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逆反的行為,反叛的語氣,很多時候都是父母「教」出來的

後臺總是會有媽媽留言稱:

「孩子越長大,越難管教」

「說他兩句,他能回你十句」

「越是命令,越跟你對著幹」

……

的確,孩子越長大,意識越獨立,父母想要控制孩子的行為,的確不易。

但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言:孩子頂嘴,首先是父母不合格。

孩子逆反的行為,反叛的語氣,很多時候都是父母「教」出來的。

你什麼語氣,孩子就什麼態度

鄰居有個8歲的女兒,一直都給人乖巧伶俐的印象。

有次在電梯口遇見鄰居與女兒鬧脾氣,只見鄰居大吼著說:「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機,作業不寫,練習不做,你說你到底想幹嘛?!」

越說情緒越激動,眼看就要上手了!

本以為孩子會哭,會害怕,沒想到小女孩昂起頭來也不示弱:「我就玩一會手機怎麼了,你下班還不是看電視劇,飯都要爸爸做!」

雙方火藥味越來越濃,直到孩子爸爸出現才得以緩和。

我正納悶怎麼平時這麼乖巧懂事的孩子會如此說話,細想之下也就不足為奇了。

孩子說話的語氣,不服輸的態度,不就是鄰居的縮小版嗎?

李玫瑾教授說,你對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著孩子對你的態度。

孩子猶如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在鏡子前做什麼樣的動作,孩子自然就會去效仿。

俗語有言:龍生龍,風生風,老鼠的孩子會打洞。

話雖俗氣,但是道理真實。

父母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

如果想要孩子對你態度有所改變,那麼父母平時說話就得注意語氣。

因為你說話的語氣,決定著孩子對你的態度。

真正的說服,是好好地溝通

很多父母總抱怨孩子不聽管教,喜歡與自己對著幹,說什麼都不聽。

將所有的問題都歸咎于孩子身上,卻沒有反思過是自己的問題。

中國式父母喜歡以理服人,在與孩子進行溝通時,總是不自覺以高姿態的方式,去打壓並試圖說服孩子聽自己的。

殊不知,不會說話,不懂得好好溝通的父母,越說,孩子越反叛。

海明威說:

「我們花了兩年學會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學會閉嘴。大多數時候,我們說得越多,彼此的距離卻越遠,矛盾也越多。在溝通中,大多數人總是急於表達自己,一吐為快,卻一點也不懂對方。」

親子關係亦是如此。

父母遇事,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把持自己的觀點,滔滔不絕對孩子進行說教。

只顧著不斷的輸出,卻忘了要聆聽孩子內心的想法。

結果說得越多,父母與孩子內心的距離便越遠,孩子自然也就越抗拒與父母接觸。

《小孩不笨》裡說:

「大人常常以為和我們說很多話就是溝通了,其實他們是在自己講,自己爽了。」

孩子的感受一旦被忽視,溝通也就失去了效果。

父母要想真正說服孩子,就必須要以平等的姿態,平等的語氣與孩子好好對話。

真正的溝通是雙向的,有輸出才會有輸入,讓孩子有機會表達,孩子才會在意所講的道理。

父母說話的語氣,影響孩子的未來

蔡元培先生在《中國人的修養》中說到: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平臺,父母作為這一平臺的主理人,一舉一動都將影響孩子的未來人生走向。

都說:成功的家教源于父母與孩子間相處的方式,父母說話的語氣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曾接觸過兩個不同家庭教育下的孩子。

一個說話溫柔,不急不緩,讓人聽了心生舒適;

一個說話總是火急火燎的,甚至聽不清其想要表達的內容。

直到看到雙方的家長,才不由得感歎,家庭教育中「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教育方式,效果顯著。

父母什麼脾氣,孩子就什麼命。

胡適曾在《我的母親》一文中,深情地回憶道: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母親。

親子關係猶如回聲的山谷,父母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孩子自然會回饋怎樣的聲音。

父母對孩子說話粗暴,孩子自然滿身戾氣;

父母對孩子說話溫柔,孩子自然回饋平和;

都說父母的嘴,決定孩子的路。

孩子的性格形成,早就有跡可循,父母說話的態度,正在影響孩子未來走向。

汪東城大方公開戀情,評論翻車,網友:別再騙我們了

做了幾十年配角的吳孟達,終於最後做一次主角,而且被觀眾所認可

川普不參加拜登就職典禮,拜登說,不來是好事,他不配

tienli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