入侵神聖羅馬帝國,占領萊茵河地區。作為民俗學和語文學的研究者,格林兄弟承擔起了知識分子的責任。他們開始收集和編纂德國民間故事,試圖保護德國文化。

除了童話,在第一版《兒童與家庭童話》收錄的210個故事中,《格林兄弟》還將寓言、軼事等內容納入了民俗學的范疇。然而,他們沒有想到,這本書,夾雜著冗長的序言和繁雜的註釋,卻受到了讀者的強烈喜愛。在意識到他們收集的故事已經逐漸成為兒童睡前讀物後,格林兄弟決定繼續編輯第二版。

但是,民間故事本來就是成年人解決無聊繁重的日常事務的娛樂。大人們在講述這些故事時,難免夾雜著粗俗的情節和粗俗的語言。

盡管傑克·基普斯對初版的《兒童與家庭童話》極力推崇,認為未經淨化的童話更加生動,但在19世紀的德國,《兒童與家庭童話》卻因沒有對原著的低俗情節進行加工而受到作家和評論家的批評。德國古典文學家和翻譯家無情地將兒童和家庭的童話描述為「徹頭徹尾的垃圾」。

《格林童話》里的故事深受迪士尼青睞。/《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劇照格林童話中的故事受到迪士尼的青睞。/《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劇照

受當時德國方興未艾的童話市場影響,《兒童與家庭童話》第一版出版三年後,900本全部售罄。然而,格林兄弟於1817年出版的第二卷反響平平,遠未達到他們理想的效果。甚至當格林兄弟四處尋找評論家寫書評,希望得到文學界的認可時,他們得到的反而是尖銳辛辣的諷刺。

1812年,德國歷史學家弗里德里希·拉斯(Friedrich Russ)認為,讀者需要超越「人類所能想像的最悲傷無味的內容」,才能看到零星的亮點。甚至在1815年,魯思就推薦了這本童話集,但他強調,它的故事需要父母來挑選。

露絲認為格林的《野萵苣》過於淫蕩,因為它暗示了「未婚先孕」的情節。他說:「我想不出有哪個受過教育的母親或保姆能給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女孩讀野萵苣的童話而不臉紅!」

《野萵苣》故事插圖。野生萵苣的故事插圖。

因此,為了讓兒童和家庭的童話更容易被評論家接受,成為彰顯德國文化的兒童經典,格林兄弟編輯格林童話的標準發生了變化。在改寫的過程中,婚前性行為等不符合基督教中產階級價值觀的內容自然被剔除。在剪輯時,威廉·格林用各種方式點綴童話,有時這種添加會讓故事比原著長一倍。

無論現在的讀者和研究者是讚同這種大刀闊斧的改編,還是沉迷於初版的黑暗內容,他們都不得不承認,兒童和家庭童話的流行恰恰符合時代的需要,符合19世紀德國中產階級的道德價值觀和教育兒童的需要。

格林童話的修改也是為了迎合資產階級倫理。

現在我們回頭看格林童話的修改歷史,會發現其隱含的價值觀與新教推崇通過勞力致富不謀而合。

學者馬克斯·韋伯(Max Weber)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提出了一個重要觀點:新教在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強調「勤勞致富」和「勤奮努力」的精神,對資本原始積累有很大幫助。將新教勞力歸結為天職,不斷為積累財富或做到個人價值而奮鬥,已經成為資本主義社會流行的一種方式。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德]馬克斯·韋伯著,嚴譯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3

《格林童話》對民間故事的選取也體現了這一點。在最初的民間故事中,由於講述者是當地的德國平民,包括工人,所以故事中有一些偷懶和逃避剝削的內容。然而,在重寫的兒童和家庭童話中,格林兄弟將勞力和運氣捆綁在一起,強化了一種「越努力越幸運」的價值觀。

另一方面,改寫後的童話更加注重維系和諧的家庭關係,創造美滿的結局。但這種運氣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格林兄弟獎勵那些努力工作並認可中產階級道德價值觀的人。這樣的人,無論一開始的生活多麼不幸,最後都能有一個幸福的結局。

塔塔爾發現,在改寫兒童和家庭童話的過程中,格林兄弟喜歡強調努力的重要性,將美麗、努力和個人魅力緊密結合在一起。

比如,灰姑娘總是在穿上水晶鞋之前,天一亮就起床工作,從柴火堆里采摘豌豆和扁豆;在《六只天鵝》中,女孩為了拯救被魔法變成天鵝的哥哥,日復一日地編織著;《王子與公主》中,即使是貴為公主的女主角也要每天洗碗。

灰姑娘在穿上水晶鞋之前,是勤勞的打工人。/《灰姑娘(2015)》劇照在灰姑娘穿上水晶鞋之前,她是一個勤勞的工人。/灰姑娘劇照(2015)

可以看出,格林兄弟在改寫的過程中,盡量避免寫出會「誘導」人們偷懶放縱的故事。這種待遇與民間故事形成對比。

在民眾看來,努力工作並不一定能讓人幸福,反而會造成美的消失和身體的損傷。善於編織暗示的勤奮和聰明才智,往往是女主角擁有美好婚姻的保證,但努力也會造成身體上的壓迫。

「人們看到努力工作是提升社會地位的有效手段,即使不能提升,也至少可以和以前的情況持平,但努力工作也意味著身體的損傷,這與努力工作的最初目的,即過上幸福的生活背道而馳。」

可見,從民間故事到兒童經典,格林童話的演變也反映了其背後社會文化結構的變化,會受制於當時的道德和審美預期。塔塔爾的研究提醒我們,格林童話中哪些屬於民間故事的文化想像,哪些受到了作者價值觀的影響。

於是,一個童話的誕生和改寫,也是時代價值觀對文本的滲透。

安以軒挺孕肚拍寫真,富豪老公甜蜜出鏡,寶寶小名寓意很是巧合

尋夢園

ITZY回歸舞臺大變身!成員最新髮型、發色超吸睛

尋夢園

劉德華「頂流」40年,他的1大「特點」是關鍵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