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敘述性詭計,指的是作者利用文章結構或文字技巧,把某些事實刻意地對讀者隱瞞或誤導,直到最後才揭露出真相,讓讀者感受難以形容的驚愕感。
本周有一部動畫的第9話給我帶來了巨大的震撼!這種震撼真的是讓我對著螢幕連拍手帶叫好加上尖叫持續了5分鐘之久。
可能你沒聽過【敘述性詭計】這個詞,今天就先從這部《彼方的阿斯特拉》說說吧。
作者/新番の狼
編輯/動漫新番工作組
還是列一下目錄吧,這樣方便大家梳理邏輯,也能讓我自己明確要寫什麼。
1.《彼方的阿斯特拉》概況
2.《彼方的阿斯特拉》如何體現敘述性詭計?
3.敘述性詭計的定義
4.敘述性詭計的優點和缺點
5.敘述性詭計還在哪些動漫出現過?
6.敘述性詭計的核心
7.動漫中的原理遠不止敘述性詭計
《彼方的阿斯特拉》概況
《彼方的阿斯特拉》是改編自同名漫畫的19年7月新番,於19年7月3日開始放送。動畫的第1話就用高質量的50分鐘給所有觀眾以震撼,在表現【宇宙的浩瀚和身處其中的孤獨感】上,製作組的確是非常用心。
故事講述了在未來9個被湊到同一班級的同學們去宇宙中進行【行星露營】,而忽然出現的迷之球體將他們傳送到了5000多光年外的宇宙中。
9個孩子每人都身懷絕技,彼此團結起來乘坐撿來的飛船在5個行星補給物資,在其中了解事實真相的他們決定回到自己的行星對父母、對命運進行反抗。
在第一集之後的劇情,動畫其實展現出了一些設定BUG等缺點,但由於每一話結尾都有一個新的劇情反轉,令懸疑感從未減退,使得動畫在B站的評分仍有9.7分之高,豆瓣上也進入了8分大關,可以說是相當不錯的成績。
說了這麼多,《彼方的阿斯特拉》的第9話怎麼就神回了呢?
《彼方的阿斯特拉》如何體現敘述性詭計?
以下包含動畫版劇透,沒有補全動畫的觀眾請謹慎閱讀
在之前的故事中,動畫除了介紹每個人的身世經歷外,還在第3話提出了【9人中有一個是隱藏的刺客,ta想以自殺式襲擊的方式讓包括自己的所有學生全都命喪宇宙】這一大前提。
在前8話的劇情發展當中,動漫一邊對作為補給站的行星進行了描繪,體現出了科幻動畫特有的魅力;一邊也不忘對每個孩子進行塑造,通過身世互爆、處事態度、遇事的應激反應,讓每個角色都豐滿了起來。
而就在差不多萬事俱備,接下來的劇情將是和平日常之際,9個人提出了令所有觀眾全部傻眼的事實——他們要與之抗爭的命運、要回去的星球、要與家人有所了結的行星根本不是地球。而中途被9人救助的、觀眾幾乎以為她才是暗殺者的新角色波麗娜·里維斯卡亞,她才是地球人。
沒想到吧,主角團壓根就沒提過自己的行星是地球!這種刻意忽略重要設定,在作品中期、後期才講出來真相導致觀眾充滿驚愕感的做法,學名就叫做:敘述性詭計。
敘述性詭計的定義
既然是詭計,它是不是就是一種「使壞」呢?其實從結果來說,是的。
敘述性詭計在百度百科中的定義如下:
「敘述性詭計」是指作者通過敘述,主觀介入故事,以敘述手法刻意誘導讀者向假象 的方向靠攏的一種講故事方法,即作者通過講述故事,在講述中用講述方法故意避重就輕誤導讀者,利用讀者與故事只能通過作者敘述這唯一的管道進行聯繫,而在管道上做文章,用敘述方法隱瞞或曲解情節就是「敘述性詭計」。
最先運用這一手法的,應該是英國女偵探小說家阿加莎·克里斯蒂。
此定義的關鍵:
①刻意誘導:不是無意的BUG,是處心積慮的陷阱,要看作者是否主觀有意為之。
②避重就輕:選擇的都是一些不涉及核心問題的事件來講述。
③唯一的管道:讀者了解的事情並非是全貌,而只是作者或製作組呈現的世界。
④用敘述方法:運用的不是修辭、象徵等手法,而是敘述方法。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地上有100元人民幣,和一塊骨頭,為什麼小明撿起了骨頭?因為小明是一條狗。
這就是一個簡單的敘述性詭計。對於【撿起骨頭還是人民幣這個決定】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小明的物種,而這句話中不但沒有提小明的物種,甚至還給它起了個常見的人類名字,這就是刻意誤導。
敘述性詭計的優點和缺點
任何手法都會有優點和缺點,敘述性詭計也自然不例外。
優點方面:
敘述性詭計因為其性質能夠給觀眾帶來一種震撼和驚愕的感情。這種感情是源自對之前所有自己認為的世界的顛覆造成的。這種震撼與驚愕,是文學所帶來的感觸,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
從感性層面,雖然觀眾自己雖然是被騙的一方,卻仍能為作者巧妙的設計拍手叫絕。這種反差會給觀眾們帶來不一樣的感性體驗。
缺點方面:
手法需要隱蔽性。讀者如果提前通過作者的敘述能夠猜到一些不對勁,或者說對「詭計」有所預防,那麼敘述性詭計本身也就達不到相應的結果,或者可以說成是失敗了。
不夠熟練地刻意運用本手法,容易令觀眾感到「惡心、憤怒」。例如,一個偵探千方百計尋找兇手,最後被助手得出結論偵探本身就是兇手,這種「喂屎」一樣的結果容易令作品整體觀感極度降低,甚至令觀眾【想撕書、想摔手機】。
敘述性詭計還在哪些動漫出現過?
敘述性詭計由於其性質,在【推理作品】和【邏輯性較強的作品】中被廣泛使用,可以說是它的「本職領域」了。
但也不全如此,一些搞笑動畫,如果運用本手法,反而會因為其反差達到更好的效果。在放聲大笑之前還能長嘆口氣大聲叫出兩個字「臥槽」!
例如:本季新番《女高中生的虛度日常》第8話:
動畫剛開始慣例講【很厲害的事情】,而話還沒說完「阿宅」就睡著了。讓所有人覺得之後的劇情肯定是第二天。
但第8話最後卻將這超級離譜的故事中止,回到了開頭「阿宅」睡著的場景,由此所有觀眾才剛剛知道【原來這一整集,都是「笨蛋」所說的「厲害的事情「】。
而在敘述性詭計的「本職領域」中,諸如《冰果》也有很明顯的運用。
《冰果》中的第10話,奉太郎將劇本改編成了【錄影師就是兇手】這樣的結果。雖然奉太郎之後發現這樣的改編是錯誤的,但也正是【提供影像的人不會是故事中的人】這種默認的常識成了《冰果》中那部校園祭作品誤導觀眾的關鍵點。
當然提到厲害的敘述性詭計必須要說《失落的歌謠》了!
《失落的歌謠》是從B站評分5.8分經過第8話直接升到了最高9.5分的神級作品(如今B站評分保持在9.4分)。《失落的歌謠》在之前的所有故事中,我們一直以為女主角琳和被利用的公主菲尼斯是同一個世界上的兩條故事線。
結果直到第8話徹底爆發。女主角琳在同一個地點見面時菲妮絲早已是二周目的菲妮絲了,原因是因為她們二人根本就不是一個時間線中的角色!
甚至在後面的劇情中直接講出【琳就是菲妮絲的歌聲創造出來的人】這種令所有人拍案叫絕的展開。
借此,之前劇情中自相矛盾的缺點,也在【雙時間線】這個真相下,全都變成了優點,一切都重新連接,組成了一個與之前觀眾的感覺完全不同的故事。可以說是敘述性詭計在動漫中運用的最強存在。
舉了這麼多例子,如果用一句話來簡而言之概括敘述性詭計,又是什麼呢?
敘述性詭計的核心
按照定義和例子,我們其實可以得出敘述性詭計的核心其實是【作者有意的誤導】。
是的,最關鍵的其實在於作者的意圖。其實許多作品,只是普通的倒敘或者插敘,例如《不吉波普不笑》,很多人看了第一話的感受是【沒看懂】,造成這種沒有懂,並不是作者的誤導,而是在插敘的手法下,觀眾並沒有得到足夠的信息去理解故事的全貌。
然而從觀眾的體驗出發,是否是作者有意誤導很難有一個絕對的劃分標準,例如有些人看《不急波普》的第1話,就是覺得作者在誤導我們不吉波普是個擅長說謊和偽裝的超能力者(實際上是被附身的雙重人格)。
類似於這種含糊的感受,有可能是刻意誤導,也有可能是無意間的結果,這就要實際去問作者了。但實際中,我們並不會這麼做,我們只會將一些明顯的誤導提出來作為典範加以分析,一些並沒有引發巨大的【愕然感】的誤導,我們則忽略不計,不會強行說其是敘述性詭計。
到此為止,敘述性詭計已經介紹的比較完整了。然而我更想說,發現動漫背後的原理才是我希望大家從這篇文章學會的。
動漫中的原理遠不止敘述性詭計
許多人經常一棒子打死動漫領域:說動漫就是小孩子看的東西,看動漫都是不成熟的體現。學了今天的知識,大家就可以進行反擊了。
然而我們從動漫中能夠學到的可遠遠不止一個小小的【敘述性詭計】。如果你用追根溯源的思維去思考,你會發現動漫中的學問簡直是大了去了。
從日本的歷史、文化、民俗,到各式各樣的神話體系,再到許多諸如「反烏托邦」這類文學分類,再到分鏡、轉場等拍攝領域,又再到激勵事件、鴻溝等編劇系統……
同一部動漫,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也會有不同的知識體系可以談及。就拿今天所說的這部《彼方的阿斯特拉》,如果放在硬派科幻的角度去解析,我就會偏向於介紹科學知識了。
我們喜愛動漫,但我們想的、做的完全可以比單純的喜愛更深一層。
因為喜愛所以透徹,因為透徹所以精通,因為精通所以專業,因為專業所以能【說出更有影響力的話語】——到時也許能改變中國動漫界的話語。
>動漫背後:從7月動畫《彼方的阿斯特拉》,談動漫中的敘述性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