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24HOURS|MOVIE
以下有劇透
上周,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看了已經上映多日的新海誠新作《天氣之子》。
從小島離家出走的少年森島帆高,來到連綿大雨數日不停的東京,遇到了可以依靠許願便能讓天空短暫放晴的「晴女」天野陽菜。因為天野的這項特殊能力,兩人共同合作為渴望晴天的人們帶來片刻晴天。
天野的能力,來源於被賦予的「晴女」身份,也是一種契約,而這份契約的代價,是她的身體會隨著多次施展而逐漸改變,乃至最終完全消失,而那時,即將淹沒東京的大雨才會停下,重返為正常的天氣。
電影里,少年擁有著「東京被大雨淹沒」與「救消失的少女」的二選一選擇權。隨著一句「天氣什麼的,就隨便吧」,男主角根本不打算為了「世界的正常」而犧牲他與晴女之間的「小小戀愛」。
大概很多人覺得,如果犧牲一個少女,可以拯救一個城市,這樣的犧牲是值得的吧。?
這讓我想起最近一期的奇葩說里,連蔡康永都會說,「沒有什麼理由去美術館救一只貓吧」。
打開豆瓣,《天氣之子》上映三周,得分僅有7.1,在導演過往的作品中處在絕對的下遊。高讚影評中,有人表達著對導演執拗的不滿,理由在於:主角在片中的選擇只有左或右,絲毫沒有中間地帶可走;另有人對片中少年所做的選擇,進行了其缺乏「責任感」、類似批判的表達。
開頭出現的《麥田里的守望者》,暗示著少年的世界觀
只可惜,選擇之所以被稱為選擇,就因為中間地帶向來鮮少存在。這也是這部幻想題材的動畫電影里,另一種的現實。
責任感。多麼熟悉的字眼,總出自於我們身邊那些善於思考利弊,無意麻木卻總在表演麻木的「成熟大人」之口。
他們,是不善良的人嗎?當然不是,就像在電影最開始,男主角險些從甲板上滑入海中的千鈞一發,是後來給他提供工作和住宿的工作室的社長牢牢抓住了他的手。
是的,在沒有其他「利弊」作阻礙之時,人們依然保持著勇往無前的本性。心無旁騖時,我們因別人快樂而快樂,因別人痛苦而傷感。但這,並非完整的善良。
但之後的情節中,當得知晴女的前因後果後,這位社長卻面無表情地表示:
「單單犧牲一個晴女就能改變氣象,還有比這更好的事情嗎?」
不寒而栗。
這個世界上,和被眾人眾志成城唾棄的邪惡、暴力相比,占據輿論、觀念甚至價值觀的社會中堅力量,面對生命與「現實」時所作出的冷酷權衡,才能創造出人類最大的悲劇和負面。
奇葩說中的辯題:「美術館的大火中,若必須做出選擇,你會救一副名畫,還是救一只貓?」
辯題當場被辯手們充分討論,似乎,這和《天氣之子》主題中的探討內核頗有重合之處:
一邊是名畫,是令人們高山仰止的藝術文化,是可見的珍貴。和電影中超級城市–東京的天氣一樣,都是「外部的世界」,具備對大範圍人類的普世意義。
另一邊是一只貓,是身旁觸手可及的生命,承載著孱弱而無力的微小情感,除了貓面前的你,無人關乎它。這也像電影中的那位晴女,只對少年的意義。
想必,若世人皆少年,這個辯題便沒有了探討的價值。可終歸有太多人,選擇了前者。
現場一位資深辯手,擺出人類歷史中為了救助藝術品而犧牲無數的事實,表明文化之貴;
另一位辯手,為了證明畫作對我們的價值遠勝於一只貓,表示「和眼前的呼喚相比,你可曾聽到名畫來自遠方的呼喚?」
就連在人們眼中一貫富有同理心,最有情商的的導師蔡康永也表示,人類對於寵物情感,本質就是自私的,理所應當該救畫。
天花亂墜的語言,最多只能證明名畫的價值。只是,他們忘了,藝術品的價值,僅僅由人類所定義,但救一只貓(或與自己深有羈絆的晴女),這樣對生命本身的同情和不忍,卻是生而為人與生俱來的本性。
兩千多年前,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另有「無惻隱之心,非人也」,就將「是非」放在「惻隱」之後。
很遺憾的是,在今天這個被謹慎總結、合理歸納、精密運轉的時代,聰明的人們學會了理所應得地敬畏於事物宏觀的運行規則。只因社會機器的每一寸,都必須用持之以恒的常態方式穩步運轉,故而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從童年到成年,得到了無數如此的灌輸和耳濡目染,紛紛逐漸在潛意識中把宏觀上的「正確」放在了考慮的第一順位。
只是,在高速運轉社會中被逐步提倡的「效率主義」與「現實性」,卻讓數千年間一直存在、亙古不變的人性,成為了我們難以面對的事情。逃避它,就會適應周遭–如此下去,被粉飾到趨近完美、高效完整樣子的世間,看似美好,會不會卻在某一瞬間,讓人們感到恐懼?
━━━━━━━━━━━━━━
《天氣之子》的導演是誰?
新海誠,日本三大動畫電影導演之一,很多國人了解他,是從兩年前那部《你的名字》開始。在日本,他早已極富盛名,在發展贏弱的日本電影產業中,其仍然用作品孜孜不倦地表達著自己心中的呼籲、觀點,和憂慮。
在新海誠一樣創作者們的眼中,現實性的不可或缺,已經逐漸侵蝕著這個時代人們的選擇邏輯,反本性的抉擇,最終產生的麻木,會野蠻生長,無處不在。而因為人們對生命和身旁觸手可及呼喚的麻木,而造成的人間慘劇,已經不勝枚舉,所謂麻木,不仁矣。
另外,排除那些微小卻鮮活的的重要之物不表,僅僅談論那些讓我們欲罷不呢的「是非」、「宏觀」–它們真是那麼重要嗎?
回到電影中,面對東京有可能被大雨所淹沒的未來,導演借片中一位老人之言,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被淹沒也沒什麼吧,其實很久之前,東京這個地方,本來就是大海。」
在我看來,這句話,是電影中最關鍵的一句台詞。
想想看,曾幾何時,這個世界本是荒蕪,盤古開天,到我們共同為了擁有更多美好,構建出一切繁華,只用了宇宙間可稱一瞬的時間。但一瞬之後今天的我們,卻會因為自己眼中外部世界的更迭,開始放棄初衷,放棄羈絆的牽引,與可以創造感動的心。
藝術的美,是因欣賞藝術之人的柔軟之心而美;世界的美,也因為其中不斷喘息著的靈魂而美。與被定義出的文藝之美和維持繁榮相比,本真的人性最該得到呵護。這就是「悲憫」在今天愈加重要的意義。
如此下去,我們才可以如過去幾千年一般,正面發展下去,並盡力避開過往歷史中曾經出現的悲劇,這也是導演想要借助他的作品,想要表達的世界觀吧。
畢竟,我們都不想如《嚎叫》里所說的那樣,
「我看到,這一代最傑出的頭腦毀於瘋狂。」
撰文|Kaka
>天氣之子|今年最具現實意義的電影