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那個讓人瘋狂收壁紙的新海誠又來了,帶著他的新電影《天氣之子》。
故事講述了16歲男孩帆高因為父親的毒打、家庭壓抑而出走到東京打工,遇到晴天女孩陽菜,在多日的相處之中,帆高喜歡上了善良的陽菜,但在告白邊緣試探的他卻被陽菜告知自己即將離開這個世界,因為只有犧牲她一個人才能讓東京極度崩壞的天氣扭轉過來。帆高似信非信,但在第二日睡醒後,陽菜果真消失了。
這一晚,身處東京的人都做了一個夢,夢見陽菜改變了世界的形態,用自己的身體換來了久違的晴天。但帆高無法接受這個結局,他執意尋找回陽菜,他要他們兩個人都能好好活著。最後他成功了,陽菜擺脫掉晴天女孩的身份,以東京的天氣繼續崩壞直至淹沒為代價。
同樣是一段奇幻而唯美的愛情故事,同樣清新而細膩的畫風,但這一次,他的《天氣之子》卻沒有收割到和當年爆火的《你的名字》同樣的口碑,目前在豆瓣以7.1分落後於8.4分的《你的名字》,目測後期也不會有所逆轉。
為什麼兩者會有如此不同的口碑呢?以下兩點或許會讓大家了解到背後的原因。
第一,老梗新用。
這麼多年來,新海誠幾乎從未掩飾過他對「追尋愛情」這個主題的熱愛。
早年的《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2016年日本本土票房冠軍《你的名字》,以及如今的《天氣之子》,劇中的男女主總是因為某些或人為或自然的原因分開,在尋找對方的路上疾奔,而後相遇。甚至台詞也會有些相似之處——「我只是,想再見她一面啊。」
相似的台詞、劇情,大量剖析自己的感情、真摯而濃烈的獨白,這讓被喚起與當年同樣情感共鳴的觀眾,很難不去懷疑新海誠的才華,難道他已經習慣了「抄襲」自己嗎?大家好像有些厭倦了「在原地踏步」的新海誠。
第二,創新「失敗」。
是的,這一次,新海誠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他違背了大眾眼中的某些社會道德,將愛情看作高於世間一切的存在。
個人英雄主義的電影一向很能讓大波粉絲買帳,誰不想成為英雄去拯救世界呢?在現實中難以做到的東西,觀眾願意去電影中找尋,如果有機會成為超級英雄,誰會拒絕呢?市場有需求,但新海誠卻拒絕滿足觀眾的英雄夢,《天氣之子》在這個努力渲染個人英雄主義的商業電影市場里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放棄拯救世界而要救回獻祭者,這樣「自私」的選擇,是大眾不想看到的,就像電影中須賀先生有說到,「只要犧牲一個人就可以使失控的天氣恢復原狀,倒是很合適了」。一些影評人也在評論中反對了這種沒有自我犧牲精神的行為,認為其與社會核心價值觀相悖。
愛情與大義,孰輕孰重?螢幕前的你,如果要犧牲愛人,或者說要犧牲自己才能拯救世界,你會如何抉擇呢?
>新海誠口碑暴跌,《天氣之子》做錯了什麼引群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