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別台劇15年,女神賈靜雯重新回歸螢幕,這部《我們與惡的距離》剛播出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豆瓣評分達到9.3,更難得的是,《我們與惡的距離》突破了台劇小清新的風格窠臼,觸碰到更深刻的社會議題與人性議題。
故事由一起「無差別殺人案件」切入,大學生李曉明突然間在電影院里開槍殺人,但與別的罪案劇不一樣的展開是,編劇並沒有帶著觀眾重新走一遍加害者的犯罪之路,而是將受害者家庭、加害者家庭、為加害者辯護的律師等聯繫在一起,將新聞職業道德、原生家庭、家庭教育等諸多社會議題拋上台前,來試圖探討人性「善與惡」間的距離。
一起殺人案的後續風波
下面我們來細細解讀一下劇中那些超寫實的現實台詞,「究竟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每一句都能擊中人心。
1、全天下沒有一個爸爸媽媽,要花20年去養一個殺人犯。
2、如果這件事情,不去試著找出答案,試著去預防,這類事件在世界各個角落每天都在上演。
3、解決傷害最好的方法,是善後跟預防。
4、真相永遠就只會怪我們的社會體制出了問題,挪威的社會福利這麼好,還不是出了隨機殺人犯。我們的社會安全網,我們的教育體制,永遠控制不了那些加害者。
5、找到真相,找到動機,才不會有下一個受害者。
6、記者每天都在搶時間,搶觀眾想看的東西,所以比較單向片面,編輯才可以讓觀眾看到世界的全貌。
7、如果殺人犯還有他們的家人都不用負任何責任,那被害者和被害者的家人又算什麼。
8、活不下去,就一起死。
9、不要放棄,一個案件的結束,並不是判判刑就沒了。
10、為什麼只有我一個人在外面笑,我憑什麼可以笑,被哥傷害的那些家人,他們還可以笑嗎。
11、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你有標準答案嗎?
12、媒體是在製造社會恐慌。
13、家里要死就死三個人就好了,不能連你也葬在這里。
再該死也有人權,這是人生而平等的權力。 醫生醫治患者時,不會因為他是大魔頭而選擇見死不救;尋找罪犯犯罪的理由,才能真的避免悲劇重演,懲罰之外,「故事」同樣重要。
其實這個故事來自於一個真實事件,2016年3月28日上午11時05分,一名33歲的中年男子在台灣台北市內湖區忽然舉著一把菜刀對著一個三歲女童的頸部猛砍,致使其頭身分離,當場死亡。這位母親則是劇中賈靜雯飾演的角色原型。
這位受害者的母親在憤怒之餘,選擇呼籲大眾重新省思社會問題,並在2016年11月獲總統府邀請,以受害者、受害者家屬身份參與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她給出了我們追問背後原因的意義是什麼: 「我還是希望能夠從根本、從家庭、從教育,來讓這樣子的人消失在社會上面,我希望我們以後的子子孫孫都不會再出現這樣的人!」
我們可能都喜歡的是言情、古裝、小清新這類甜甜的劇,我們喜歡愛,也被虛無的愛麻痹;我們不願意看這些社會現實題材的巨作,是因為,生活已經夠苦了,不願再撕開和直面結痂的傷疤。
可是,唯有直視,才能清醒,才願思考。
敢不敢踏進現實的世界?
也許,試試就知道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