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從去年就開始了華語自制劇的相幹布局。
可令人惋惜的是,聚焦黑幫故事的《罪夢者》。
主打浪漫喜劇元素的《極道千金》。
以中國冥婚為題材的《彼岸之嫁》這三部作品,在上線後紛紛遭遇口碑滑鐵盧。
而直到最近(4月30日),一部主打懸疑推理元素的華語劇集總算一掃此前的頹勢,成功締造了網飛華語劇的首個爆款。是它——
《誰是被害者》
提到這部劇,很多人都會用到「大尺度」「重口味」等字眼。
的確,劇集一開始涉及的命案,就足夠詭異和駭人聽聞。
一名過氣歌手蘇可蕓,被發現死在了浴缸裡。
而她的屍體,則因為高度濃酸溶解變得模糊不堪。
起初,經過一番調查,警方本打算以自殺溶屍為本案結案了。
可很快,劇情發生了反轉。
原來,警方對屍體的身份驗證出現失誤,死者根本不是蘇可蕓。
通過對監控的追查,警方發現了蘇可蕓的最後蹤跡,出現在譽品尚城附近。
而當警方趕到時,真正的蘇可蕓早已投身熊熊大火,以自焚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她的身上,警方找到了一張工牌,上面寫著「張聰健」的名字。
至此,這兩起連環命案突然發生了巧妙的關聯。
溶屍案的死者被誤認為蘇可蕓,焚屍案中的蘇可蕓則差點被誤認為一個叫張聰健的人。
發現了麼?兇手似乎一直在用誤導身份的方式實施「謀殺」。
因此事到如今,最關鍵的還不是研究出兇手是如何殺人的,而是他/她這樣做的動機到底是什麼。
隨著警方偵查的推進,張聰健的身世浮出水面。
此前,他曾是譽品建設的業績標兵,但在患上癌症後,被公司拖欠業務獎金。
一氣之下,張聰健搜羅了一大批譽品壓榨員工的證據,決定擇日向公眾揭發。
而之前,被誤認為是蘇可蕓的屍體,經過警方確認,是一名酒店少爺遊誠皓。
他是一名同性戀,但由於父母無法接受、社會眼光的歧視,一直生活地非常痛苦。
三起連環案件的死者,不僅都有著極度負面的情緒和經歷。
而且,他們的死法似乎又隱含著某種資訊。
鑒識官方毅任,最先發現了這一點。
三人的死法,仿佛是兇手在幫助三人完成各自的遺願。
蘇可蕓想要新專輯成功面世,於是她自殺時特地做出新專輯封面的造型。
遊誠皓是內心認定自己是女生的同性戀者,於是他選擇穿著女生的衣服死去。
而被「汗血工廠」壓榨的員工張聰健,想要用自己整理的舉報資料把公司搞垮。
借助連環「自殺」的方式,三個人的遺願都得以達成,可連環「自殺」案件並沒有就此結束,兇手的真實身份仍然是撲朔迷離……
作為一部懸疑推理劇,《誰是被害者》的故事線鋪排地頗為精彩。
前面6集,幾乎每集一個案件的設置。
隨著劇情推進,反轉迭出的同時,又將一個個懸念和伏筆暗自埋下。
直到最後真相大白之際,觀眾才得以全然知曉案件的全貌。
不過,整體來看,懸疑線的搭建也並非完美,後面幾集的劇情線就相對較弱,遠不如前面幾集來的精彩。
但不可否認,這仍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華語劇集。
從類型上看,本劇實際上是以鑒識科人員為切入點的刑偵劇。
而故事的主角方毅任(張孝全飾)正是一名有著鮮明性格弱點的鑒識官。
在最開始的那樁離奇案件中,他發現關鍵證物上居然留有自己失聯女兒的指紋。
於是,為了找到女兒,方毅任一邊暗中調查,一邊利用鑒識知識誤導警方。
同時,他還和報導案件第一手新聞的嗜血女記者徐海茵(許瑋甯)聯手,只為查清整個案件的來龍去脈。
而就在這個調查的過程中,劇集呈現了一幅邊緣人士的群像圖譜。
他們有過氣後飽受媒體「嘲諷」的過氣歌手。
有不為社會主流接受的同性戀。
有被大企業「霸凌」的小職員。
有只能活在陰影之中的盲人木雕家。
還有因「撕票」而懊悔終生的小市民等等。
可以說,借助這一樁樁「自殺」案件背後的諸多人物,劇集的題眼才變得愈發清晰起來,那就是對社會問題的關註與反思。
一如很多立足於現實的台劇,《誰是被害者》同樣在非常嚴肅認真地針砭時弊。
而且,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它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從整體基調上,劇集就毫不避諱地選擇用冷酷寫實的元素來完成世界觀的架構。
在劇中,媒體記者為了博人眼球不惜吃「人血饅頭」,警察為了利益黑白兩吃,媒體與商家之間有著龐雜的利益關係。
而圍繞著劇名「誰是被害者」,劇集所拋出的質問,則指向了每一位觀眾。
「被害者」是社會上每一個被忽視的普通人。
原本有著鮮活的生命,卻因為來自家庭、媒體、輿論等各個方面的壓力或傷害,而最終走上了悲慘的道路。
所以,你以為那一個個「被害者」是因為自殺而死?
不,他們更是被無法接納自己的社會和滿懷惡意的人群「殺死」的。
當然,本劇的不少情節也讓我聯想到一個人的成長與其原生家庭之間的必然聯繫。
比如,身為警察的寬哥與兒子之間的關係一直存在隔膜。
再比如,方毅任因為工作忙碌的緣故,和女兒江曉孟之間感情疏離。
凡此種種,都在警示著我們,無論何時,都不能忽視家庭關係和親子關係。
其實,除了懸疑推理、針砭現實之外,本劇的表演也非常值得一提。
張孝全飾演的方毅任和許瑋甯飾演的徐海茵,兩個角色由於性格反差而產生了極強的戲劇性和看點。
方毅任,因為患有亞斯伯格症而不擅社交,一心投入在鑒識證據上。
平日裡,他表情木衲,無法與人正常相處。
但救女心切的他,也不是沒有失控的時候,在車上悶頭髮泄一通,就是他疏解情緒的最佳方式。
徐海茵,則是一名遊刃有餘的社交達人。
作為媒體記者,她在江湖上吃得很開,為了熱點新聞,可以輕易「蠱惑」任何人。
看似毫不相關的兩人,卻在劇中因為共同利益走到一起,碰撞出奇妙的化學反應。
而令人欣慰的是,通過案件本身,我們也能夠清晰地看到兩人的成長與改變。
因為忙於工作而疏遠了女兒的方毅任,一度鑄成大錯。
他在最後當面向女兒江曉孟道歉,並終於懂得了親情之愛的重要。
因為父親曾想要帶著全家去自殺的往事,徐海茵的心中始終有一塊無法抹去的陰影。
而在最後,當目睹了這一系列的「自殺」案件後,她則幡然領悟,達成了與過去的某種和解。
說到底,兩人都在經歷過人世間的無常與痛苦之後,重新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那是情感的依賴,是相伴的溫暖,更是每個人默默堅持下去的希望與勇氣。
>年度大尺度華語劇,看到最後忍不住飆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