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今日看點
10月27日,新海誠導演新作《天氣之子》中國發布會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行,受到動畫學院的邀請,小編有幸到來到發布會現場。1500人的報告廳座無虛席,現場氛圍活躍。三年前的11月,《你的名字》中國首映禮也是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辦,隨後這部電影在日本和中國都創造了多個「第一名」,新海誠也成為國內外炙手可熱的動畫導演。我們不禁要思考,新海誠到底有什麼魅力?
《天氣之子》發布會現場 攝影:郝昭
《天氣之子》於7月19日在日本上映,至今已經斬獲130億日元票房(折合人民幣約8.6億元),是目前2019年度日本電影總榜票房冠軍。該片講述了一位離家出走到東京的少年與擁有特殊能力少女相遇後改變彼此人生的故事。縱觀新海誠導演的作品,幾乎每一部都是以少年為起點,圍繞著愛與距離的主題,注重表達主角的內心情感世界。為何這樣的作品可以屢屢獲獎,捕獲當代人的心呢?
捕捉時代的聲音
每個人都有少年時代
大陸誕生在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有2.6億人。艾瑞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的泛二次元用戶規模將近3.5億。青少年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二次元文化在中國的廣泛傳播,龐大的用戶規模為中國動漫產業的發展帶來巨大需求市場。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特點,而互聯網一代渴望的則是尋找趣味相投的夥伴,渴望得到關心和這個世界的一點點回響。
新海誠曾經說過,如果自己的作品能給青春期的少年少女一些支持就很開心了。對於龐大的新生代,新海誠是可以捕捉到他們細微的情緒的人,更是有共鳴的同行人。他的細膩和對少年情感的珍視,都是新生代所需要的關注與愛。在青春的情境下,沒有理由不看新海誠。而青春過後,誰又不會懷念呢?
從《秒速五公分》因為距離而不得不分手的初戀情人到《言葉之庭》雨天的愛戀,所有的人都經歷過青少年,但是新海誠是把年少懵懂的愛表達出來,關注當代的少年也就是關注未來的他們,這是永遠不會消失的群體,中國二次元市場的不斷擴大加上中日之間相對較小的文化差異,把中國作為重點海外市場的布局不僅是新海誠的選擇也是時代的趨勢。
新一代審美的改變
不知不覺,我們從開始擁有文字的紙質印刷時代轉向了多彩的媒體視覺藝術與紙質傳播媒介共存的時代。我們可以選擇2D、3D甚至4D的娛樂作品。但由於技術的成熟和發展需要時間,首先誕生在互聯網時代的兒童先接觸各類漫畫和2D的動畫而後才是3D和各類VR、AR作品。部分人在青少年時期養成的喜好和傾向在成年之後也會繼續保持,也有部分人的喜好轉變為懷念。
不知不覺新一代的審美已經轉為「二次元審美」,即便不是核心二次元群體,但我們表達時所用的表情包和所討論的娛樂產品往往都是二次元的產物。喜歡簡潔、溫暖的場景,創造了「日系風格」等詞匯,對於電視、電影、動畫、漫畫等虛擬的視覺二維世界絲毫不排斥,在互聯網上積極維護社交、通訊工具上的個人形象。相對於現實世界,更容易創造改變的二次元世界變得更讓人喜歡。
新海誠不僅僅是時代審美的感知者,更是引領者。新時代比以往更追求向內的表達,更加注重對美的無限想像和追求。細膩的表達和人物情緒震動的捕捉是新海誠對這個時代的傾聽和表達。新海誠的動畫作品中多以大量的人物獨白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像《言葉之庭》中,女主角借《萬葉集》的短歌「隱約雷鳴/陰霾天空/但盼風雨來/能留你在此」來向男主角表明自己的教師身份(該短歌是教材中的課文),也含蓄表達對他的情意,男主角默契地同樣以《萬葉集》短歌「陰霾天空/即使天無雨/我亦留此地」來回應。這種含蓄的內心世界的描寫再加上唯美到極致的畫面,不僅符合新一代人的審美,也在無形中引導著未來的趨向。
創造真實的沉浸感
新海誠的作品多取自真實的場景,如:《言葉之庭》中的新宿禦苑,《你的名字》中的須賀神社、諏訪湖、飛彈市圖書館,《天氣之子》中的朝日稻荷神社和新宿大十字路口。經過動畫創造,這些真實的場景往往在現實基礎之上展現了更美的樣子。不僅有男女主角的代入感,也有場景帶來的真實感,更容易引發情節的沉浸情緒的共鳴。作品中的真實場景有據可循,在放映結束後,動畫中著名的場景也會帶動「聖地巡禮」,成為著名的打卡地。對於沒有看過動畫的人往往有不可思議、無法理喻之感。但對於觀影者而言,那些場景會再次引起共鳴,成為觀者記憶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
動畫與實景對比 圖片來源於網路
約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爾摩曾撰寫《體驗經濟》一書,他們拓展了商業消費領域中原真性的內涵和外延,指出產品的原真性成為體驗經濟的重要推力。他們將消費者可感知的原真性分為自然原真性、原創原真性、獨特原真性、指稱原真性和影響原真性,並將這些原真性運用於自然商品、人造商品、特色服務、文化體驗、空間營造和組織管理之中。
動畫中創造的真實場景在引發了情感共鳴並成為記憶中的一部分後,人們更願意為後續的產品和內容買單。無論是商品還是娛樂作品都已經成為了真實,創造了他人無法體驗的記憶。在虛擬和現實交匯的世界中,這就是創造的真實和沉浸感。
初心不變的態度
1999年,新海誠利用在遊戲製作公司Nihon Falcom工作的空餘時間,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動畫作品《她與她的貓》。2002年,由他獨立製作的動畫短片《星之聲》上映後開始得到多數人的認可,除去配音演員和配樂外,全片的製作人員只有新海誠一人,所用的設備也只有他的個人電腦。其後發布的的《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秒速5公分》《言葉之庭》《你的名字》等作品開始越來越受人們歡迎,成為了一代人心中的記憶。
新海誠的作品極具個人特色,他對於細節的追求甚至到每一幀的光線角度都要精確計算,他也因此被稱為壁紙狂魔。正是由於他的創作畫質細膩唯美,被截圖下來的每一幀都可以當做壁紙,大量的星空、雲朵、煙花等自然景色讓人驚嘆,他的作品也就成為了超出想像的唯美的存在。
《天氣之子》發布會現場 攝影:郝昭
在發布會現場,新海誠說道,《天氣之子》有1700個鏡頭,男女主角的聲音是從2000個試音中脫穎而出,看到那些極美的畫稿和心動的音樂時候的是極其開心的,但其餘的大部分時間的創作是極其枯燥並且艱難的。每一部作品背後都是無數人的心血。在功利主義盛行,創意枯竭的當代,沒有對生活的熱愛,沒有對細節的把控,就不會有更好的作品出現。
發布會時,所有的目光全都匯聚在一個焦點上,全場的青年人帶來是沸騰的渴望的新生的力量。可以說,新海誠的魔力是認真傾聽年輕的聲音所賦予的能量。我們不希望新海誠是下一個宮崎駿,也不希望我們未來的動畫電影導演是任何一個新海誠,用心傾聽時代,表達時代,創造個人的風格才是最大的魔力。
參考來源:
艾瑞咨詢,《2018中國動漫行業研究報告》
Mob研究院,《Z時代大學生圖鑒》
東方證券,《Z世代的新需求、新文化與新經濟》
END
美 編 | 張楚煬
>《天氣之子》在京發布,新海誠到底有什麼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