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星、餐館老板到富豪家庭,北美影視圈「亞洲標籤蛻變」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加拿大特約記者陶]在2021年剩下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美國影視作品中將誕生兩位新的亞裔角色,而且都是名門望族的大製作。一部是有著52年歷史的經典兒童木偶劇《芝麻街》,將加入韓國兒童角色嬴稷,另一部是明年春天迪士尼將隆重上映的動畫電影《青春的蛻變》。作為第一部以當代華人為主角的院線動畫電影,本片的主角李美霖是一個活潑可愛、學習成績優異的美籍華裔女孩。

芝麻街,木偶劇

這些只是近年來美國影視圈亞裔角色增多的一個縮影。「亞洲元素」越來越多,題材越來越豐富的背後,有著複雜的文化背景和現實原因。

從明星,餐館老板,到有錢人家。

2018年電影《瘋狂的亞洲富人》在北美火起來後,「富人」成為近年來北美亞裔真人秀節目中最常見的標籤。在此之前,從2014年開始,溫哥華真人秀節目《我是最大的公主》(Princess I’m the Biggest)已經開播了三季,展示了「加拿大華裔富婆的奢華生活」。另一部反映亞洲富豪真人秀的電影《何家大院》,由流媒體平台HBO Max於去年12月推出。以「從身無分文的越南船民到北美亞洲富豪」的虛構日常生活,勾勒出所謂的「亞洲版與卡戴珊家族同行」。今年1月,網飛首播了8集亞洲富豪真人秀節目《光明帝國》,堪稱這類綜藝節目的集大成者:除了男演員是在費城長大的韓國男模,其他參與者都是來自新加坡的華裔地產商、自稱「宋朝皇帝後裔」的華人整形公司創始人夫婦、族裔不詳的亞裔富二代、 出生在中國的企業家和生產商,以及來自越南的中國家具製造商……被稱為「亞洲七大富豪家族」

並且在電影和劇集方面,網飛剛剛大熱的劇《魷魚遊戲》是正版美資包和韓國原創;2020年,真人電影《花木蘭》出演由好萊塢團隊製作、劉亦菲、甄子丹等中國演員主演的《中西合璧》。值得一提的是,與早期北美亞裔影視作品中「撞星」或餐館老板的刻板形象不同,近年來北美影視作品中大量的「亞洲元素」都是由亞洲作品翻拍而來,比如美國電影《無間道》(2006)是香港動作片,美國電影《不請自來》(2009)是韓國電影。《小八:一只狗的故事》(2010)、美國電影《哥斯拉》(2014)、美國科幻電影《殼中幽靈》(2017)等。也有歐美主流作品加入重量級亞洲元素。比如2009年的災難片《告別亞特蘭蒂斯》將拯救人類的希望「方舟」定在了中國,2015年的災難片《火星救援》讓中國航天扮演了關鍵角色…這些都與黑幫片、槍戰片等早期北美影視中的亞洲元素有很大不同。

文化「拿來主義」大師

探究這種變化背後的原因,首先,無論是好萊塢、百老匯還是動畫藝術片,改編全球經典一直是北美影視圈極其重要的靈感來源。米老鼠系列、貓鼠系列,還有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層出不窮的「改編故事」,更不用說了。白雪公主、羅密歐與朱麗葉、斯巴達克斯等一系列北歐英雄神話也是北美影視作品中的常客。隨著北美亞洲移民結構和投資交流方向的日益增多,擅長「拿來主義」的北美影視圈自然會出現更多的亞洲元素。比如《芝麻街》和《青春變形記》這兩個最新的亞洲角色,其中《芝麻街》新造型的設計者是一位41歲的韓裔美國人,迪士尼在中國市場耕耘多年,是公認的亞洲元素大師。

一些亞洲元素的作品在票房上的成功,也讓資本掛帥的北美影視圈備受鼓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查理的天使》系列超百集在美國播出,成功催生了資本對吳宇森黑幫槍戰片和翻拍功夫片的追逐;然而,一些帶有強烈亞洲元素的動作片獲得了高票房,進而催生了電影版《查理的天使》,而《潛龍升職記-潛龍升職記3》系列的「亞洲化」不僅將主場景搬到了東南亞,還將導演從香港換成了程小東。

其實這種「票房效應」並不是為了討好某個特定的亞洲市場或北美亞裔社區,更多的是考慮全球市場:早期《查理的天使》的收視率幾乎都來自中國,像《末代皇帝》、《臥虎藏龍》等作品的國際票房和電影節口碑。遠勝於亞洲的「靈感之源」。近年來,很多日韓作品被翻拍和借鑒,甚至出現了票房「倒掛」的現象——日韓票房在海外不盡如人意;日韓反響一般,但在北美和海外很受歡迎。一些以全球市場為目標的主流好萊塢大片,會通過考慮亞洲市場來微調劇情,比如《火星救援》和《告別亞特蘭蒂斯》中的中國元素。有些電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把原劇本中的「亞邪分子」改成了「無定所指」。

解讀亞洲故事不能關起門來。

從社會背景來看,近年來北美社會對亞裔的暴力和歧視有所增加,促使一些亞裔人士和投資者考慮在影視作品中使用亞裔元素來對抗這種歧視。比如芝麻街加了韓裔兒童的角色,這是亞特蘭大槍擊案後亞裔美國兒童和家庭聯盟等團體推動的結果。

北美影視圈的亞裔元素,主要是針對北美「亞裔出身」和亞裔社區之外的市場和觀眾,所以往往呈現出「美式中餐」的怪味——外國人津津有味地享用,而真正的亞裔和亞洲人卻覺得不舒服,甚至「被冒犯」。這里面可能有歧視和惡意,但更多的是「用美國大腦解讀亞洲故事」的尷尬。相對而言,熟悉亞洲文化的製作團隊對亞洲元素的掌握相對熟練,甚至可以打造出「北美人喜歡,亞洲人也能接受」的橋梁,比如《功夫熊貓》系列的成功。相反,關起門來,噱頭可能會「跌得很慘」。比如幾個亞洲富豪的真人秀,因為誇張和造假,被嘲諷為「假人秀」。

男人四十一枝花——李棟旭

尋夢園

BLACKPINK是歐美青少年唯一喜歡的女團,EXO在歐美不發達的時候也是入圍的。

尋夢園

趙麗穎壁紙:萬千人海裡,我只看見你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