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佳山:既想賺中國的錢,又老和中國「過不去」,韓流圖什麼?

  從去年的「漢服歸屬之爭」到春節前韓媒炒作SM娛樂創始人李秀滿「中國必須重新給韓流開門」的表態,再到眼下的韓國民間團體——網路外交使節團(VANK)在請願網站「change.org」上發起了一項名為「阻止中國網民針對韓國文化的網路暴力行為」的請願活動,部分韓國人「逢中必微妙」的文化心態,在輿論場上延續引發了不少爭議。

  今年是中韓文化交流年,眼下,央視和KBS已經簽署了合作協議。在此框架下,韓流在中國會呈現怎樣的發展態勢?

  李秀滿提到,依托人工智慧、生物、奈米技術等核心產業,韓流將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將迎來新階段。這樣的判斷客觀嗎?

  為什麼韓國演藝圈既想賺中國的錢,又頻現不尊重中國的表現?

  圍繞上述中韓交流中呈現的問題,觀察者網專訪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學者孫佳山。下文據採訪內容整理而來:

  荒謬的文化優越感從何而來?

  雖然不是官方話語,但一批韓國演藝圈人士看待中國的基本邏輯,還是一個比較清楚的文化推銷的邏輯,就是覺得你們中國的大門就應該向我們敞開。這也是比較典型的能代表一部分韓國人的老牌高等黃種人心態,有一種怪誕的文化優越感。

  李秀滿接受採訪時,對韓流在中國的前景做出預測。

  我們都知道,韓流在我國的發展是有階段性的,而這種階段性主要就是由政治原因造成的。

  例如當年在中韓關係緊張的時候,Rain在北京的演唱會,幾十塊錢一張票都沒人去看,最慘的時候就慘到這種地步……而在2014年前後的時候,中韓FTA協定既讓中韓關係升溫,也為韓流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帶來了機遇。

  回顧韓流成為「寒流」的那段時間,不是說中國不向他們打開大門,而是說韓國並沒有直面中韓兩國廣泛的共同利益,以及中韓兩國人民之間友好交往的民意基礎。具體點說,在我國的那些韓流粉絲,在民族國家大義面前,哪個好意思出來折騰?這可不是誰管出來的結果,而是絕大多數年輕人都自覺自願地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就在去年,韓國綜藝《Running Man》使用了將五星紅旗與臺灣旗幟並列的遊戲地圖;女歌手李孝利在綜藝節目中自稱要進軍國際市場,因此得給自己取一個國際化的藝名。她稱:「取名‘毛’,如何啊?」……

  李孝利在綜藝節目上稱想以「毛」為藝名,帶來爭議,後續引發了中韓網友的罵戰。

  在涉及中國主權、內政等重大問題上,一些韓國藝人非常不光彩地攪和在其中。這裡非常有必要提醒韓國娛樂界,無論是韓國的文化娛樂公司也好,或者明星也罷,不要踩紅線。否則,韓流在中國還將面臨更為不利的市場環境和輿論環境。如果韓流懂得尊重中國人民的情感,自然會在中國收獲較好的市場回報和文化影響力,但要是總侵犯中國人民的情感,那結果顯而易見。

  當然,我們也充分理解,在當下的國際地緣政治格局下,韓國尚沒法決定自己的命運。在中美兩個大國之間搖擺,這也是一個典型的鐘擺結構。

  即使在入華的高潮階段,韓流的大頭利潤也來自日本

  韓流能夠在世界舞臺上茁壯成長,關鍵在於在充分學習日本文化產業的基礎之上,發展出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產業體系,李秀滿這一點說得還是挺客觀的。

  在我們的常識印象裡,過去韓流對華進行文化推銷,在我國賺走了不少錢,但實際上,哪怕是在2013至2015年那段韓流在我國發展的高潮階段,韓流最大的利潤其實是來自於日本。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這幾年即便韓流在我國的存在感弱了那麼多,但在其他地區依然發展勢頭不減。在歐美,它一樣有很強的文化輸出能力。在北美,防彈少年團「幹掉了」賈斯汀·比伯。甚至在阿聯酋、埃及這樣的中東地區,韓流也賺了不少錢,很多伊斯蘭女性,也和我們國內當年一樣,熱衷於追韓流明星。

  總體而言,在舉國體制的加持之下,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和未來創造科學部,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情況進行了分析、梳理,並制定出適合不同目標市場的發展戰略。就連南美、非洲等地區,作為新興市場區域,也已成為韓流輸出的重點培育對象。在較為成熟的亞洲地區,則強調與具體落地國的充分合作,我國就是最好的例證。而對於美國和歐洲市場,韓流則不斷強化商業網路的具體分工和運營。

  韓劇《愛在何方》提及中餐韓餐區別,一度引發爭議,圖自微博。

  為什麼我國熱衷買韓劇?

  2013年之前,韓劇在我國的視訊網站的版權價格單集大約在4000-6000元區間,2013年大名鼎鼎的《繼承者們》,其版權價格也不過9萬1集。而到了2014年在我國本土掀起第三波「韓流」熱潮的《來自星星的你》,其版權價格就差不多翻了一番,已接近20萬1集。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經過《繼承者們》《來自星星的你》的預熱,韓劇的價格開始實現了房價式的飆漲。比如,《太陽的後裔》就達到了140萬1集,而且《太陽的後裔》還並不是韓劇中最貴的,在2014年SBS臺播出的《匹諾曹》,在中國的單集版權價格已高達173萬1集。

  說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覺得好貴啊,漲得真快啊,4年左右的時間就漲了差不多100倍,大家一定覺得這也太瘋狂了吧?

  那麼再看一下我國電視劇的價格。同期,號稱《甄嬛傳》續集的《如懿傳》的獨家網路播出權已達8.1億元,單集網路播出成本已突破900萬。

  這還僅僅是視訊網站的價格,在傳統意義的電視臺是多少錢呢?在2016年3月的上海電視劇制播年會上,《如懿傳》這部當時尚未開拍的電視劇,就被爆賣出了近1500萬1集的天價。

  難怪現在電視臺的朋友都說是在賣腎買劇。這麼一比,大家還覺得韓劇貴麼?

  顯然,問題出在我們自身,我們的文化產業體系還亟待完善。

  想來中國收割粉絲,不那麼容易了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我國的文化產業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而且在數字文化產業方面,我國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韓流現在再想來中國「推銷」,恐怕不是李秀滿們想像的那麼容易了。包括我們粉絲文化、粉絲經濟,盡管有很多問題,但其實也成長起來了,至少不像前些年那麼容易地就被人家「收割」。

  更關鍵的一點是,中資已然成為韓流的金主。早在2014年11月,中韓雙方結束了FTA的實質性談判之後,由於中國政府簡化了對外投資的程序,提高了規定的投資金額上限,很多中國公司可以採取直接投資的方式,規避原有的文化產品進口的限制,所以中國資本隨即瞬間開啟了對韓流的「買買買」模式。

  李秀滿在採訪中提出的「亞洲好萊塢」設想。

  例如,阿裡集團就以1.9億元人民幣拿下李秀滿創始的SM的4%的股份。要知道作為韓國最大的造星工廠,SM旗下擁有東方神起、少女時代、Super Junior、EXO等眾多知名組合。阿裡在這場收購中,對SM的估值約為49億元。49億對我們普通人是一個天文數字,但是對於中國資本市場而言意味著什麼呢?我國資本市場上那些「走江湖」的公司的估值可能都不止這個數。

  根據韓國政府中小企業廳的數據,從2014年9月開始到「薩德」事件之前,中國公司向韓國30多家企業投資了約164億人民幣。其中,17家企業集中在遊戲、網路、影視、娛樂領域;約40億人民幣投資給了11家遊戲、網路公司,8億左右人民幣投資給了6家娛樂公司。

  這意味著當時我國對韓國的投資有三分之一集中在文化領域。遊戲、電視、演藝經紀、特效制作、電影、音樂等各種類型的公司,都成為了中國資本在韓國大肆跑馬圈地的標的,這也讓韓國媒體感慨,中國資本幾乎占領了韓流的半壁江山。

  在上個世紀,韓流文化曾深受香港文化影響,而香港文化也曾深度受惠於上海文化。包括日本在內,東亞文化間有著非常龐雜的相互影響。在我國經過近20年的幾個階段的廣泛傳播後,而今的韓流又呈現出了新的時代龐雜性。

  對於我國而言,以遊戲、延續劇、綜藝節目、電影等為代表的文化產品,在獲得豐厚市場回報的同時,能否真正挖掘我國傳統文化、當代文化的精華,將其進行文化產業意義上的推廣,乃至不斷整合和消化以韓流為代表的東亞、亞太區域不同的文化經驗?

  這是今天所有文化產業從業者、管理者、研究者等都要面對的時代命題,尤其是在RCEP的框架下,這個問題更為重要。

  因為,在歷史上,所有的世界性強國在崛起後,除了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優勢和影響之外,都有著各自獨特的文化影響力、親和力,其文化輻射範圍甚至比政治、經濟、軍事所能波及的領域還要廣闊。

  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中國的文化產業還有著太長的道路需要摸索,韓流也就是東亞的文化經驗,對於早已立志於「走出去」的中國文化而言,也是一道成色十足的試金石。

  (本訪談為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韓流背後的「舉國體制」研究》(16CH178)階段性成果。)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註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要出道了?黃磊女兒多多借媽媽資源,與胡歌合拍紀錄片,海報曝光

甜蜜!霍啟剛分享追求郭晶晶過程,大曝曾開車5小時就為見其一面

bian

新男友被曝是「滾圈羅志祥」,馬思純:我就喜歡渣男,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