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天氣之子》已經上映了第三天,我翻遍了各大媒體,並沒有出現《你的名字。》那時的熱潮,三天還沒形成話題,這部作品基本上就涼了。可能新海誠開始時觀望中國票房時的摩拳擦掌,現在只能用來暖心了。
我觀影過後,總覺得心理空空的,並沒有以前那種悲傷的心情,留在心理的只剩下「畫面很棒,應該截個圖做壁紙」的妄念,換句話說,《天氣之子》只有精致的畫面是新海誠的,其餘的就是一地稀碎。
我挺欣賞新海誠的,他所有的作品我都會看,對於劇場版動畫導演,在我心理是僅次於宮崎駿的存在。他是最能表達青春之戀「愛而不得」悲情的詮釋者,每次看完他的電影都會有種在情感上刻下痕跡的感覺,是那種短暫的傷痛,像是擦傷,雖不明顯,卻真實存在過。
《秒速五公分》中,遠野貴樹說:等我驚覺之時,逐漸僵硬的心只能感覺到痛苦。然後在某個早晨,我察覺到曾經如此真切的情感,就這樣幹乾淨淨的消失殆盡。
就是這樣的感覺,支持著我一直在看新海誠的作品。
《天氣之子》並沒有給我這樣的感動,也許是他太想表達這種情感了,結果每部都如出一轍的主題,終於讓我在《天氣之子》中變得麻木。
不能說《天氣之子》不優秀,我認為新海誠完成得規規矩矩,有點像大學生考試,按部就班的答題,心里並沒有想考得多好,但不能掛科。
我內心期待的新海誠是應該有突破的,他這種級別到動畫導演,應該看齊宮崎駿,老爺子是一直在突破自我,相比之下,新海誠有點墨守陳規了。
馮唐認為,做人,成事,如果想突破,要敢不同,敢坦誠,敢尖銳。
這次,新海誠並沒有做到。
《天氣之子》的故事設定其實挺惹我歡喜的,我很喜歡下雨,喜歡聽雨打窗欞的聲音,也喜歡看人們在雨中狼狽的樣子,電影有八成以上的篇幅是以下雨環境為背景,電影還在上映,詳細內容我就不劇透了。
《天氣之子》的敘事結構是混亂的,起碼在前十五分鐘,我都不知道它在講什麼,開篇幾乎都是濫情的散文式語言,不能算做伏筆,因為後面照應的也並不是很必要。
新海誠以前的作品雖然也有開篇直接開講的,但後面的銜接是很必要的。比如《你的名字。》,電影一開始就是一段流星劃過天際的情景,畫面的分鏡極有魄力,隕石劃過天際時縱深場景的表現力足夠震懾整個影院。這段場景與後面隕石襲擊村子有必然的關聯,所以,當你重新再看時,你會發現這種隱秘的快樂。
還有,那根被拋出來的發繩,是二人見面的緣,也是一切隱秘力量的具現化表達,觀眾看到後面穿越失空時,並不覺得突兀與難理解。
在《天氣之子》中,這種伏筆就沒有,天野陽菜獲得「晴天少女」能力並沒有一個實物來作為解釋的契機,本以為開篇中母親手鏈上的雨滴形配飾會是能力的媒介,結果它最後也就是個配飾。
所以,天野陽菜這個人設在根源上就是失敗的,哪怕後面有女巫獻身的解釋,觀眾是不買帳的,起碼我不喜歡這種突兀感。
男主森島帆高也沒有塑造好,電影一開始給觀眾的信息是「他是個離家出走的孩子」,於是我滿心期待的等著故事揭秘他離家的原因,也許是森島帆高自己不爭氣,總之,到最後也沒有說清楚,他到底為什麼離家。
左為男主森島帆高
盡管《天氣之子》後面有一段展現森島帆高追一片陽光的畫面,但這也不能就說他是為了追尋心中的風景而離家吧,畢竟他不是誇父。
「人的記憶,是寄宿在哪里呢。是存在於腦部突觸的組合方式嗎。眼球和指尖上也有記憶嗎。或者說,霧靄一樣不定形不可視的存在於某處的精神的聚合體之上?心,精神,或是被稱之為魂之類的東西。如擁有操作系統的記憶卡,是可以插拔的嗎。」
以上是《你的名字。》男主立花瀧的一段獨白,這段話很必要,表現了對之前遭遇的不可置信,女主宮水三葉消失後,瀧曾一度認為互換身體是幻想,所以,他在故事後期是真實的,能夠刺痛觀眾。
說到這,《天氣之子》中會有瀧和三葉的客串,算是本片的彩蛋,具體在哪里還請大家自行發現,我這可不算劇透哦。
讓過去的人氣作品中的主角來客串,反而顯示出製作方的膽怯,也許他們只想在此給觀眾一個不虛此行的刺激。我的看法也許武斷,但是新海誠之前的作品並沒有這樣的手法,在這里卻出現了,難免讓我心生一絲懷疑。
《天氣之子》太具有新海誠的套路:
1.觸目驚心的災難
2.女主角具有非自然的能力
3.男主拯救女主
4.最後的大逃亡
新海誠就像在套公式一樣,完成了這部作品,想要觸動我這個老粉的心弦,看來是乏力了。
不過,這部作品還是保持了一貫的高水準製作,寫實到令人髮指的畫面,東京街頭的市井生活,極具魄力的分鏡,都給人舒適非常的觀影體驗。
觀影建議:如果你是個老粉,想看一個全新的新海誠,我勸你還是等片源吧,如果你就是單純的看個愛情故事,還有那精致的畫面,那麼,我推薦你走進影院,細細品味,還是很值得一看的。
最後,留個思考題:
你想看到新海誠怎樣的作品呢?(歡迎在留言區與我交流)
關注up主,每日獲得新鮮有趣的讀書觀點同時也會定時給大家推薦新書要點擊關注哦。
>《天氣之子》不是平庸之作,卻難以掀起《你的名字。》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