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儷分享「孩子叫不動」的解決小妙招:這真不能隻怪孩子

  剛看到演員孫儷發的一則微博,描述超模王雯琴跟她分享對付家裡三個孩子「叫不動」的小妙招。

  因為總是叫不動三個孩子,什麼事情都要喊上十七八遍,還不一定有效果,王雯琴就想了一個辦法。

  她把自己要說的話,用上海方言,直接錄在手機裡,比如「吃飯了吃飯了!洗澡了洗澡了!刷牙了刷牙 了!睡覺了睡覺了!」

  等到該做這件事情的時候,王雯琴就開始在孩子們面前單曲循環,讓孩子知道現在該幹什麼了!

  孫儷在微博最後說:「願大家越來越好,身體健康,在育兒的道路上不上肝火!」

  哈哈哈哈!真的是人間真實!

  我這隻養了一個兒子的中年老母,都經常因為叫不動他而發怒,可想而知養了一個兒子兩個女兒的王雯琴過得是什麼樣的日子!

  只是細細思量一下,王雯琴用這種單曲循環的「唐僧念經」式的方法,真的能夠叫得動孩子們嗎?效果能夠長久保持下去嗎?

  事實的真相可能只有一個,那就是「未必」。

  【1】

  孩子為什麼「叫不動」?

  有一位媽媽記錄孩子的成長日常,說前一天和當天早上起床,孩子不僅墨跡而且站著不動。

  父母生氣發了火,孩子更是委屈地哭了,說爸爸罵他了。

  媽媽傾訴說遇到這樣的孩子真的心累,不管什麼事叫他都是站著不動,雖然孩子發育有點兒遲緩,但是父母很難控制心裡的怒火。

  可以想像得到,早上起床,既要刷牙洗臉又要吃早飯,孩子卻怎麼也叫不動的時候,父母真的很難做到不發火。

  但是孩子卻並不那麼乖順地聽父母的話,甚至還會跟父母對著幹,父母讓「朝東」,孩子偏偏要「朝西」!

  孩子為什麼就是「叫不動」?其實真的不全是孩子的錯,而是孩子不同階段成長髮育的特點決定的。

  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在《心理咨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養育溫暖而勇敢的孩子》中分析說:

  1-2歲的孩子處於自我中心期,他們專註於自我探索,因為過於專註,根本「聽不到」父母說的話,父母當然叫不動他們了。

  而3-4歲的孩子的自主意識開始發展,他們想要被尊重不想被命令,這種執拗行為會讓父母的話,在他們聽來就是「耳旁風」。

  5歲以上的孩子,自主意識發展更加成熟,並且逐漸出現反叛心理,父母想要讓孩子言聽計從,那更是難上加難了。

  父母都想養一個既聽話又乖巧的孩子,但現實往往非常「打臉」,孩子越大越「叫不動」,孩子越多父母越「帶不動」!

  【2】

  父母到底如何「叫得動」孩子?

  我有一個上小學六年級的兒子,當媽十多年來,我已經逐漸從一個雷厲風行的「虎媽」轉變成只求自保的中年老母。

  從要求兒子「隨喊隨到」,到只要不再「雞飛狗跳」,我算是明白了,想要「叫得動」孩子,父母要抓得住以下三點:

  首先,放棄打擾中斷,給孩子專註。

  博主「奶油媽媽」分享閨蜜的煩心事,說閨蜜做好了飯喊兒子吃飯,結果喊了五六聲後,兒子才磨磨蹭蹭地走過來,閨蜜氣得一肚子火。

  後來閨蜜給兒子切了飯後水果,喊兒子來吃,可是兒子正在看電視,閨蜜看兒子沒有動靜,氣得上前就是一巴掌,把兒子打得愣住了,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挨打。

  當孩子正在專註地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父母盡量不要打擾孩子,尤其是不要大聲吼叫,打孩子的行為更是堅決不允許。

  有調查顯示,70%的孩子入學後,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專註力差)的問題,並導致各種學習問題的產生,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也很難獲得成功。

  在情況允許的時候,父母要給孩子鍛煉專註力的時間和空間,盡量不打擾孩子,讓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專註地做自己的事情。

  在必須做某件事情的時候,父母可以走到孩子身邊,輕聲細語地跟孩子協商,讓孩子能夠輕松愉快地從上一個情景中轉換到下一件應該做的事情上來。

  其次,放棄重復嘮叨,給孩子自主。

  王雯琴用手機錄下「吃飯了!洗澡了!」這些話,然後反覆在孩子耳邊播放,最後孩子看似聽話照做了,但其實內心是反感甚至崩潰的。

  日本教育專家山崎房一在《不急不吼做媽媽》中說,父母說話嘮叨又重復,會導致孩子在情感上疏遠父母,要麼會發泄對父母的不滿,要麼會把憤怒潛藏在內心深處。

  當父母發現「叫不動」孩子的時候,一定不要反覆地喊叫,反而應該給孩子自主的權利,讓孩子決定「自己的事情何時做」。

  前一段時間的國慶假期裡,我兒子因為沉迷玩耍,每天晚上半個小時的練鋼琴時間早就忘得幹乾淨淨了,他不提我也不問。

  到了10月4日,我問兒子這事兒怎麼解決?他想了一會兒說:「媽媽,我這幾天也玩得差不多 了,從今天晚上開始,每天練一個小時吧!」

  父母要相信孩子,他們是有權利更有能力安排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父母越是給孩子充分的自主權,孩子越有可能表現得更棒。

  

  第三,放棄批評指責,給孩子鼓勵。

  「你耳朵聾了嗎?喊你十八遍都聽不見!」「你看你這副死相!喊你寫作業聽不見,一看見有好吃的就跟餓死鬼投胎一樣!」

  這樣的話是不是覺得特別耳熟?當孩子把父母的話當成「耳旁風」的時候,脾氣暴躁的父母,很難做到不發火,批評指責更是家常便飯。

  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說,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父母不想把孩子養成仇人,就要放棄對孩子的批評指責,而是換成鼓勵的話語,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這樣說:「媽媽剛才喊你,是不是沒有聽到?現在是寫作業時間,趕緊先把作業寫完,你就可以自由 地玩耍啦!」

  父母越是能夠從孩子的角度理解和接納他們,孩子越是能夠聽從父母的話,自然不會出現屢喊屢不睬的情況了。

  【3】

  想讓孩子「叫得動」,考驗的是父母。

  前兩天,學校組織階段性測試,同事王姐的女兒考得很不理想,氣得她一天不想搭理女兒。

  然而當天晚上,王姐的氣還沒消,原本就磨蹭的女兒,再一次把她氣得火冒三丈。

  原來女兒一邊寫作業一邊吃小零食,王姐讓她先專心寫作業,女兒跟沒有聽到一樣,依然把小餅乾咬得嘎嘣脆。

  王姐一直忍著耐心,等女兒寫完作業後說:「趕緊把手洗乾淨,咱們下樓去練跳繩。」

  女兒卻念叨著肚子吃得太撐,問今晚能不能不跳繩了?

  王姐終於忍不住朝著女兒咆哮:「我讓你不要吃零食,你不聽!我讓你去跳繩,你還是不聽!你就是成心要氣死我是嗎?」

  女兒一看這陣勢,趕緊拿起跳繩下樓去了,而王姐已經氣得快要喘不上來氣了!

  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這大概是所有父母必然要經歷的過程,要跟孩子不斷博弈並且尋找彼此之間和諧相處的平衡方式。

  「叫不動」還是「叫得動」孩子,很顯然是一個擺在臺面上的選擇。

  但是我們應該明白,父母「叫不動」孩子,不一定全是孩子的錯;父母「叫得動」孩子,肯定也不是父母的「福」。

  作家林清玄說:「不管是什麼樣的孩子,愛是最好的教育,而表達愛最好的方法是歡喜、 鼓勵與讚賞。」

  當孩子「叫不動」的時候,父母最好的小妙招,其實就是愛,因為愛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源,更是讓父母經受住孩子成長中各種考驗的源泉。

>孫儷分享「孩子叫不動」的解決小妙招:這真不能只怪孩子

同是引蝴蝶,唐嫣口紅搶鏡,孫儷「爭寵」太刻意,兩版香妃反差大

尋夢園

易烊千璽T六月刊成熟大片胡渣造型好野

尋夢園

孫儷穿露肩裝亮相照片曝光,穿衣搭配引起熱議,網友:太招搖了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