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拍超級英雄,好萊塢還能玩出新花樣嗎?

《黑袍糾察隊》第三季(2022)作為一部超級英雄劇集,觀照了諸多現實議題,圖為該劇劇照。 (資料圖/圖)《黑袍糾察隊》第三季(2022)是一部超級英雄劇集,聚焦了很多現實問題。圖為該劇劇照。(資料圖/圖)

2022年7月8日,超級英雄題材美劇《黑袍糾察隊》第三季將迎來最後一集。目前第三季前七集延續了前兩季的人氣和口碑。《爛番茄百分之九十七》的新鮮度,MTC媒體綜合評分76(滿分100),而《IMDb》第三季前七集的平均分高達8.8(滿分10)。在豆瓣電影中,《黑袍拾荒者》第三季獲得了9.4的高分(滿分10分),在2022年已經播出的所有美劇中排名前五。作為一部不屬於《漫威宇宙》或《DC》系列的真人超級英雄劇,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難得。

《黑袍糾察》一開始的吸引力,或者說噱頭,就在於「番茄醬」的重口味,遠遠超出了普通超英劇的尺度,是對傳統超級英雄形象的戲仿和解構。在黑袍糾察隊中,有超人、神奇女俠和海王星的假版本。而他們的形象,也從一個打擊犯罪,消除暴力,冷靜的超級英雄,變成了一個表面上光鮮,內心到行為都暗暗黑的雙面俠。

如果僅僅停留在戲仿和解構的層面,該劇或許可以憑借一時的新鮮感獲得一定的人氣,但幾乎肯定無法支撐黑袍糾察隊從2019年到現在,包括三季原創劇和兩部衍生劇的持續成功。

對比劇集和原著漫畫,可以發現劇版除了基本設定和故事框架外,很多地方都有改動。它的改編量之大,甚至可以稱之為二次創作。

最重要的改編之一是將超級七俠背後的華特公司設定為橫跨電影、電視、音樂和真人秀等多個行業的娛樂巨頭。於是,以山寨超人《祖國》為首的「超級英雄」們,變成了只在乎粉絲數據和媒體流量的「超級英雄」。為了維護這些偶像的形象和人氣,自來水公司使出各種炒作手段。

這樣,劇版中諷刺和解構的觸角從傳統的超級英雄形象延伸到現實中流行的娛樂行業及其背後的資本運作,並由此涉及「黑人命貴」、「LGBT」少數民族等現實問題。

這讓《黑袍糾察》的劇情版不再僅僅是一部略帶攻擊性的B級片。這個主題的適度深化,讓《黑袍糾察》比其他超級英雄劇更真實,從而對觀眾更有持久的吸引力。

正如該系列漫畫原著作者加斯·恩尼斯(Garth Ennis)在2019年接受《洛杉磯時報》採訪時所說:「他們(超級英雄)可能是力量和希望的完美幻想,但他們已經越來越脫離現實世界。我個人並不是看著超級英雄電影長大的。我認為他們非常愚蠢。政府的腐敗,權力的濫用,公民的背叛,是我想表達的重點。顯然,《黑袍糾察》這部劇的改編也符合恩尼斯最初的創作意圖。

在當今的好萊塢,由超英漫畫改編的真人電影和電視劇已經成為美國影視娛樂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這一體裁的逐漸發展和成熟,超級英語卡通影視逐漸探索出了自己的製作模式。超英漫畫的兩大巨頭DC和漫威漫畫都形成了自己的真人電視劇製作思路。

抄襲諾蘭的《蝙蝠俠與小醜》?

對比原著漫畫,會發現影視版大幅改動是超英漫畫的常規操作。尤其是相比日漫在影視中連台詞、分場景都盡可能還原的做法,超英漫畫的影視在原著的框架和設定下,堪稱「二次創作」。

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好萊塢有專業得多的作家群;比如日本漫畫影視的主要形式是動畫,而超英漫畫影視主要是真人劇;比如日漫是單人寫的獨立故事,而超英漫畫是集體創作,人物和故事極其複雜,是相互交錯甚至自相矛盾的混合體。

在所有這些原因中,有一個非常重要。就是影視兩個概念完全不一樣。

他們大多追求一套小規模、低投入、固定群體的經營模式。日本動畫的受眾基本上就是日本動畫的受眾,也就是所謂的「二次元」。日本的整個ACG產業就是專門滿足這個群體的。因此,日本的漫動畫旨在盡可能保留原漫畫,製作出來的漫畫可以說是「動漫畫」。

而超英題材的電視劇,完全是另一套思路的產物。成熟的美國影視產業體系使其能夠投入更多的資源,生產出完成度更高的成品。這樣的成品要想盈利,需要吸引比超英漫畫粉絲多得多的受眾,也就是主流大眾群體買單。說到底,超英漫畫還是一個亞文化小范疇。小眾亞文化和大眾主流文化有著天然的區別。想要超級英語漫畫改編的影視劇被大多數人接受,就必須改變一些小眾亞文化的特徵。

雖然有一種流傳很廣的說法是「一個在虛構的故事里尋求現實主義的人腦袋肯定有問題」,但相對於完全天馬行空空的作品,有足夠現實基礎、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觀眾生活、同時具有娛樂性的影視劇,顯然更容易被絕大多數普通觀眾接受,可替代性更強。

所以在超英題材的影視中,一大傾向就是為超級英雄的故事尋找一個現實的錨點,像《黑袍采摘者》。

找到一個合適的錨點並不容易。

以DC為例。超英領域兩大巨頭之一的DC,在眾多超英電視劇中評價最高,如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和華金·菲尼克斯的《小醜》。其中,《黑暗騎士》一直位居IMDb電影分級榜第三位,僅次於《肖申克的救贖》和《教父》。《小醜》是唯一一部獲得歐洲三大電影節之一威尼斯電影節最高獎金獅獎的超英電影。演員希斯·萊傑和華金·菲尼克斯也因各自對小醜角色的詮釋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和最佳男主角獎——這是超級英語電影史上僅有的兩個奧斯卡表演獎。

《小醜》(2019)是至今唯一一部在歐洲三大電影節中問鼎最高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的超級英雄電影。 (資料圖/圖)《小醜》(2019)是唯一一部獲得歐洲三大電影節最高獎項(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的超級英雄電影。(資料圖/圖)

取得這樣的成績,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這些電影跳出了超英片的范疇。它們更多的是諾蘭和華金的個人電影,而不是超英電影。「哥譚」、「蝙蝠俠」、「小醜」,這些風格鮮明的原創形象,在這些電影中只作為背景存在。超英漫畫中的魔法、超能力、外星科技,在這些電影中是不容易發現的,尤其是用放大鏡。然而,這些電影的成功,完全由DC和華納的高層管理人員分散,是植根於他們非凡的導演和演員。所以,幾乎不可能復制。

近年來,DC逐漸放棄了快速建立一個可以作為漫威宇宙標桿的「DC宇宙」的策略,開始嚮導演和編劇放權,讓他們在超英電影中嘗試各種風格。結果我們看到了Shazam!家庭喜劇《神奇女俠1984 》,再現了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風格,《X特遣隊:全員集合》,這是一部血腥的B級電影,還有向經典電影黑色電影致敬的《新蝙蝠俠》…這些電影雖然各有亮點,但也有說不盡的不足,即使是同年的好萊塢。

這種頻繁變換風格的方式,與其說是拓寬了超英電影的範圍,不如說更像是背後的DC和華納高管盲目下註,希望復制諾蘭的《蝙蝠俠》或《小醜》的成功。

《蝙蝠俠·黑暗騎士》(2008)是DC超級英雄電影中的現象級作品,但是其成功高度依賴導演諾蘭和演員希斯萊傑的發揮,很難復制。 (資料圖/圖)《蝙蝠俠:黑暗騎士》(2008)是DC超級英雄電影中的現象級作品,但它的成功高度依賴導演諾蘭和演員希斯·萊傑的表演,很難重現。(資料圖/圖)

《漫威漫畫包宇宙》

在DC的老對手漫威漫畫公司方面,情況完全不同。

在現在廣為人知的漫威宇宙建立之前,漫威漫畫已經與有線電視台和在線流媒體平台如美國廣播公司和網飛合作製作了幾部超英劇。其中就有被稱為「漫威漫畫劇集天花板」的《莽漢》。這種好評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與大多數超英劇相比,《莽漢》有著非常紮實的現實主播。

在《莽漢》中,主角馬修·默多克除了因為失明而獲得的其他感官能力外,只有從小學開始的格鬥技巧。而且他對付的反派也不像超英漫畫里那些有著各種奇怪能力的非人反派,和真正的黑幫和貪婪的資本家沒有太大區別。這些寫實的處理手法賦予了《莽漢》足夠的真實感和現實意義。

然而,這種情況沒有持續下去。隨著漫威宇宙的不斷完善,漫威漫畫題材的劇集由漫威影業而非漫威電視台製作。漫威影業公司總裁凱文·格非也將親自參與每個系列的開發。因此,漫威漫畫的劇集重點在於劇集與電影之間的「故事連續性」,在於「協調」電影中的演員出演相應的劇集。也就是一切為了漫威宇宙。

《超膽俠》被業界譽為「漫威劇集天花板」,因為相較於大多數超級英雄劇集,《超膽俠》有著極為紮實的現實錨點。 (資料圖/圖)《莽漢》被業界譽為「漫威漫畫劇集的天花板」,因為與大多數超級英雄劇相比,《莽漢》有著非常紮實的現實主播。(資料圖/圖)

上述尋找現實錨點的方式是不同的。漫威宇宙採用了另一套方法,給觀眾真實感和代入感。那就是打造一個「漫威宇宙」。

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創作單一系列電影或電視劇的方式。截至目前,《漫威宇宙》包含了28部院線電影,十餘部電視劇,以及多部短片等衍生作品。這些作品有著相同的世界觀和時間線,角色和劇情相互作用。不僅在「團圓系列」的主線劇情中會同時出現多個角色,甚至在《美國隊長》、《黑豹》、《 蜘蛛人》等個別影片中,也會有其他超級英雄和反派「客串」。

就像漫威漫畫背後的迪士尼擅長的一樣,漫威宇宙被打造成了迪士尼樂園一樣的主題公園。每一個單獨的作品都可以看作是漫威宇宙主題公園里的一個遊樂項目。

這種全方位、立體化的構建,使得漫威漫畫無需為電影尋找現實基點。相反,漫威漫畫所做的,是讓觀眾相信這些電影、電視劇中講述的「漫威宇宙」是真實存在的。

這種策略非常成功,以至於《漫威宇宙》中的角色對於扮演該角色的演員來說,就像是另一個真實的身份。比如,即使在與漫威漫畫無關的電影中,當談到史嘉蕾·喬韓森、小羅伯特·唐尼、克里斯·埃文斯等人時,媒體和粉絲仍然稱他們為「寡婦姐」、「鋼鐵人」、「美國隊」。

這種「一攬子」製作策略促成了漫威漫畫目前的成功。從票房成績來看,超英電影票房歷史前十中,有九部電影出自漫威漫畫。

但以《永恒戰隊》為代表的漫威漫畫近期電影,票房成績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縮水,媒體評價和口碑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永恒國度的IMDb評分只有6.3分(滿分10分)。

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正是因為這種「打包」的生產策略。當「漫威宇宙」越來越大的時候,會出現越來越多的人物和線索。《漫威宇宙》的整體「打包」策略,要求每一部單獨的電影或劇集都可以嵌入整體敘事中。就像雜技演員表演雜耍一樣。當空里的球越來越多的時候,保持平衡就會越來越困難。

漫威漫畫最近上映的這幾部電影在平衡性上有些問題。或者像《永恒國度》一樣,在現階段過於偏離「漫威宇宙」的主線,導致觀眾並不買帳。或者說,就像《 蜘蛛人:英雄不歸》一樣,雖然用了「三蟲同框」的噱頭打感情牌,獲得了不錯的票房收入,但是因為片中角色太多,所以分配給每個人的場景很少,只是流於形式。結果敘事破碎,人物扁平化,動作和故事只能靠「聖母」和「嘴炮」來推動。

以「三蟲同框」為噱頭的《 蜘蛛人:英雄無歸》叫座不叫好,反映了「漫威宇宙」模式的局限性。 (資料圖/圖)《 蜘蛛人:英雄不歸》,一個「三蟲同框」的噱頭,反響不佳,體現了漫威宇宙模式的局限性。(資料圖/圖)

由此可見,對於想像力[/k0/]的超英題材電視劇來說,無論是在現實中找到錨點,還是從零開始構建一個和現實一樣真實的影像世界,都是影片成功的途徑之一。但是這些方法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和困難。

不僅超英題材如此,科幻、玄幻、仙俠等奇幻題材的影視作品也是如此。看了這麼多「別人家的孩子」,我們不禁要問,國產玄幻影視作品呢?

比如《三體》,無數人期待已久。

南方周末特約撰稿人海可

韓劇《明天》意外牽扯BTS成員,遭大量粉絲圍剿

尋夢園

安以軒:曾經高調炫愛,今老公被捕,恐自顧不暇

尋夢園

權志龍出道15周年推薦歌單:富含人生哲理的SOLO曲及BIGBANG團歌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