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男星史蒂文·元因在《陰屍路》中飾演格倫一角而廣受觀眾喜愛,打破了好萊塢或妖魔化亞洲人的刻板印象。
在《陰屍路》中被「寫死」後,他也開始在電影界積極發展。從玉子到李滄東廣受好評的作品《燃燒》,我們可以看到這位演員做到夢想的熱情,同時他也感受到了移民身份帶來的孤獨。
今天就來和我一起了解一下這個性格演員吧!
1、生存:「認定這條路,就去最可能做到夢想的地方。」1.求生:「認準這條路,去夢想最有可能做到的地方。」
史蒂文·元1983年出生於南韓首爾。他的父親是一名建築師。他們一家搬到美國後,他的父母經營一家美容店撫養他長大。他小時候店里發生過很多驚心動魄的事件,比如被搶,差點被放火,看到父親和小偷打架。
因此,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學醫或法學院,過上穩定舒適的生活。然而,當他拿到獎學金就讀卡拉馬祖學院心理學系時,他遇到了自己的真愛——演戲,一切都變了。
當他還是個大一新生,便發現自己對即興表演的興趣,因而面試大學即興表演社團「Monkapult」,第一次沒成功就再試一次,終於在大二成功加入社團。大一的時候,他發現了自己對即興創作的興趣,於是面試了大學即興創作俱樂部Monkapult。他在第一次沒有成功的情況下又嘗試了一次,終於在大二的時候成功加入了社團。
他甚至在決心表演的時候向父母表明了自己的野心。雖然他沒能達到父母的期望,但他不可避免地會讓他們失望。他仍然支持他的決定,並給他兩年時間來追求他想要的東西。
史蒂文·元的逐夢之路,第一步從芝加哥開始:他2005年剛畢業便加入亞裔美國人喜劇團體「Stir Friday Night」與「第二城喜劇團(The Second City)」。2009年他更啟程前往洛杉磯,正如他父母所說:「認定這條路,就去最可能做到夢想的地方。」史蒂文·元尋夢的第一步始於芝加哥:2005年畢業後,他加入了亞裔美國喜劇團體「轟動周五夜」和「第二城市」。2009年,他甚至出發去了洛杉磯。就像他父母說的「如果決定走這條路,就去夢想最有可能做到的地方。」
不管這次他有多沮喪,他都會抓住任何機會。
2、《陰屍路》:「留下一個永恒的瞬間,比擁有一份長久的工作有價值。」2.行屍走肉:「留下一個永恒的瞬間,比擁有一份長久的工作更有價值。」
起初,他的經歷並不順利。他經歷了多次失敗,靠幾個廣告維持生計。最後,他又在一部電視情景喜劇的試鏡中出局,抓住選角導演扔給他的客串機會,扮演了一個因為受不了美劇《生活大爆炸》(2010)中的主角而搬走的室友。
在此期間,他還加盟了另一部高收視率專輯《陰屍路》(2010-2016)的主角,從此改變了他的演藝生涯。
史蒂文·元2005年在朋友推薦下看了《陰屍路》同名暢銷漫畫,想不到五年後成為作者筆下的角色。2005年,史蒂文·元在朋友的推薦下閱讀了同名暢銷漫畫《陰屍路》,但五年後他成為了作者的角色。
看著這個披薩送貨員格倫敏捷的身手和大無畏的精神,和勞倫·科漢飾演的瑪吉發展出一段戀情,他清純又努力的形象讓他在觀眾心目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他的表演魅力也被《陰屍路》漫畫的創作者稱讚為比漫畫中的格倫更可愛更討喜。
然而,漫畫中的格倫將會帶頭,讓他在採訪中說「留下一個永恒的瞬間,比擁有一份長久的工作更有價值。」沒想到,自己的這句話最後成了美劇里的預言。
第七季開頭格倫就被賜死,他向瑪姬留下遺言:「瑪姬,我會找到你的。」讓粉絲們心碎滿地,在觀眾滿滿的不捨下壯烈離開,史蒂文·元感性告白:在好萊塢這趟新鮮的旅程中最酷的事就是讓觀眾記住有著亞洲臉孔的自己。格倫在第七季開始時被賦予了死亡。他給瑪吉留下了最後一句話:「瑪吉,我會找到你的。」讓粉絲心碎,帶著滿座的觀眾英勇離去。史蒂文·元動情地坦承:這次新的好萊塢之旅,最酷的事情就是讓觀眾用亞洲面孔記住自己。
對於是否願意回歸行屍走肉,他透露,只要劇情合理,肯定會回去。
感情方面,史蒂文·元在《陰屍路》中和勞倫·科漢愛到超越生死,受訪時曾表示自己遇見喜歡的女孩會聯想一堆直到悲劇的盡頭而自動作罷,怕這樣下去可能會孤老終生。在情感上,史蒂文·元在《陰屍路》中超越生死地愛著勞倫·科漢。接受採訪時,他說他會想到一堆自己喜歡的女生,直到悲劇結束,他害怕自己可能會永遠一個人生活下去。
幸運的是,他這次沒有預測成功。2016年,他與攝影師Joana Pak結婚,他們生了一個兒子。
3、《燃燒》:遊移於兩者間的孤獨,生命渴望者難解的人生習題。3.《燃燒》:徘徊於兩者之間的孤獨,一場對於向往生活的人來說難以解決的人生運動。
因為《陰屍路》的走紅,史蒂文·元有了更多參與電影的機會。他首先接拍了科幻電影《起源I》(2014),然後加入了奉俊浩的《玉子》(2017),該片入選了戛納電影節。他飾演的K是一個動物保護組織的成員,主演了《大暴動》(2017),一部暴力血腥程度堪比行屍走肉的上班族作品。
2018年則是史蒂文·元美夢成真的一年,他曾向媒體透露希望能和名導李滄東合作,想不到真讓他接到李滄東榮獲戛納影展費比西影評人首獎的《燃燒》 ,電影還刷新該影展有史以來的好評最高分紀錄。2018年是史蒂文·元夢想成真的一年。他曾向媒體透露,他希望與著名導演李滄東合作。出人意料的是,他獲得了李滄東的《燃燒》,這部電影獲得了戛納電影節影評人獎。該片也創下了本屆電影節歷史最高好評的新紀錄。
在影片中,他扮演富有的神秘青年男子階層。為了詮釋「純韓語」,韓裔美國人史蒂文·元瘋狂練習韓語,不想成為主人公作品上的污點。
在導演的引導下,身為移民者而難免覺得自己不屬於任何地方的史蒂文·元暫且讓自己進入作為韓國人的感受中,同時將活在中間地帶的摸索感帶入班這個角色,詮釋出角色看似擁有一切卻內心空虛那置身於兩者間的矛盾與孤獨。在導演的指導下,作為一個移民,史蒂文·元不可避免地感到自己不屬於任何地方。目前,他讓自己感覺像個韓國人。同時,他將生活在中間地帶的摸索感帶入階級角色中,詮釋了角色看似擁有一切,內心卻空空虛的矛盾與孤獨。
孤獨將他與角色聯繫在一起,也與觀眾聯繫在一起。無論是外在物質與內心感受不成正比的「階級的孤獨」,還是尋找國家歸屬感的「史蒂文·元的孤獨」,抑或是觀眾本身在兩方之間徘徊的孤獨。
追尋生命意義的渴望,帶來的不只是熱切活著的澎湃情感,同時也有著答案尚未明了或永遠沒有解答的無力與孤獨。追求生命意義的欲望帶來的不僅是渴望生活的澎湃情感,還有答案不清或從未回答的無力和孤獨。
相互依存的兩面,也可能是觀看者從燃燒後沒有絕對答案的人生習題中寫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