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多月以後,小A再一次聽見那句帶著戲謔的「阿諾撒」時,準會想起女高PV公布時他用遍搜尋引擎發現在中文互聯網里居然沒有一個漢化版本的那個遙遠的夜晚。當時,女高pv是一個用聲優表吸引注意的視頻,早稻田的問題發言回響在耳邊,羞恥異常,順著進度是雜亂的片花,每一張截圖都只是將將好,讓人回想起許多許多符合七月的喜劇
是的,七月在這幾年幾乎總會和「弱勢季度」「全靠喜劇」之類掛上聯繫,但是同樣,七月番也總歸會如同七月的熾熱空氣一樣,在焦慮無力之中與細微之處邂逅一陣清風,幾點樹蔭,在萬馬齊喑之中遭遇痛快。去年此時,也許他們是《來玩遊戲吧》那狂野痛快如同喝下火鍋湯底一樣灼燒的快感,也許是雖然有些名不副實但是給予過無限期待的《少女歌劇》,亦或可能是《高分少女》別扭3D之中蘊藏的時淚與朦朧愛情……
而這個七月,與我而言,這樣的角色屬於《女子高生の無駄づかい》,屬於這樣一部用喜劇外皮包裹著,除去笑點的力度與共情完全本壘打,在歡笑之餘的現實,劇情零散主線的齒輪轉動時帶來的一陣陣突破以及雖然頗有點要素堆疊卻忍不住想要GKD,GDD的種種人設與人際關係之中,這部作品的笑與淚卻實實在在讓這個沉悶,悲傷,神經衰弱的季度有了那份笑容與流逝已久的高中眾生與回憶味道。
- 多重花樣之中的喜劇運行
如果要讓我用一個詞語去形容女高,大概這個詞語就是「豐富」,即使整個作品的主舞台都是櫻高(怎麼那麼多都是櫻高啊,這縮寫容易歧義啊),但是這12集動畫走來,整體作品的喜劇化情節的安排與運行,卻並不顯得重復而漸漸高開低走。這一點就已經在這個眾多帶有正經故事脈絡,甚至被當成正劇的動畫作品宛如脫模成型一樣機械重復,偏差值除去畫風,名稱就只剩下脫模的手藝嫻熟與否的時代,讓作品具有著強大的黏性。(某種程度上,這也是這樣一部開局近乎白板無宣傳的作品能夠一路成為本季度B站追番人數第四的原因)
同《來玩遊戲吧》那衝擊性的演藝和瘋狂遊走在邊緣之上的「問題」發言,女高之中的喜劇安排,除去對於笨蛋田中(特別是蘿莉個人回)的表現方式是一種斷線飄忽,甚至有點刻意賣蠢以外,對於其他角色的喜劇化安排,更多的並沒有那麼多直觀上的衝擊感,而是在以類似於小品,漫才這樣的語言類節目的運行方式埋包袱與抖包袱之中完成的喜劇效果。
比起《來玩遊戲吧》的顏藝大賞,女高的笑點可以說是既溫柔又獨特
例如第七話中二個人回之中那一段防毒面具詛咒安排之中,這里製作組在安排劇情的時候,將魔女的魔力效果的實際效力於此隱去,讓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處在一種不對等的信息之中。與此同時,在前半段利用田中的非理性,一方面利用這種設定之上的非理性推動劇情的運作,另一方面進一步弱化前半程包袱部分的邏輯性,讓觀眾將這一部分的笑點定在那一段脫線組合的靈魂默契;而在此之後,在後半程回收詛咒梗的時候,整體劇情的爆點也並不是包袱之中接二連三的卡在木板的詛咒回收,而是用木板事件貫穿帶來的頗有現實並感的自拍,引起回憶和共鳴的拍手和那首雖然一本正經敘述校史卻歌詞處處神經病的校歌。而當這些充滿著力度的笑點結束之時,回想起魔女提到的詛咒,面具的使用者與後面卡板的聯繫,那股子希區柯克式電影之中利用自身想像去製造恐懼帶來的效果,和全集之中草蛇灰線法的運用,都為這一集的喜劇運行和回味長度增加了足夠韻味。
這一話的前後呼應在原漫畫中並沒有這樣安排,製作組的恐怖電影設計實在是用心良多
這份喜劇進行的多元,讓這部第一印象就是那種「七月特供沙雕番」的作品在喜劇方面,不只是從笑點的選擇上,帶有著不同流派對於「喜劇性」與喜劇定性的表征,更直接地讓這出並沒有那麼多空間的日常漫才即使是經過了十二集,有著搞笑能量的起伏不定,卻也總會一次次會被難以確定卻似乎永不枯竭的設計帶來期望(就像即使是有點正派穩妥的最後一集,在最後ED部分的斷片設計依然頗感趣味),給這個缺少趣味的夏季總歸有了可能性。
- 來加塞點「壞氣氛」的東西吧
作為一部定位就是搞笑的作品,喜劇性當然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而笑容這份並不真空的反映,也並不等於脫離於現實的賣醜或者段子,即使不考慮諷刺劇,喜劇與生活,與現實也終歸是如影隨形。不過對於女高來說,這份通常作為喜劇代入感與包袱源泉的現實,則以一種更加主體的形態成為作品的構成。
現實化處理在這部作品之中,除去這部漫畫的起點就是作為現實中低所得P的宣傳,在第十一集放出那兩首V家曲翻唱之後,低所得P的推特關注人數一瞬翻倍,更是在作品之中,在許多內容上寧可選擇並不合作品氣氛,選擇放棄許多許多可以安排上喜劇內容的地方,而去一本正經的處理,解決。
女高動畫最直接的幫助,可能就是把漫畫中只是歌詞的V曲變成了最棒的配樂
回歸到第十話,第十一話,第十二話這三個帶有著比較強烈主線劇情色彩的集數,毫無疑問,這幾集在整個動畫的各個分集之中在包袱的安排密度上,在笑點的重要性上,都被很大程度上進行了弱化,比起有病回的沙雕笑點密布,比起八九集標題就表現出來的要賣人設,要靠著awsl這個第一生產力,最後三話之中,本身不管是三人組交集的起點,死宅和早稻田命運的再邂逅以及豬場劇情都是具有著眾多可供製造笑點的地方,畢竟解謎什麼的也算是喜劇常用的矛盾衝突安排。而最終,作者和製作組則選擇了可能是最不合主題的正經安排(甚至動畫部分安排三人組重聚時,製作組還把超市試吃處這個有點小奇怪的地點換得更加正常)。這樣的劇情設計與安排倒像是在通常讓樂子,吐槽構成的高速車流之中加塞進很多過於正常甚至感性過頭的慢速大巴一樣,過於不考慮目標觀眾的預期而顯得突兀,不對勁甚至帶有著車毀人亡的危險(後幾話的風評在某些層面來說也確確實實有剮蹭,即使在相當對味兒,進行的果敢無比的第十一集,即使這里有著來自於作者自身經歷的強力加成,最後還是會在不少地方看到覺得這里太不和氣氛等等說法)
豬場的笑點更多還是在配音室的要素,但是從現實性來看,也是足夠正經了
而對於我來說,這里的碰撞雖然聲音有點嘈雜,但是這里也並不是生命攸關的高速公路,卻有點像是遊樂園里面的碰碰車,失去了這些碰撞,也就很大程度上失去了這部作品那份不同於其他很多相似類型的作品的那一份與現實的良好貼合與置於真實境遇之中「ask for an answer」的那份實在感與真切感。
第十集被當做對照笑點包袱里面關於三人組早期的相遇分離重逢的劇情,實在談不上是愉悅的計劃,而是把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分離,由成績劃開的聯繫,由小團體構成的孤立與排斥以及那些必須面對的關鍵選擇之中擺上了台面。而在這一部分之中,田中為數不多的幾次一本正經(似乎其他幾處一本正經大多數也都是在回憶之中,這兩棲動物有點小坑啊!)搭配上機器人「我的人生自己做主」雖然蠻憑意志和中二感,但是卻給了這種現實之中的麻煩問題一個雖然並不總靠譜,但是實實在在的解決方向,而不是利用搞笑漫的自由度去摸了(即使這一部分的直接目的還是製造對照)。
同樣,對於第十一話這個徹徹底底的少女漫走向,雖然由於現在漫畫漢化進度,只是把整集動畫混合的幾話漫畫之中最起點的十三話有漢化(十三話那里還是那一集第一個有笑點的早稻田冥冥之中預感到Akane是女高中生),但是這一集對於充滿著樂子的身份異常,動畫改編部分對於這份屬於互聯網時代,帶著宅氣的情感情愫的正面面對,那份雖然有所波折最後卻被回應被作為生活帶來動力的情感,可能比起很多利用身份錯位去抖包袱,用躲躲閃閃去延長劇情的故事鏈,用這份尷尬去引發哈哈大笑來著不太適合於這部作品。但是從茜那份小鹿亂跳之中勇敢的選擇去跨過網路之中的數據屏障去有些大膽熱烈地抒發愛慕,到早稻田稍加提點便選擇去移除自己的偽裝去回應,再到最後那份回應在最後兩集中化作對於未來與夢想的答案,實在是忍不住說一句「好一個正派氣的喜劇啊!」
兩種不同的類型,兩種不同的境遇
相似的一種情愫,相似的一種場景
- 要素什麼的,即使一如既往,只要可口就沒問題吧
在今天這個媚宅早就不是新鮮詞,ACGN行業似乎已經用光了所有女性角色特徵,形成了一大批宛如流水線加工一樣的角色設定:臉上掛上眼罩膏藥就是中二,太妹人設總會帶有反差的純潔羞澀等等固定套路。而當我們來看女高這部作品時,這種要素察覺的既視感的的確確會過於強烈:中二敗犬(並不)的金髮設定,不茍言笑與鐵三角耳機不可不說的那些事,小個子蘿莉角色的外嬌內暖……說真的沒看作者採訪之前,真感覺這里面的角色設置是不是專門考慮市場喜好進行設計安排的(也正因為如此當採訪里面提到除去機器人以外,出場的角色里面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印記之後,ビーノ老師在我眼中一度就像在現實之中出現了一位畫漫畫的馬猴燒酒一樣(逃))。
相比於角色要素直白到變成外號以至於基本上記不住真名,劇情中各種要素,例如以無限CP制的死正經為中心的各種各樣百合營業,例如靠著田中的脫線來完成角色之間交集的慣用把戲,則當我摒棄掉自己對於除去笨蛋以外幾乎所有角色充斥的喜愛之後,還是會覺得這種通式有點太過堆疊。
但也正如標題和上文表現的,看動畫的時候,有什麼必要抑制對於角色的愛嗎?畢竟即使是定式思維之下的人設與要素劇情,每當看到死宅和自己一樣在床上發懶,看到死正經那種無時不刻透露出來的池面感與男友力,看到莉莉每一次在百合要素之中的飽食感,都會高效迅速自己臉上浮現出來的癡漢笑和手腳無規律抖動,陷入喜悅之中。
回歸理智,這些要素也並不是只有討喜(即使我並不覺得討喜很容易,即使是本部作品之中,沒有後面各集的加分,田中的風評可能也會是完全木大)。作者對於要素的利用,至少並不是要素驅動劇情,而是在合理的邏輯之下去安排劇情,在合理的劇情之中插入要素(這一點雖然基礎,但是在今天這個要素致勝的時代並不基本,某citrus無邏輯全為營業百合不也變成meme要素,甚至被神化成什麼節點了)。本部作品之中,即使是在絕大多數作品之中為塑膠小人做準備的泳裝回,作品在這里依然玩起了恐怖電影式的懸念製造,讓這樣一集本就為要素而生的劇集也變得後勁十足。而之前各集之中的百合要素,雖然相對密集,但是也基本按照三瓶監督所說的克制感(即使Passione公司上一部百合要素過多的作品正是剛剛黑過的citrus),在友誼和片段故事之中穿插進入一些止於羞澀的Yuri要素,讓這些要素劇情以一種並不過度的表現力存在於劇情之中,而不至於讓人不悅。
同時,在各種要素構建起來的人設之中,女高里面那些帶著反固有印象的成分也讓這些要素有了一些並不慣俗的部分。例如真實親女兒「死宅」當然里面看到低所得P上傳新歌時那種「露出心中胖次」的阿宅興奮態和對著ins和Pixiv上面不停點讚的場景當然會有一種強烈的投射感,但是作品之中的死宅卻可能是穿著打扮模式最豐富,還會私改校服之類很現充感的表現,動畫部分也沒有像大多數用宅女要素的作品那樣子給「死宅」安上一個有、陰沉的里人格,倒是實實在在感受到溫度與期待。要素的堆疊,本就可能是固有印象的再放送,而女高這部作品之中對於不少要素角色的修正與傾向,倒是讓這份可口帶上了一些並不固化,帶有溫度的美好了。
- 流動的,停滯的?虛度的,前進的?青春日常!
當第一次看到這部作品的標題時,我的第一反應應該是某種程度上《KON》的優哉遊哉,喝茶吹水與《男高》那種帶著冷笑話氣質的東西的混合。而當最後動畫完結之時,在我看來,比起說是一部搞笑番,這部作品可能和風評並不好的那些青春劇有著遠比想像之中大得多的聯繫。畢竟從動畫化來看,在不間斷的喜劇劇情之中,作品將青春期中對於友情與現實的關係,對於自身介於孩童與成年之間的身份模糊的應對(例如蘿莉這個角色在成長階段只有祖母存在,父母寄回的童裝某種程度上也呼應著蘿莉自身定格於此的身份特徵,而蘿莉個人回中的裝不良,化妝回中蘿莉對於「成熟女性」的向往則是轉變的進程),對於愛慕的立場,對於未來與夢想的實際觸感,這些問題,實在是青春文學的固定話題了。
毫無疑問,作品之中對於這些問題的處理,對於櫻高的設定,也正如作品本身的歡脫氣氛一樣,是一種烏托邦式的高中與青春。畢竟這部作品之中不只是沒有壞人,甚至可以說沒有陰影面,只有可以當做畫卷修飾的美好瑕疵(這可能也算是ビーノ老師自身消極思考的反向期許吧)。但是在這樣的理想條件之中,在標題直球「無所事事」的前提條件之中,作品依然並不只是一種停滯甚至如櫻才這種循環之中的青春(講道理就魔女那個實實在在魔法設定,真玩什麼螺旋時空我覺得比櫻才合理性高多了),而是一種正如辯證法的基本規律一樣「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的運行。
動畫的時間條走過了整個高一階段,第十一集結束部分那一段聖誕夜,在《little bunny》的歌聲之中,在死宅的淚眼婆娑之後,不變的是田中依然是一個貨真價實的笨蛋,不變的是蘿莉依然是那個特別特別聽話的好孩子;而另一方面,經過第九集之後,死正經這個衣櫃≈海瀾之家的猶疑的,不知道怎麼樣像一個普通女生一樣的池面穿上了浴衣(說真的就漫畫設定,死正經真的是太殘念了),而在第二集中畫了一會兒便開始廢宅狀態的死宅也開始真正把小學同學錄上面那份想成為漫畫家的願望變成實際的意願與動力。而這份不變與變化,也正是所謂「青春」,就像ED之中那樣,不變的是kirakira,變化的是周遭的一切一切
除去糖的可口,邁出正常交流的一步,學著去想好好打扮,也是成長的要素
雖然作品標題里面的「木大」過於顯著,雖然對於人生來說,很多很多我們花費的經過的都只是無意義的。但是,在無理由的罐頭笑聲之中,在周轉的一切之中,在不斷變化的一切之中,那份無駄之中的歡笑與認清現實之後的積極,才是這份虛度的價值效用吧
也許喜劇並不那麼適合談沉重的東西,青春什麼的當然是並不定式,不過那份歡笑之後的那份共振,那份屬於青春旁觀者的羨慕,那份感動之後忍不住下的無用誓言,也正是這部作品在拯救自己無聊乏味難受的夏季之外的贈品吧
>帶上笑容,無意義進發——《女高中生的虛度日常》完結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