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的「正確」激起了公眾的憤怒:資本為了利益可以做多少惡?

這幾年好萊塢可以說是「多變」,各種「主義」卷起,「慣例」或者「運動」動不動就來等等。

好萊塢電影也隨著這些「運動」而改變,變得「正確」。

這種風氣,極大得到了黑人的歡喜,但同樣也是引發了極大的爭議。這種深受黑人歡迎的風氣,也引起了極大的爭議。

1月25日,外媒報導稱,曾獲得艾美獎並在魔幻史詩電影《權力的遊戲》中飾演「小惡魔」的美國演員彼得·丁拉基(Peter Dinlaki)在接受馬克·馬龍播客WTF採訪時公開炮轟迪士尼。

甚至還公開說到,這是時代的倒退。甚至公然說這是時代的倒退。

「從字面上看,他們沒有得罪任何人。但當他們(迪士尼)驕傲地選擇了一個拉丁演員來扮演白雪公主時,我真的有點驚訝。」

「但即使如此,你還是講了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退後一步,看看你在做什麼。這對我來說完全是胡說八道。」

「雖然你在某些方面取得了進步,但你仍然在製作一個倒退的故事,七個小矮人一起住在一個山洞里。你他媽的在幹什麼?難道我沒有做過什麼促進這種進步的事情嗎?我想可能是我的影響力不夠大吧。」

言下之意,我對好萊塢的這種「政治正確」非常不滿。

確實,電影作為影視創作,好萊塢近幾年以來,在電影當中加入了大量的黑人,或者黑元素,以期達到一種「正確」。的確,作為影視創作,近年來好萊塢為了達到一種「正確」,在電影中加入了大量的黑人或者黑人元素。

不管這種行為是否正確,僅僅從對影視創作的影響來看,為了「正確」而「正確」其實是錯誤的。

不管是小惡魔批判的拉丁裔白雪公主,還是從去年就傳出消息的「黑超人」,亦或者是哈利波特20周年慶沒有邀請JK羅琳,以及兩大粉絲網站、三大主演宣布與JK羅琳割袍斷交等等。無論是被小惡魔詬病的拉丁裔白雪公主,還是去年出的《黑色超人》,又或者是哈利波特20周年紀念活動上沒有邀請JK羅琳,以及兩大粉絲網站和三位主演宣布剪袍斷交JK羅琳等等。

這包括「膚色」、「性別」、「跨性別」等等的正確性。

這些行為都是十分魔幻的,所以也有人稱:好萊塢這波叫做魔幻現實主義。這些行為非常魔幻,所以有人稱這一波好萊塢魔幻現實主義。

因為這個「正確」已經脫離了正常的創作觀念和范疇。

在童話故事之中,白雪公主的外貌是這樣的:在童話里,白雪公主是這樣的:

穿著潔白如雪的皮膚,鮮紅如血的嘴唇,烏黑如瀑的頭髮,一個漂亮的紅絲發夾,美麗的淡褐色眼睛,像星星一樣閃亮。她的衣服是深藍色的,袖子上有紅色的淚痕。她有一個袖珍型的白領。她還有一條邊上有白色花邊的金色裙子。

因此,在之前的很多影視作品中,以及在很多觀眾眼中,她都是這樣的:

甚至國內的女明星也因為和白雪公主有著相似的裝扮,被成為在逃公主。就連國內的女明星也因為和白雪公主相似的服裝,被變成了逃亡公主。

由此可見,白雪公主的形象早就在觀眾心目中有了特定的印象。可見,白雪公主的形象在觀眾心中早已有了特定的印象。

但是,迪士尼為了正名,請了一個拉丁人來演,顯然是讓西門慶演天真少年,讓宋武演娘娘腔的行為。

觀眾怎麼會不反感?怎麼會不反對?怎麼會不惹嘲諷?如何讓觀眾不反感?你怎麼能不反對?怎麼能不惹人恥笑?

可以魔幻現實,但魔幻現實就是魔幻。

當然,除此之外,也是跟背後的資本有關。當然,除此之外,也和背後的資本有關。

電影創作雖然是文藝領域的事情,但資本的參與和投入,基本上是拍攝、宣傳乃至上映不可或缺的。

換句話說,資本可以影響市場上有什麼樣的電影,即使是在好萊塢。

因為好萊塢的劇組大多數都是實行制片人中心制的,拍什麼怎麼拍乃至最後的成品都是由制片人來決定的。因為好萊塢大部分劇組都是以制片人為中心的,拍什麼、怎麼拍甚至最後的成品都是由制片人決定的。

換句話說,大部分好萊塢電影只有資本匹配。

好萊塢那些「運動」和「主義」的旺盛也讓資本看到了市場,於是就有了電影的「正確性」。

只是諷刺的是,資本都是嘴上說說,心里想的都是生意。

好聲音:唱腔版本的《菊花臺》,周杰倫聽的一愣一愣的,夠絕!

尋夢園

「韓網熱議」BTS防彈少年團時隔兩年將開「現場演唱會」

尋夢園

top曬Bigbang合照,去掉了勝利只剩四人,真的要回歸了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