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TalkOP海道-航海王論壇-航海王分析區****
作者ID:翅膀不是裝飾物
首發日期:2019.8.18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為腦洞流,與原作關聯性不強,娛樂一下,不必太當真哦。
一.名字
這位男性天龍人,名字叫恰爾羅斯。
恰爾羅斯,是父親和親人的對這位天龍人的稱呼
卑賤的仆人和普通百姓,需要叫他恰爾羅斯·聖
聖,是對男性天龍人的尊稱,並非天龍人本來的名字。
宮,就是對女性天龍人的尊稱
宮,暫時不可考,但是在漢語里,宮一般指【帝王的居所】,這也符合女性天龍人的身份,【世界的主宰和帝王】
而聖,就和基督教有很深的聯繫。
在203話《非常可疑》中,羅賓曾經提到過塔佛大教堂
塔佛大教堂的日語原文是【タフ大聖堂】,即【苦難教堂】
【大聖堂】,在日語里專指基督教會的教堂。
阿拉巴斯坦是二十貴族之一,而天龍人男性的名字里,帶有【聖】,這兩種稱呼,很可能是有歷史上的淵源。
基督教中聖,即Saint,聖徒之意。
Saint的詞源,源之拉丁語Sanctus,翻譯成古希臘語就是ἅγιος,而ἅγιος在古希臘有聖潔的意思。
聖徒崇拜現象源遠流長,但在10世紀之前都只是地方教會的一種自發行為,並沒有特別的程序和儀式。
到5世紀後才出現所謂「精修聖人」,而「列真福品」則是15世紀才出現的,17世紀以後逐漸變為「封聖」的先決條件。
在現代天主教的教義里,聖徒的定義非常寬泛,無論是人間還是天堂,具有特別美德和修行的基督徒,都可以被稱為「聖徒」。聖徒也可以是我們的父母和祖父母,或是任何我們所愛之人。那些或許並不完美,但依然痛苦和失敗中繼續保持前行和討主喜悅的基督徒,都可以被稱為聖徒。
貼一下我最喜歡的雷茵霍爾德·尼布爾《寧靜禱文》。
上帝,請賜予我平靜,
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
給予我勇氣,
去改變我能改變的,
賜我智慧,
分辨這兩者的區別。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the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總而言之,聖徒即是對有功有德的基督徒的代稱。
如果天龍人的祖先真的創造了世界,那麼天龍人的祖先就是God,海賊世界的上帝
天龍人是上帝的後裔,名字里的宮與聖,就有聖徒和聖者的含義。
考慮到天龍人的身份地位,聖徒這個詞沒有聖者準確,不能彰顯天龍人不可一世的地位。
所以,恰爾羅斯聖,即為【聖者恰爾羅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頭盔
與天龍人的聖者的名字類似,天龍人所戴的頭盔,也有很強烈的宗教意義。
圓形的泡泡頭盔,源頭可以追溯到巴索羅米·大熊的《Bible》封面。
在現實世界的歷史上,出現在聖經封面上的,是耶穌·基督
耶穌·基督和聖徒在藝術作品中,往往帶有聖環
Halo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宗教里都有體現。
釋迦摩尼
聖徒
基督與天使
伊凡·亞歷山大的畫像
最後的晚餐
在佛教傳入中國後,道教的神像也開始流行起光環。
隨著現實主義在繪畫藝術中的普及,宗教人物頭頂的光環往往會給構圖帶來不小的麻煩。
於是光環慢慢演變成金色的圓盤,附在聖徒的頭頂,或垂直於後面,有時甚至是透明的樣式。
光環在各個宗教,都有聖潔和智慧的含義。
在航海王的劇情中,天龍人的頭盔也帶有這樣的含義。
頭頂光環,名字稱聖,雖然天龍人在劇情里邪惡透頂,但是尾田老師卻暗中把天龍人的身份塑造成【聖者】,不知尾田老師用意為何。
這張用馬賽克拼接成的查士丁尼一世的畫像中的光環,讓筆者有點浮想聯翩
這種馬賽克光環的質感太像一頂草帽了
三.空的王座
空的王座,是存在於古希臘文明、佛教、基督教中的宗教用語
空的王座,即為Hetoimasia,Etimasia,prepared throne,Preparation of the Throne,即為【等待中的王座】或【空的王座】
在基督教之前,就存在空的王座的叫法。
亞述的浮雕就描繪了公元前1243年,國王Tukulti-Ninurta跪拜於空王座前。
佛教中空的王座,也遠在基督教之前。
佛教的繪畫藝術中,佛祖釋迦摩尼的涅槃,往往就用一張空座來表達。
空的王座,常見於佛教藝術文化中
而基督教中空王座,大多是無背椅子,即為thronos
椅子背後立有十字架,椅座上放有耶穌·基督的福音書和一件代表耶穌衣缽的上衣
象牙雕塑,天使立於空王座兩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頭盔,名字,空王座。
尾田老師在天龍人的設定里,明顯從基督教的歷史和文化中進行了廣泛的取材。
在依姆大人的一處的分鏡里,我們可以清楚看清侍女的輪廓。
背後的頭巾略微揚起。
這名侍女,戴著修女的頭巾,她是一名修女。
依姆大人,艾尼路,烏爾基,都是身邊有修女侍奉的人。
烏爾基還多了個尼姑
那就隨便考據一下尼姑吧。
尼姑,(Buddhist nun)是中國對比丘尼的俗稱,比丘尼為梵文Bhikssuni的音譯,亦譯作比呼尼等。意譯為乞士女、除女或薰女;亦稱沙門尼或簡稱尼。略不合佛教規儀,是結合中國民俗產生的稱謂。
佛教稱謂亦稱為「尼」。例:出家為尼,落發為尼同時也是比丘尼的俗稱。女子出家後受過具足戒者。比丘尼是指歸入佛門,受持具足戒的女子。五眾、七眾之一。最早出現於南北朝時期。比丘尼為印度梵文Bhikssuni的音譯,亦譯作比呼尼、苾芻尼、備芻尼等。意譯為乞士女、除女、除饉女或薰女;亦稱沙門尼或簡稱尼、尼僧。
在大陸佛教史上,比丘尼之貢獻雖不如比丘之多,然其中亦不乏戒行精嚴、學優行粹之修行者。依《比丘尼傳》書中所載,由晉代迄梁武帝之間,大陸佛教界即已有不少傑出之比丘尼。如道容‘戒行精峻’(卷一),令宗‘學行精懇,開覽經法,深義入神’(卷一),慧果‘常行苦節,不衣綿纊,篤好毗尼,戒行清白’(卷二),慧耀甚且燒身以供養三寶(卷三),凡此皆足令人欽仰。
古代世俗女子雖有讀書識字者,然真能登台講說者則極少見。《比丘尼傳》書中所載之比丘尼,則頗有能登台講解經律、著書立說者。晉穆帝時,妙相‘每說法度人,常懼聽者不能專志,或涕泣以示之’(卷一)。齊武帝時,曇徹‘才堪機務,尤能講說。剖毫析滯,探賾幽隱。諸尼大小,皆請北面’(卷三)。智勝研讀律藏,‘自制數十卷義疏,辭約而旨遠,義隱而理妙’(卷三)。由此諸例,可以窺見比丘尼在大陸早期佛教史上地位之一斑。
至於二十世紀的後半階段,比丘尼也是台灣佛教的中堅分子。不唯人數遠較比丘為多,且頗多能獨當一面,弘法利生者。如證嚴創辦慈濟功德會,興辦大型醫院及大學,其弘法事業規模之大,為前此之台灣所未有。恒清為美國威斯康辛(Wisconsin)大學博士,身任台大哲學系教授,且掌理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對台灣佛教高等教育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其他方面之傑出比丘尼,在台灣亦為數甚多。種種跡像皆顯示出,在現代台灣佛教僧團里,比丘尼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航海王中天龍人文化大考據-基於佛教·基督教的深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