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過去三十多年變得越來越高,躍居東亞第一,尤其中國男性成為全世界身高增長最快的群體之一。這一發現源自11月7日一項發表在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Lancet)上的最新研究。
DOI: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1859-6
這項研究評估了35年來全球200個國家和地區,6500萬參與者身高和BMI變化軌跡,除發現中國和韓國是5至19歲兒童及青少年平均身高增長最快的國家外,還同時揭示了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家的不健康增長趨勢。總體而言,該研究顯示,1985-2019年,這200個國家的學齡兒童身高和BMI存在較大差異。讓我們看看它具體披露了哪些細節。
研究結果顯示,2019年19歲人群身高最高的國家是在西北歐和中歐,包括荷蘭(男183.8cm、女170.4cm)、黑山、丹麥和冰島。身高最矮的國家主要在南亞和東南亞、拉丁美洲和東非,包括東帝汶(男性最矮,為160.1cm)、巴布亞新幾內亞、危地馬拉(女性最矮,為150.9cm)和孟加拉國。身高最高與最矮的國家之間的估計平均差異≥20厘米。
世界最高、最矮身高國家
35年間,平均身高進步最大的是新興經濟體,如中國、韓國和東南亞部分地區。中國19歲男女的平均身高(男性175.7厘米/女性163.5厘米)位列東亞第一。2019年中國19歲男性的身高比1985年高了8厘米,全球排名從1985年的150位變為2019年的65位,其增幅在200個國家地區中位列第一。相比之下,許多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人身高,尤其是男性的身高,在這幾十年裡停滯不前或降低。
橘黃色部分代表中國19歲女性/男性平均身高
在過去35年裡,英國的全球身高排名有所惡化,19歲的男性從1985年的第28名(176.3厘米)降至2019年的第39名(178.2厘米),19歲的女性從第42名(162.7厘米)降至第49名(163.9厘米)。
該研究還評估了身體質量指數(BMI)——一種衡量身高與體重比例的指標,它可以說明一個人的身高體重是否健康。分析發現,太平洋島嶼、中東、美國和新西蘭的19歲人群的BMI最高。印度、孟加拉國等南亞國家的19歲人群BMI指數最低。研究中最輕和最重的BMI值相差約9個BMI單位(相當於約25公斤體重)。
研究還發現,某些國家的兒童可以健康成長至5歲,但在學年中BMI卻落後了。這一發現表明,有些國家在學齡階段改善營養和成長的投資存在著不足。
兒童營養的高度可變,尤其是缺乏優質食品,可能會導致生長發育遲緩和兒童肥胖增加,從而影響的一生健康和福祉。因此研究者建議,人們應對促進青春期個人健康增長的政策和乾預措施進行進一步投資。這些措施可能包括提高營養質量、更健康的生活質量以及提供高質量的預防和治療服務。
影響身高的因素有哪些?
長期以來,身高一直被認為是衡量個人健康的重要指標。像其他表型一樣,身高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決定的。
遺傳學是決定個體身高的主要因素,但對於基因如何控制人類身高仍存諸多疑問。
此前,澳大利亞昆士蘭醫學研究所的基於3375對澳大利亞同卵雙胞胎和異卵雙胞胎的研究表明,身高的遺傳影響佔比為80%。但著名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曾試圖驗證基因對身高的影響時卻發現,排名前40的DNA標記只能解釋5%的身高差異。
10月26日,澳大利亞、美國、英國、日本和加拿大等多國研究機構組成的跨國研究團隊進行的最新“地標”性研究,解決了基因如何控制人類身高的一個重大謎團。
https://www.abstractsonline.com/pp8/#!/9070/presentation/1956
他們通過對201項GWA研究中410萬名參與者的DNA進行研究,發現共有大約9900個共同標記,佔身高差異的40%,另外10%的身高差異可能受附近的其他標記或共同遺傳的影響。
在去年,該研究的負責人之一Peter Visscher的研究小組曾利用了一小部分人的全基因組測序數據,證明罕見基因變異(少於1/100的人攜帶的基因變異)似乎可以解釋另外30 %的身高變異。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588020v1
但由於不同種族的人口具有不同的遺傳背景,並且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因此,高度遺傳力可能因人而異,甚至男女之間也不同。在亞洲人口中,身高的遺傳力遠低於80%。例如,2004年,中國湖南師範大學的研究人員曾根據中國的385個家庭人口估計了65%的身高遺傳力。
遺傳潛力是身高的基本決定因素,但其在群體間差異方面的影響要小得多。這就顯得其他外部因素尤為重要,例如飲食、運動、環境和生活條件。而前文Lancet的研究嚴重說明,後天營養條件對於族群身高的影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類成長最快的時期是嬰兒和幼兒時期,一直延續到大約2歲,然後在青春期生長突增。平均而言,女性的生長速度在大約15或16歲時下降到零,而男性的曲線又持續大約3年,在大約18-19歲時下降到零。在這些關鍵時期,營養不良會對身高產生最大影響。
因此,營養學家往往建議兒童和年輕人多攝入富含水果和蔬菜的均衡飲食,以確保獲得生長所需的所有維生素和礦物質。
蛋白質和鈣對於骨骼健康和生長特別重要。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包括肉、海鮮、蛋、豆類、堅果等。一些富含鈣的食物包括酸奶、牛奶、西蘭花、大豆、橘子、沙丁魚等。
在懷孕期間確保良好的營養對於胎兒的骨骼健康和成長也很重要。WHO建議,孕婦應該多食用綠色和橙黃色蔬菜,以及肉類、魚類、豆類、堅果、巴氏殺菌乳製品、水果等。
其他環境因素,如海拔條件也對族群身高有影響,而這種影響和慢性缺氧有關。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的一項來自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IFPRI)的新研究,分析了來自59個國家的95萬多名兒童的身高年齡數據,清楚地告訴我們,居住在理想家庭環境中的兒童的生長速度與WHO制定的生長標準中位數兒童的生長速度相同,但只限在海拔低於500米的地區。在高於海拔500米時,兒童平均年齡身高明顯偏離了參考人口中兒童的生長曲線。
doi:10.1001/jamapediatrics.2020.2386
這些生長缺陷不太可能是由於常見的風險因素,如不良飲食和疾病造成的,而是與居住在高海拔地區慢性缺氧,胎兒子宮內生長受限有關。
全球有8億多人生活在海拔1500米或更高的地方,其中三分之二位於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亞洲。這提示我們世界上相當一部分人口無法實現身高增長等營養目標存在客觀原因,需要對高海拔環境下的妊娠管理給予更多的關注和保健指導。
身高越高就越好嗎?
雖然人們往往將身高與成長健康劃等號,但評估健康與否還要看多重指標。Lancet的研究同樣重視BMI指數,便是這個道理。裡面關於青少年人群的BMI數據提示我們,中國青少年健康狀況仍有一定的問題。而BMI指數過高往往與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高發相關。因此應格外重視提高青少年的膳食營養均衡、培養健康生活習慣。
1985年至2019年19歲平均身高和平均BMI的綜合變化,橘黃色代表東亞和東南亞
另外還有研究“潑冷水”,指出身高也不是越高越好,身高越高往往預示著更多的疾病風險。
研究顯示,身材矮小和預期壽命較長之間存在相關性。身材矮小的人也更容易有較低的血壓,更不容易得癌症。夏威夷大學發現,能降低衰老影響的”長壽基因”FOXO3更常見於身材矮小的個體。身材矮小可減少靜脈功能不全的風險。
doi: 10.1136/ewjm.176.3.206
然而,關於身高與健康之間關係這些調查結果並不能解釋全世界觀察到的身高變化。有些健康結果看似與身高有關,但有可能是遺傳重疊的結果,也就是說某些導致疾病生物學機制病因可能會引發的身高的遺傳變異。因此,健康和身高之間的關係不容易被概括,高個子和矮個子在不同的環境中都可以提供健康的好處。
但在極端的情況下,身高過高會引起各種醫療問題,包括心血管問題,因為心臟為身體供血的負荷增加,以及大腦與四肢交流所需時間增加而導致的問題。例如,可考證的歷史上已知最高的人羅伯特·瓦德洛(272cm),一生中隨著身高的增加,出現了行走困難。
羅伯特·瓦德洛和他中等身材的父親,wikipedia
還有人研究了身高與成功的關係。矮個子的人被認為在某些體育活動中具有優勢(例如體操、賽車等)。雖然在大多數職業領域,身高與人們的表現水平無關。但有幾項研究發現,成功與身高呈正相關,儘管可能存在其他因素,例如性別、社會經濟地位等。在政治領域可以找到身高與成功之間的聯繫。在美國總統選舉中,身高較高的候選人在20世紀贏得了25票中的22票。
美國總統身高圖,wikipedia
現在一定有人想問,特朗普和拜登孰高孰矮,Google上的搜索結果顯示特朗普比拜登高7cm。但結果……
當然,這只是個例。因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身高可能是信心的代名詞,與職業成功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