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不賣座了。好萊塢,不會賣光的。
至少,好萊塢主流電影賣得不好,
比如全球票房最高的IP《拼命三郎》,第七部中國票房24.23億,中國26.7億,第九部只有13.92億。
中國電影市場票房挺高,但和前幾年比,差太遠了。
如果你仔細翻閱票房榜單,能發現——如果你仔細翻看票房榜,你會發現—
好萊塢大片在中國的日子真的不好過。
無論是神奇女俠1984還是花木蘭,在中國都遭遇了票房和口碑的慘敗。
CNN一名評論員說,「如果中國不再需要好萊塢,美國電影業將受到巨大衝擊。」
什麼影響,自然是金主的影響,
好萊塢失去中國票房,意味著許多依賴中國市場的影視公司將面臨危機或破產。
這沒有危言聳聽的意思:在過去三十年,好萊塢就是大片和高票房的代名詞。這不是危言聳聽:在過去的三十年里,好萊塢一直是大片和高票房的代名詞。
1994年,中國電影平均票價6元,好萊塢的《水滸傳》在中國一張票賣到15元。
博覽會很多城市還沒有劇院,剛剛引進。這些電影只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六個城市上映。
結果1994年票房2500萬。四年後,卡梅隆的《鐵達尼號》席卷中國,刮走3.6億票房,稱霸中國票房11年。
2009年,有一部轟動全球的電影,在中國以12.8億票房坐下冠軍的電影叫《阿凡達》。2009年,有一部電影轟動了全世界。以12.8億票房拿下中國第一的電影叫《阿凡達》。
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達》
那一年,中國的年度票房排行榜是這樣的:
第一名:《阿凡達》 票房:12.8億第二名:《2012》 票房:4.5億第三名:《變形金剛2》 票房:4.3億第四名:《建國大業》 票房:4.2億第五名:《十月圍城》 票房:2.9億
前三名中,沒有國產片。另外,排名第一的電影《阿凡達》票房比345加起來還多。
從1994年開始,每年引進十部大片,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十部增加到了二十部。從1994年開始,每年都會推出十部大片。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大片從十部增加到二十部。
後來在2012年簽署了中美電影備忘錄,單獨入帳的大片增加到34部。
好萊塢在中國電影市場的「橫沖直撞」衝擊了嬰幼兒國產電影,廣電總局不得不出面限制好萊塢電影在中國的放映時間。
然後,就出現了後來的「國產電影保護月」。起初,國產電影不負眾望。從票房表現來看,好萊塢還是衝擊了一切,國產電影沒有還手之力。
故事的轉折點是2019年,故事的轉折點是2019年,
在中國電影票房排行榜上,前十名中有八部是華語電影。到2020年,DC的《神奇女俠1984》的票房將達到1.6億,《花木蘭》將達到2.78億。…..
好萊塢電影集團在中國垮了。
崩潰的不僅僅是我們審美疲勞的問題,還有「資本主義競爭」帶來的困境:好萊塢頂尖的電影公司都消失了,沒有競爭了。
問題1:內部缺乏競爭1:缺乏內部競爭
過去,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世界聞名:華納兄弟、米高梅、派拉蒙、哥倫比亞、環球、聯合美國、20世紀福克斯和迪士尼。
經過多年的經營,只剩下華納、派拉蒙、環球和Dis,其他的要麼面臨破產重組,要麼賣給其他大亨。
好萊塢掌握著世界上最頂尖的電影工業水平,但頂級公司的減少,行業競爭小了。好萊塢掌握著世界頂級的電影產業水平,但隨著頂級公司的減少,行業內的競爭也越來越少。
創新要花錢,而且很可能會失敗。
如今好萊塢不需要在創新上花很多錢。他們不需要花錢,靠吃技術也能賺大錢。技術賺錢最便宜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做IP。
於是乎,頂尖的電影公司都在搞IP宇宙,迪士尼的漫威漫畫在搞漫威宇宙,華納在搞DC膨脹宇宙,帕斯影業靠哥斯拉在搞怪獸宇宙。….
在過去,好萊塢電影之所以能全面壓制世界電影,有兩點主要原因:以前好萊塢電影能完全壓制世界電影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技術全面壓制。
第二,文化完全被壓制。
但是技術完全壓制,好像不行。2012年,沒有特效的《泰囧》在中國票房突破10億,宣告了中國觀眾的審美傾向不只是爆米花特效。
目前好萊塢在中國還是有市場的,靠的是「頂級電影工業製造水平」的基調,但越來越多的觀眾不再吃好萊塢的頂級技術。
技術還在被全面打壓,但是已經不賺錢了。
因此,好萊塢的技術仍在進步,但它沒有更好的敘事風格。
問題2:敘事方式的困境問題2:敘事風格的困境
大家都在說好萊塢的審美疲勞。事實上,疲勞是故事的敘述方式。好萊塢大片是如何敘事的,是以漫威漫畫為代表的商業電影敘事——
在人類空面前,是垂死的災難和威脅,然後超級英雄站出來力挽狂瀾,拯救世界。
這樣拍的越多,觀眾就越麻木,這樣觀眾就會對視覺效果的特效失去興趣。如果一部商業片的故事不能被觀眾記住,這部商業片一定會死。
過去電影在發展的時候,好萊塢電影也是有未來的。當電影在過去發展的時候,好萊塢電影也有未來。
以前有蘇聯蒙太奇學派,德國表現主義,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電影人,孕育了一代電影大師,好萊塢招了一堆人才。
那里的好萊塢電影真的很精彩,大家熟知的《肖申克的救贖》《鐵達尼號》《辛德勒的名單》《美麗心靈》都有很精彩的敘事方式。
現在這些精彩的敘事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以IP為核心的跨媒體敘事。
迪士尼,是老牌IP了,股價也好,影響力也罷,迪士尼還是那個巨頭,但是迪士尼的樂園里你已經很少能看到新面孔了。迪士尼是老牌IP,股價和影響力都不錯。迪士尼仍然是巨人,但你很少能在迪士尼公園看到新面孔。
《復仇者聯盟4》結束後,漫威宇宙的榮耀也走了下坡路。有傳言說《洛基》會拍成電影版,最後還是拍成了電視劇。
只是這些IP的跨核媒體敘事,不斷下滑的票房也說明這些IP不再是寵兒。
問題3:電影背後的價值觀被質疑問題三:影片背後的價值觀受到質疑。
我前面寫了兩點關於好萊塢的世界電影:
第一,技術全面壓制。
第二,文化完全被壓制。
在技術被全面壓制卻不被重視的現狀下,好萊塢的文化壓制也失去了競爭力。
好萊塢背後的美國價值觀在被質疑。好萊塢背後的美國價值觀正在受到質疑。
作為美國意識形態傳播的基地,好萊塢一直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電影《阿甘正傳》就是最好的證明。阿甘的成功是什麼?
「真誠、善良、忠誠、堅持、堅韌、努力、偏執、運氣、天賦……」
但這真的是阿甘成功的原因嗎?不是的,阿甘成功的原因,是編劇要他成功。但這真的是阿甘成功的原因嗎?不,阿甘成功的原因是作家希望他成功。
你覺得一個智商只有75的人能成為百萬富翁嗎?對,刮彩券。
《阿甘正傳》能打敗《肖申克的救贖》不是因為電影優秀,而是因為它符合美國的「正確」。
上世紀90年代末,美國內部矛盾越發明顯,整個社會思潮充斥著「反智主義」,人們通過貶低現代文明,崇尚原始的反智,來完成底層的自我保護行為。90年代末,美國內部矛盾日益明顯,整個社會思潮充斥著「反智主義」。人們貶低現代文明,鼓吹原始的反智主義,以此來完成底層的自我保護行為。
是內部矛盾的緩沖區。
還有當年《2012》,美國精英丟掉了貧困的百姓,跑去坐了諾亞方舟,丟掉的人怎麼算?然後就是告別亞特蘭蒂斯,美國精英丟了窮人,去坐諾亞方舟了。那些迷失的人呢?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人走出諾亞方舟。我們應該如何處理這項重建工作?如何解決人類多元社會體系的矛盾,誰是聯合組織的最高決策者,如何解決種族問題?
這個問題的答案太大太廣了。導演和編劇根本沒有能力處理這個巨大的社會、政治、經濟、哲學問題,導演也拍不出續集。
後來的《權力的遊戲》、《地球百子》、《人類淘汰計劃》都陷入了這種困境。….
好萊塢故事概念是很強,但是沒有導演不敢往下拍,往下拍是打自己的臉。好萊塢故事的概念很強,但是沒有導演敢拍下來。擊落它是在打他的臉。
想要反抗的不是創造這個「清理計劃」的那種人,而是體制。後期怎麼拍?那只是在找平行線,在同一個敘事風格里換不同的主角。
所以回到之前的話題,技術在進步,但敘事風格沒變。
一方面是海外市場的文化覺醒,
一邊說著美國內部的激烈矛盾。
好萊塢無力改變,被迫去看樣板戲。
問題4:「好萊塢樣板戲」問題4:「好萊塢樣板戲」
中國的觀眾討厭樣板戲,這從過去賣得不好的主旋律就能看出來。所以,當中國的觀眾連自己的樣板戲都不喜歡的時候,他們也不喜歡別人的樣板戲。
在所謂的「美國是對的」下,美國好萊塢大片的主題和情節越來越固化,人物年齡越來越大,越來越臉譜化,成為技術包裝下的美國樣板戲。
什麼是「好萊塢樣板戲」?是黑人偉大,女人勇敢,黃種人狡猾,白人邪惡的模板。
電影不可能脫離政治去談獨立的,電影作為輿論引導與教育的功能從未離開過。電影不能脫離政治談獨立。電影從來沒有離開過引導和教育輿論的功能。
好萊塢知道這一點,
現在全世界的電影觀眾都知道這一點。
問題是好萊塢電影是暴露的,是在不斷掩蓋群眾的「人民性」。以超級英雄為代表的精英「神性」的遮羞布被世界文化揭開了。
好萊塢的技術仍在進步,
但已經不是驚喜了。
當然,好萊塢的好電影還是需要虛心學的的,更何況我們中國電影也有自己的問題,當然好的好萊塢電影還是需要虛心學習的,更何況我們中國電影也有自己的問題。
和好萊塢消失的頂級電影公司一樣,中國的頂級電影公司缺乏競爭。…
我們這三個平台幾乎接管了中國影視市場的巨大圍牆,背後都是互聯網公司。
前車之鑒,有些問題我們犯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